■ 中国工业报 银昕
近日,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告的一则破产重整告知书,引起舆论对苏宁的关注。
根据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的内容,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在2025年1月26日分别裁定受理苏宁电器集团有限公司、苏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苏宁置业集团有限公司重整,指定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江苏法德东恒律师事务所、北京市中伦(南京)律师事务所担任管理人,负责相关事务。公告信息还提醒债权人,应当在3月25日前申报债权,并对债权数额、有无财产担保以及是否属于连带债权等进行说明。
此次重整申请是由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天健华辰资产评估有限公司提出。
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定于2025年4月2日通过网络方式分别召开苏宁电器集团有限公司、苏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苏宁置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一次债权人会议,依法申报债权的债权人均有权参加。
苏宁系企业大多已债台高筑。以苏宁电器为例,截至2023年底,共负债超过1344亿元。
一时间,“苏宁破产了”的传言甚嚣尘上。一座存在了三十余年,曾经还是“电商老三”的商业帝国,就此轰然倒下?
破产重整不是破产清算,不涉及苏宁主营业务
中国工业报向苏宁目前主营业务所在公司苏宁易购(ST易购,002024.SZ)公关负责人了解到,此次破产重整,并不是破产清算。“破产清算和破产重整在法律上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就怕一说破产,外界就以为苏宁要倒闭了。”该负责人告诉中国工业报,破产重整是指让负债企业边经营边还债,试图恢复经营能力和偿还能力,目的是为了挽救企业;而破产清算就真的是让公司变卖家产,一次性将债务清偿,公司行将消失。“这次上公告的三家企业,都是重整而不是清算。”
值得注意的是,苏宁系企业已经遍布地产、零售、文创、体育和物流、科技、投资等多个业务板块,构成了曾经的商业帝国。经过多次调整和更名之后,目前有苏宁易购、苏宁电器、苏宁控股、苏宁置业、苏宁商业投资、苏宁文化投资、苏宁物流、苏宁新投私募基金和苏宁便利超市等。
而此次破产重整的三家企业,均不涉及苏宁目前的主营业务,即上市公司苏宁易购。上述公关负责人向中国工业报澄清的第二点即是:主营业务苏宁易购虽然被苏宁电器和苏宁控股小额持股(分别占股2.75%和1.4%),但因二者都不是苏宁易购的控股股东。苏宁易购的所有业务都不受此次重整的影响。
在2020年宣布“收紧核心”,剥离非核心业务和资产后,据中国工业报不完全统计,苏宁已经剥离了国际米兰足球俱乐部、江苏苏宁足球俱乐部、视频网站PPTV、团购网站满座网和物流企业天天快递。虽然苏宁仍持有家乐福超市中国业务的80%股权,但家乐福中国从2020年来进入关店潮,目前全国只剩下4家运营门店和12家自持物业。
从“买买买!”到“收紧核心”
苏宁的不停“瘦身”,源于此前的“买买买”,吃得太胖了。
成立于1990年的苏宁发端于江苏南京,是最早的家电及3C产品的实体零售;2004年,苏宁已经在全国拥有门店84个,成为彼时家电卖场行业巨头,同年苏宁电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之后与国美电器展开了更激烈的竞争。
从2011年开始,苏宁提出科技转型,摸索“云服务”模式,即线上与实体融合,“电商+店商+零售服务商”的业务结合,命名为“云商”。从此开始全品类经营。
2013年,苏宁更名“苏宁云商”,即现在苏宁易购的前身。
随后,苏宁进入了扩张期,通过不断并购扩展成了一个商业帝国:
2012年收购母婴类电商红孩子;2013年收购视频网站PPTV;2014年买下满座网;2017年收购天天快递;2018年收购迪亚天天超市,获得了300家门店资源;2019年买下万达百货旗下全部37家门店的全部股份;同年以48亿元买下家乐福超市中国业务的80%股权。
北京飞马旅发起人郭昕对中国工业报表示,以上几个并购案,还是能看出苏宁想要建立的商业帝国的性质,那就是“沃尔玛+亚马逊”,在线上和线下两端都取得成功,“收购迪亚天天超市是为了增加线下场景,将迪亚天天面积不大的门店资源拿过来,改造称苏宁小店;而收购天天快递的做法类似于京东自建物流,都是为了提升网购的物流体验。”
迪亚天天的店面资源的确为苏宁小店加了分,但天天快递自从进入了苏宁版图便一路亏损:在2017年至2023年的六年间,共亏损75.54亿元,总营收却只有79.85亿元。
除此之外,苏宁还在体育领域豪赌:2015年以5.23亿元的价格接手江苏舜天足球俱乐部,随即改名为江苏苏宁;2016年,以2.7亿欧元购得意大利足球俱乐部国际米兰约70%的股权,成为控股股东。
除此,2020年恒大为了完成与深深房的重组上市,引入战略投资1300亿元,苏宁出资了其中200亿元。但这次重组上市未能如期完成,并在2021年业绩亏损432.65亿元。同年苏宁创始人张近东开始提出“收紧核心”的战略,尽快剥离除家电3C产品之外的非核心业务。
2021年2月,苏宁宣布终止江苏苏宁足球俱乐部的运营;2024年5月20日,由于在与美国橡树资本签署的对赌协议中失败,苏宁没能偿还橡树资本2.75亿欧元的债务,国际米兰的控股方随即变更为橡树资本;2024年8月,当初赤巨资收购的天天快递股份,以1000万元转让给了浙江融跃速运。
就这样,苏宁回到了原点。
“除了对两个足球俱乐部的收购我没看懂之外,苏宁此前的收购还是有逻辑可寻的,也不能说是乱买。”郭昕分析道,不能说跑马圈地一定是错的,“阿里就入股过大润发,永辉超市也获得过京东的股权投资,苏宁对迪亚天天的投资在当时也被认为是正常。”
然而,即便回到了最熟悉的业务,苏宁易购在与京东的竞争中,也并无优势。
唯一的全部希望:苏宁易购
不久前苏宁易购对外发布了2024年度业绩报告的预告。报告预计这一年归母净利润将在5亿元至7亿元,这是四年来苏宁易购的首次盈利。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这5亿元至7亿元的盈利,一方面来自于国家出台家电“旧换新”的补贴政策,也有一部分是出售资产、股票等所获的,会计学称之为“非经常性损益”,这些利润都不来自于苏宁易购自身造血。
郭昕对中国工业报表示,苏宁赢了国美,赢的是上一个时代的竞争,但随后京东、亚马逊等对手从线上切入,让苏宁应顾不暇。“在上一个时代,国美式微之后,苏宁抢占了市场空间,几乎开一家火一家,那时正值人们对家电有迫切的更新需求,苏宁遇上了家电消费的峰值。但现在,线上购物对家电这样的大件来说也很方便了,服务也有保障,还推出了很多颜色、款式和配置方面的定制化服务,实体卖场在这方面有点竞争不过电商了。”财报显示,2024年苏宁易购营业收入380.22亿元,京东在2024年第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就达到了2604亿元。差距一目了然。
中央财经大学互联网经济研究中心何毅认为,苏宁易购的关键在于加速数字化转型。“其实是老生常谈了,但必须要加快去做。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供应链、提升运营效率,并推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重塑竞争力。”此外,何毅还认为,苏宁剥离得还不够,如家乐福等边缘业务,应该继续剥离,彻底剥离。
值得注意的是,与电商领域的对手相比,苏宁易购有庞大的实体门店数量:两千多家自营店和超过一万家加盟的零售云门店。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律师董毅智认为,尽管苏宁早在2009年就推出了“云商”业务,但其电商转型步伐相对缓慢,未能有效应对电商对手的冲击,技术投入还是不够;而总共1万5千家门店带来的租金和人力成本居高不下,销售额远未覆盖这些成本,才导致盈利能力大幅下降。“苏宁若想起死回生,非得关闭一些低效门店才行。”董毅智说。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