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星巴克中国连续四季度交易量下滑,中国业务或面临重大调整

©原创 作者: 银昕 发表时间:2025-02-14 16:19
分享到:

咖啡品牌星巴克披露了截至2024年12月29日的前三个月,即2025财年第一季度的业绩报告。该季度,星巴克公司全球总收入为93.98亿美元,同比下降0.29%;归母净利润为7.81亿美元,同比下滑23.8%。

星巴克全球CEO布莱恩・尼科尔上任后,对公司进行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主张“重返星巴克”计划,取消“价格战”,取消北美市场的买一送一、五折等优惠……这份改革后的成绩单并不乐观:此季度,星巴克在美国地区整体营收同比下滑了1%。

在大洋彼岸的中国市场表现则更令人忧。从2023年以来的季度业绩报告显示,星巴克中国的交易量在2023年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增幅分别达到48%、21%,但进入2024年以来,交易量连续4个季度同比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在星巴克降低了价格,将大多数单品价格压低在不超过25元,在外卖平台上更是推出了19.9一杯的活动之后,所迎来的结果:降价伊始,交易量增长明显,但此后便不再被市场买账。

财报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星巴克中国的营业收入为7.44亿美元,同比上涨1%。由于各种优惠活动产生的降价,可比同店销售额下降了6%,整体交易量也下滑了2%。降价没能为星巴克带来交易量的上升,反而遭遇了客单价和交易量的双双下跌。

星巴克正在求变,以提振在中国市场的表现。

2024年末,有消息称星巴克正在探索中国业务的多种选择,不排除出售业务股份的可能性。事后星巴克发言人回应称:星巴克致力于中国区业务的发展和合作伙伴关系的维护,正在努力寻找最佳的发展道路,包括探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似乎清晰地传递了信号:星巴克中国的经营模式和资本架构,不排除发生变化。

随后便迎来了人事方面的变化:2025年1月,星巴克中国区董事长王静瑛退休,中国业务目前由首席执行官刘文娟主管;此外,此前在极越汽车用户发展部门供职的杨振,开始担任首席增长官(Chief Grow Officer),这是2024年12月新设置的职位。

星巴克应对不及的,是中国咖啡市场的变化。2024年底,中国区门店数量较上一季度增长了不到90家;而中国本地品牌瑞幸,在2024年新增门店超过7200家,库迪咖啡在2024年新增门店也超过了3500家。

星巴克一直打造“第三空间”的概念,对咖啡店环境的装潢和布置十分在意,试图为消费者提供家庭和办公室之外的又一个舒适空间,即“第三空间”。然而,目前中国年轻一代的消费者更看中咖啡本身,外卖业务所占比重越来越高,“第三空间”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与星巴克相比,库迪、瑞幸等品牌的门店扩张成本更低,大多数门店没有独立店面,只占据酒店大堂或写字楼入口处的一个位置,再加上几把椅子和桌子,就构成了一个门店,其扩张速度自然远高于星巴克。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对中国工业报表示,星巴克与瑞幸库迪等其他品牌,对应的仍是不同的需求,“如果你想请我一边喝咖啡一边坐一坐,星巴克是首选;如果只是午休时请同事喝一杯,瑞幸和库迪自然更有性价比。”朱丹蓬认为,星巴克曾经一家独大,是因为咖啡市场的多样性尚未显现,当塔腰部的需求多了一些时,塔尖的销量自然有所减少。“星巴克的课题不是追赶库迪和瑞幸,而是要搞差异化竞争。”朱丹蓬说。

这也意味着,与竞争对手完全对标,搞“互联网咖啡”,并不是星巴克应当追求的。

中国市场的难题,留给了新一代管理层,星巴克中国的变局,或许即将发生。


作者:银昕

编辑:银昕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