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千米深井地压治理逆袭之路

来源:河北网络广播电视台 发表时间:2025-02-13 13:55
分享到:

煤炭开采中,地压是矿山企业安全生产与开采效率的巨大威胁。然而,中煤新集安徽省阜阳矿业却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闯出了一条千米深井地压治理的逆袭之路,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困境中起航:荆棘满途的艰难开局

安徽省阜阳矿业井田面积达33.6平方千米,设计产能为500万吨/年,2014年顺利通过竣工验收。矿井开采深度1000米,基岩薄、上覆近600米的巨厚松散层,围岩松软,遇空气和水极易风化崩解;地应力最大达37兆帕,工作面采动影响是其他深部矿井的1.25-3.6倍,使得每一次采掘活动都充满了极高的不确定与危险性。

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矿井巷道全断面整体收缩,呈现出典型的流变大变形特征。尽管尝试了锚网索支护、锚网索高强二次支护等多种技术手段,但巷道最长稳定期仅有2年,边掘边修、重复修护成了常态,巷道失修率一度高达60%,严重制约了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仿佛陷入了一个难以挣脱的泥沼。

探索中前行:矢志不渝的解压之路

面对重重困境,早在2011年建矿初期,新集公司迅速成立支护攻关工作领导小组,踏上了漫长而艰辛的地压治理探索征程。

秉持着采掘布局与巷道支护技术研究并重的思路,矿井通过自主研发、产学研合作等多种方式,开展了大量支护实践。从全面升级锚杆索材质、U型钢强度,大幅提高锚杆索预应力、优化支护参数,到引进新型注浆材料,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智慧与汗水,每一步都面临着艰辛与挑战。

尤其是引进并优化的高强度锚杆索+U型钢支架+架后充填“三位一体”复合支护技术,成功有效控制了大巷变形,极大地丰富了巷道支护技术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后续的深入探索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7年,新集公司联合中煤科工集团康红普院士申报“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针对高应力、强采动、大变形等难题,展开了一场系统性攻坚战。在支护材料升级、设计优化、管理提升、技术创新和装备升级等多个方面发力攻关,力求探索出一套适合矿井实际的深井软岩支护技术体系,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创新中突破:拨云见日的探索成就

在长期的实践与探索过程中,安徽省阜阳矿业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地压综合治理措施——“探、治、护、卸、支、检、监”七字诀,犹如七把利剑,精准斩断地压带来的重重困难。

“探”字先行,通过地质超前探查,为巷道支护设计提供精准可靠的依据;“治”字超前,提前预注水泥浆、化学浆加固破碎顶板;“护”字优先,增加大巷间距和保护煤柱宽度,构筑起坚固的安全屏障;“卸”字突破,将新采区巷道布置在采空区下方,有效降低高应力对巷道支护的破坏;“支”字发力,全面升级支护材料,构建组合梁支护,实现锚注一体化;“检”字托底,建立起三级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能达到最高标准;“监”字保安,推广在线监测系统,为矿井安装了一个智能安全卫士。

这些措施在实际应用中成效显著,让矿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掘进方面,形成了4种差异化支护形式,建成示范巷道,顶板离层量和两帮位移量大幅降低,实现一次支护成巷,掘进工效提高25%;回采方面,开创“四位一体”矿压治理新模式,实现回采工作面两巷不修护,煤质提升,煤炭回收率提高17%;巷修和准备方面,实现从被动抢险到主动加固的转变,成功解决了复合顶板大跨度切眼支护难题。

发展中蜕变:为行业发展提供宝贵借鉴

地压治理的成功,不仅为矿井安全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还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让矿井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

在安全管理上,成效显著。自2023年以来,成功杜绝重伤及以上事故,实现零死亡目标,一般性工伤下降92.9%,“三违”行为下降44%,以高质量安全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

经济效益同样突出。2024年,矿井利润总额突破5亿元,经营效益持续增长。同年,矿人均工资较2023年增长17%,职工幸福指数大幅提升,实现了职工收益与企业效益同步增长。

矿井地压治理成果引发了行业的广泛关注。2023年11月8日,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安徽局在该矿召开淮南矿区煤矿地压治理示范巷道建设推进现场会,对其治理成果和经验给予充分肯定,为整个煤炭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借鉴。(高闯)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