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孟凡君
美国当地时间2月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宣布即日起对全球所有国家的进口钢铁产品统一加征25%关税,并表示相关要求“没有例外和豁免”。经白宫官员证实,美国对进口钢铁加征关税措施3月4日生效,标志着特朗普贸易政策的又一次重大升级。中国钢铁行业一位匿名分析人士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对中国而言,由于直接出口美国的钢材占比极小,短期对钢价影响不大,但市场担忧后续关税措施带来的不确定性,情绪影响显著。上海钢联资讯总监徐向春认为,激活和激发国内需求,是钢铁行业下一步更好的选择。
钢铁行业是“工业的骨骼”,比如造汽车、盖房子、修铁路,甚至生产洗衣机、电冰箱,样样离不开钢铁。上述钢铁行业匿名分析人士表示,当中国用氢能炼钢探索零碳未来,欧盟以特种钢绑定高端制造,美国却仍在用20世纪的手段打贸易战,这场钢铁博弈的终局或许不是谁击垮了谁,而是旧秩序的瓦解与新规则的诞生。近年来,中国钢材出口量虽有波动,但总体维持在较高水平。中国每年出口到美国的钢铁总量,其实只占国内产量的不到2%,就算美国市场彻底关门,对中国钢铁行业的影响有限,对中国钢铁企业来说成本上能扛得住。
前述钢铁行业匿名人士预计,美国加征关税对中国直接出口美国影响并不大,但是或将对来自中国钢铁下游主要用钢产品,比如工程机械、家用电器、新能源汽车等产品提高关税。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首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民革强调,主要满足国内需求是中国钢铁行业始终坚持的基本定位。特朗普加征关税成了中国钢铁行业的“压力测试”,逼着企业放弃低端产能,冲向高端市场;倒逼政策制定者加速行业整合,淘汰落后玩家。短期看,美国加征关税带来的阵痛难免;但长期来看,中国钢铁行业的生存逻辑早就不是“靠出口低价钢”了。
中国钢铁行业真正的挑战,在于自身能否完成“三个转身”:从“量大管饱”到“质优价高”:把高端钢的比例从现在的30%提升到50%以上;从“烧煤炼钢”到“绿电炼钢”:用清洁能源打破“高污染”的紧箍咒;从“单打独斗”到“全球布局”:在东南亚、非洲建厂,绕开贸易壁垒。
前述钢铁行业匿名分析人士分析,2025年,中国钢铁大概率会呈现另一番景象:出口量或许少了,但赚的钱更多了;工厂数量少了,但技术含量更高了,而且三个趋势会越来越明显:一是国内市场,自己就是“压舱石”。中国一年消费全球一半的钢铁,其中基建、房地产、汽车三大领域就能消费大部分产能。未来几年,老旧小区改造、5G基站建设、新能源车爆发,都会持续拉动内需。二是高端钢,才是“硬通货”。过去中国钢厂出口的多是粗钢、螺纹钢,利润薄如刀片,如今宝武、鞍钢等巨头已经在高端领域杀出血路,比如电动汽车用的“无取向硅钢”,中国占了60%的份额。三是绿色转型,逼出“新活法”。钢铁行业是碳排放大户,碳达峰倒逼钢厂必须转型,2025年电炉炼钢、氢能炼铁等技术会大规模铺开。环保成本虽然高,但一旦过关反而能甩掉一批海外竞争对手,比如欧美钢厂的设备老旧,改造起来比中国更难。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