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纲要》引领:以教育之力筑制造强国根基

©原创 作者: 王棕宝 发表时间:2025-02-11 14:07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 王棕宝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要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提出塑造多元办学、产教融合新形态,以职普融通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优化技能人才成长政策环境。

专家表示,《纲要》明确要促进我国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意味着产教融合深度“提档”,为制造强国培养更多急需人才,拓宽了技术人才的技能报国之路。

教育强国支撑制造强国

《纲要》对于当前我国致力于打造新质生产力,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作用。

日前,教育部负责人就《纲要》有关情况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此次印发《纲要》,是首个以教育强国为主题、以全面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重要任务的国家行动计划。“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而教育是推动制造业提档升级的核心动力。教育强国通过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为制造强国提供坚实支撑。”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原副院长宋向清对中国工业报说,从高等教育角度看,高校通过优化工科教育,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工程师和技术人才,满足制造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从职业教育的角度看,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升制造业一线工人的技术水平,为制造强国培养人才。

宋向清对中国工业报说,《纲要》聚焦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把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作为重要任务,有利于为国家战略急需和新兴领域输送大批创新人才。《纲要》强调高校要积极参与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有利于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提升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在宋向清看来,《纲要》对于当前我国致力于打造新质生产力,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作用。从科技创新的角度来看,《纲要》提出实施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计划,强化高校在基础研究中的主力军作用,推动学科交叉融合,这是着眼于未来我国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战略性、前瞻性和全局性部署。高校应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建立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机制。从服务社会的角度来看,《纲要》提出建设高等研究院,推动高校与地方产业深度融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高校需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通过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助力产业升级。这是实现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国家战略的关键一环,高等教育只有服务社会、服务经济才能担当民族复兴的重任。

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通过产教融合,高校培养了大批适应产业升级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推动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研究所所长张布和在接受采访时说,在《纲要》中,深化产教融合是对职业教育部分的重要论述。该文件明确提出,要塑造多元办学、产教融合新形态。产教融合将通过“一体两翼”的模式实现。“一体”指的是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新模式,而“两翼”则分别是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关于“多元办学”的“多元”,它主要体现在办学主体的多元化。过去,职业教育主要由政府举办,但现在,我们鼓励产业、行业、企业等更多主体深度参与到职业教育的举办中来。这样不仅可以更加发挥多元主体的办学积极性,也能使他们深度地参与到我们的办学工作中。

《纲要》中明确,鼓励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推动校企在办学、育人、就业等方面深度合作。在宋向清看来,鼓励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是产教融合深度“提档”的关键一环。“高校通过订单式培养、校企双制等方式,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宋向清对中国工业报说,一些高校实施“校中厂”“厂中校”模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通过产教融合,高校培养了大批适应产业升级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推动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他举例说,2023年成立的郑州食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就是依托好想你健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好想你”)办学,就是企业举办职业教育深度参与产教融合的生动案例。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最为紧密,与就业和民生关系最为直接,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好想你教育中心总经理、郑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理事长石聚领公开表示,河南作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人口大省、食品产业大省,加快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和食品技能人才,是实现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厂中校、校中厂”是郑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的一大特色。学院依托于好想你健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红枣博物馆、国家级食品检测及研发中心、现代化生产车间、智能机器人物流车间等优势资源所建,是一所建在园区和工厂里的大学。

宋向清说,在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上,一些职业院校与企业开展“订单班”合作,根据企业需求培养人才。宋向清解释说,这种“订单班”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毕业生在相关行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开信息显示,广东白云电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白云电器”)是集电容器、变压器、成套开关设备、变频器、自动控制、智能元件等产品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为一体的电力能源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也是国家首批产教融合型企业。据悉,白云电器在理论创新和实践方面构建了政府、行业、学校、企业四维主体深入参与,党建、资源、人才、制度、文化五个方面深度融合的产教融合实践体系,探索产业学院新路径。

白云电器通过与高职院校进行深度产教融合,开展现场工程师、企业新型学徒制、现代学徒制、适岗培训、班组长现场管理训练等联合培养形式,以推动工学结合,将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培育全面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保证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各环节。自2020年以来,白云电器与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广东省国防科技技师学院、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相继开展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约1750人次的培养,开展智能电气订单班培养学员30余人。

白云电器一方面建设技工培育孵化车间,培育产业精工人才。另一方面与广东省内17家学校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跟岗实习、顶岗实习、订单培养、冠名办班、短期培训等形式自2020年以来培训了800余人,大力推进“以战代训、战训结合”的教学实训制度,将企业管理中基于实操、实效的学习培训制度融入学校教学和学生的日常管理中。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奇安信集团副总裁吴俣曾公开表示,企业应该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专业建设到人才培养中的各种教学,以及就业前的就业指导和实习,真正让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全程跟进、全程参与到产业界具体的工作中。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能真正适用于产业。

一流技术赋能工业强国

凡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大家看到我作为数控铣项目的冠军坐在这里。在我身后,还有成百上千和我技能水平不相上下的师兄师弟们,他们遍布于各个机械加工领域。在全国,还有千千万万青年技能人才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这是我们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最好时代!”2025年年初,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第四十七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金牌选手、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教师龙伟杰说。

数控铣是衡量工业水平的一个关键项目,它与生活息息相关,手表、飞机发动机等都需经数控铣加工。龙伟杰介绍,世界技能大赛中加工零件的任务要完成得既快又准,允许的误差范围为0.02毫米,“虽然难度大、要求高,但数控铣项目是我国的强项,实现了五连冠。”

“能代表中国出战,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中国制造的技能水平,我很自豪。”在第四十七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斩获汽车技术项目金牌的杨绍辉说,技术打开了我的新世界。杨绍辉是山东工程技师学院汽车工程系学生,他表示,今后会继续钻研技术,传承工匠精神,为中国制造贡献更多力量。

据悉,2024年在第四十七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国代表团位居金牌榜、奖牌榜和团体总分首位,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技能力量。技能报国,人生出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我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占就业人员的26%,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占技能人才的30%。技术人才以匠心守初心,不仅拥有广阔舞台,更能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凡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民族复兴、强国建设,需要更多大国工匠和各级工匠人才,需要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202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力争到2035年,培养造就2000名左右大国工匠、10000名左右省级工匠、50000名左右市级工匠,以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和各级工匠人才为引领,带动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工匠精神,把第一线的大国工匠一批一批培养出来;要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这为技术人才技能报国指明了方向。

作者:王棕宝

编辑:袁海霞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