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全部报告内容请扫码
开栏的话
数据的价值不仅在于记录当下,更在于预见未来。通过对数据的深度挖掘和趋势分析,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行业景气指数,分析市场需求变化,这些洞察可为决策者提供参考和依据。以中国工业社报、中工智库全媒体平台,近1800万用户粉丝群体为依托,中国工业报社特开设“数读”栏目,我们希望透过“数读”,可以拨开经济迷雾,看清商业本质,为工业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持续的智慧支持。
■中国工业报记者左宗鑫
周而复始,万象更新。
一年来,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为转型升级添动力。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已连续21个月保持在30%以上,引领支撑作用不断加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过1000万辆,集成电路制造、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对经济支撑作用持续增强,生成式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新增长点不断孕育。
一年来,新型消费不断壮大,点燃内需“新引擎”。数字、绿色、健康趋势的消费新产品销量喜人,以冰雪经济为代表的消费新场景热度攀升,即时零售、直播带货等消费新业态加速发展,新型消费正在成为点燃内需的强劲“新引擎”。
一年来,新动能加速显现,为各地方奋进下一程鼓足新干劲。重大项目“开工潮”涌动,资金护航,政企携手,以投资固根基、稳开局,开工的项目成色更新、质量结构更优。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在这个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为更加广泛、深入的了解一年来的收获与期待,中国工业报社从1月22日至2月2日,依托官方微信、网站、微博等全媒体矩阵,发起面向千万用户的《2025“新”火闪耀工业生辉——新春走基层·2025年寻找新质生产力领跑者》问卷调研。现在,将数据及观点展示如下,以飨读者。
第一部分·“新潮涌动”2025
习近平总书记春节前夕赴辽宁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指出,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在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
受访者普遍认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因素包括完善的基础设施、丰富的人力资源和有力的政策支持,强调了多元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性。同时,强化政策扶持、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和加强人才引进被认为是各地区在未来发展中需改进的方向。
【观察一】政策支持力度:87.33%的受访者认为,政策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支持力度较强或非常强。其中,54.23%的受访者对政策实施效果普遍认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过去一年,您认为,政策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支持力度如何?[单选题]
【观察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因素: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性因素。
您认为,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上,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多选题]
【观察三】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取得的成效:受访者普遍认为对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用最为显著,此外,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也是重要成效之一。
您认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取得的成效体现在哪些方面?[多选题]
第二部分·“新”欣向荣观市场
“过好春节意味着新一年有一个好的开端”。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既温暖人心,又昭示信心。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重要的消费节点。春节期间,人们购置年货、团圆聚餐、走亲访友,无论传统商超零售还是以旧换新、娱乐休闲等消费的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多点开花,展现了一个红红火火的开年新局。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受访者对新型消费有一定了解但不太深入,他们认为新型消费具有多样化、便捷化、绿色化等特点,并在过去一年中参与了多种新型消费模式。在新春期间,线上购物成为受访者更倾向的购物方式,而新春主题的数字文化产品和线上旅游体验是他们最期待的新型消费活动或产品。影响消费者新春期间消费决策的主要因素包括商品/服务质量、价格优惠和购物便利性。
【观察一】新型消费的特点:受访者普遍认为,新型消费具有形态多样化、方式便捷化、理念绿色化以及新业态新模式涌现等特点。
您认为,新型消费的特点有哪些?[多选题]
【观察二】参与的新型消费模式:线上直播带货是最受欢迎的新型消费模式,其次是数字文化娱乐消费和线上线下融合的购物体验。
在过去一年中,您参与过哪些新型消费模式?[多选题]
【观察三】新型消费过程中最看重的因素:品质是受访者在新型消费过程中最看重的因素,其次是便利性和安全性。
在新型消费过程中,您最看重的因素是什么?[多选题]
第三部分·“干”劲十足大项目
重大项目建设是稳定经济运行的压舱石。新年伊始,多地重大项目密集开工建设,奋战全年经济“开门红”。
这个春节假期,很多大工程大项目施工不停保进度。从西南腹地到渤海之滨,从江南水乡到西北高原,建设者们用实干描绘高质量发展画卷。
根据问卷数据分析,我国在航天、海洋探测、新能源开发、深海资源开发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些领域的重大项目不仅提升了中国的全球竞争力,也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新春走基层”等活动在增强公众了解、提升透明度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有望在更多领域取得突破和进展。
【观察一】全球首台25兆瓦级风电主轴轴承和齿轮箱轴承成功下线、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花城号”实现全船贯通等项目被多数受访者认为是中国2024年最具代表性的重大项目。
您认为,2024年哪些重大项目对于中国来说最具代表性?[多选题]
【观察二】重大工程建设在提升国家形象和综合实力、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等方面更能体现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在您看来,重大工程建设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多选题]
【观察三】“新春走基层”活动主要通过增强公众了解、提升透明度等方面推动重大工程建设。
您认为“新春走基层”活动对重大工程建设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多选题]
中工智库
中工智库是中国工业报社遵循共创、共建、共管、共享、共赢原则,建设的“线上+线下”“北京+地方”工业科技研究院模式的现代新型智库,按行业、区域下设若干研究中心,提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服务。中工智库(理事会)由工业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自愿加入,在中国工业报社和中国机械杂志社领导下工作。
问卷说明
【数据来源】面向中国工业报社、中工智库全媒体平台超千万用户发放该问卷。
【样本数据】参与本次调查问卷的总人数为1420人,其中男性占比48.59%,女性为51.41%;年龄区间18-25岁占比9.15%,26-30岁占比21.83%,31-40岁占比40.14%,41-50岁占比19.72%,51-60岁占比7.04%,60岁以上占比2.11%;学历高中及以下的占比为2.87%,大专的占比为11.97%,本科的占比为74.65%,研究生及以上的占比为10.56%;从事制造业的占比38.03%,互联网行业的占比13.38%,其他的占比48.59%。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