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球经济的焦点仍在发达国家,从美欧日三大经济体的表现来看,主权债务危机、金融系统的脆弱性、低增长和高失业率等问题,相比2013年已经有所缓解,但仍将是影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不利因素。根据预计,2014年全球经济复苏态势好于2013年,发达经济体继续引领全球经济周期向上,而新兴经济体处于下行周期,并且呈现分化趋势。
2014年,大多数大宗商品供需基本平衡,不过地缘政治、发达国家极低利率带来的流动性充裕以及投机炒作等因素,将对大宗商品价格带来推升影响,预计平均价格比2013年会略有上涨。
A 经济面临下行 政策刺激商品需求
2013年,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呈继续波动下降态势,年平均价格连续两年小幅回落,价格跌至近三年来的低位。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工业处于增长动力换档期,但工业产能严重过剩等矛盾没有根本缓解,部分区域房地产市场又出现了新的波动,加上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经济增长仍面临下行压力。
在过去两年里,新兴经济体一方面受发达国家需求不振的拖累,另一方面自身存在结构升级转型的问题,如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等国家滞涨明显。在经历连续两年的调整期后,随着发达经济体的好转,预计2014年经济转升的可能性较大。
普遍观点认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材料消费国,2014年我国经济将继续以接近2013年7.5%这个政府目标的速度增长,但即使这样,我国经济仍低于过去10年大宗商品繁荣期的增长。
随着国内金融市场日新月异的变化,我国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经历了萌芽、发展、繁荣、整顿、合理化发展等一系列阶段。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我国是仅有的几个对大宗商品一直保持强劲需求的国家。即便我国面临经济增速下滑的压力,但大宗商品进口需求依然在增加。我国对大宗商品的强劲需求不仅体现在工业需求上,还体现在融资需求上,包括铁矿石、铜、黄金等一系列产品。
事实上,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中国“情结”非常明显,在西方国家对于大宗商品的需求放缓的同时,我国对铜、铁矿石、原油甚至黄金进口量不断增长,逐渐成为驱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走势的主要力量。
本世纪初,我国房地产建设热潮极大地推动了基本金属及能源的进口,而在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出台刺激政策推进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推升了大宗工业品的需求。而在过去十年间,我国为满足国内建设热潮,对大宗商品和原材料的进口增长了三倍。对于超过四分之一的贸易伙伴而言,我国作为出口市场的重要性已经是过去的两倍以上。
2014年,大宗商品仍缺乏明显的主线,需求端、货币政策影响均平衡,如果出现倾斜则会有阶段性偏向空头的机会。事实上,我国对于大宗商品的影响力在增加,与此前数年我国买什么就贵不同,我国主要大宗商品进口出现了量增价跌的现象。自2010年来,铜、煤炭与黄金的需求增长全都是由我国来推动的,即其他国家在这一阶段需求收紧而我国在持续增长。
B 全球供需平衡 我国市场供大于求
据分析,2014年影响工业品商品的主要影响因素将达到前所未有的平衡状态。首先表现在需求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一起一落”的平衡,以及货币政策方面的影响将可能呈现“一负一正”的格局。主要表现在美欧尤其是美国货币政策趋于正常化,如果经济增长不给力,不排除仍向空头一方倾斜。其次是供应端。2014年供应压力犹存,我国用何种路径去产能,将是影响商品价格方向变动的重要主线。
而供应端压力决定了大多数工业品只可能存在阶段性的反弹机会,能否打破长期价格区间重心,出现单边下行趋势,则取决于供应端增产能的力度以及去产能的方式。2014年二季度,在欧美股市波动率收敛的情况下,海外基金等投资机构纷纷寻找新的投资标的来获取高收益率。工业品由于其金融属性和易储藏等物理属性,最适合作为融资交易和套利交易的载体,明显受到资金的青睐。然而,长时间的低利率和膨胀虚拟资产的方式,不能刺激经济稳健复苏。2014年上半年低波动率与2004年和2007年有类似的地方,但不一样的是,此次低波动率导致全球金融市场交易活动在下降,因此需要警惕“黑天鹅事件”在资产价格低波动率下的爆发。
7月4日,生意社发布的《2014年1~6月中国大宗商品经济数据报告》显示,2014年上半年,生意社大宗商品供需指数BCI数值分别为:1月份为-0.64;2月份为-0.43;3月份为-0.48;4月份为0.1;5月份为-0.19;6月份为-0.10。生意社首席分析师刘心田指出,2014年上半年BCI的综合表现是近3年来最差的一次,以半年作为分析周期,仅2011年下半年的情况类似,当时BCI也是“一阳五阴”。
刘心田认为,上半年BCI如此表现主要是受四个因素影响:一是我国经济的着陆与大宗商品的下行周期重叠,“屋漏偏逢连夜雨”;二是2014年开年就是始自2013年12月下旬开始的“第一浪”,部分下跌动力是2013年下半年存下的泡沫;三是上半年政策面缺少“干货”,城镇化进程不如预期,导致市场心态趋于保守;四是在一季度的大幅下挫后,3、4月份旺季不旺,而5、6月份又是传统淡季,市场上行有心无力,所以在4月份拉出小阳线后又接连拉出两根小阴线。
C 去产能长期化 工业产品难言触底
2014年,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环境略好于2013年,但形势仍然不容乐观,还存在不少挑战和压力。一是外部需求存在不确定性;二是我国出口竞争力面临多重挑战;三是贸易摩擦形势依然严峻。
2014年上半年,我国化工、有色、建材等典型产能过剩行业投资继续保持增长,尽管这些行业的投资增速较以往有所放缓,表明国家严格控制过剩产能行业新增项目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由于这些行业的投资额比较大,新增投资中难免会形成新的产能,进一步增大产能过剩压力。同时,部分原有规划项目相继新建投产,也将加剧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
受国内经济企稳和棚户区改造、铁路、基建等投资增长刺激,钢铁、有色、建材等产品产量持续增长,市场供给不断增加。同时,受国内需求回暖影响,原材料产品进口有所增加。
1~5月钢材累计进口611万吨,同比增长6.4%;未锻造的铜及铜材累计进口217万吨,同比增长33.6%。而1~5月,我国原材料行业出口保持增长。其中,钢材出口3394万吨,同比增长33.6%;未锻造的铝及铝材出口152万吨,同比增长6.3%。
长期以来,我国工业金属中铝和钢铁一直供大于求,铁矿石和铜即将加入这个行列。因为秘鲁、蒙古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大型项目增加了铁矿石、铜两种金属的产量。在供给方面,一个长期趋势就是缓慢的去产能化,工业品供需失衡的现象亦将有所改善,但工业品难言触底。
首先,从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微刺激政策扶持下我国经济短周期已经企稳。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下半年可以高枕无忧:地产下行风险在加大,基建难以对冲地产风险。而回归投资驱动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政策效果的边际递减规律难以避免。
其次,工业品最主要的矛盾即产能过剩问题没解决。从供需层面来看,铜供应短期受制于贸易融资等套利和套息交易而表现偏紧。由于大量库存被锁定在保税区仓库,而国内一些贸易商也协同海外基金(红风筝基金)在现货市场不断收购囤积铜,以便拉高现货升水,实现买入滚动展期交易的高额收益。
另外,6月份,青岛港事件爆发,市场将长期受压。同时,内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给进口贸易商开具信用证业务收紧,而国内采购商由于担心仓单虚假,不大愿意接收仓单,从而使保税区铜反而更加难以流动。不过,随着青岛港事件调查水落石出,监管加强和人民币美元利差缩减会导致贸易融资锁定的铜抛售换现。
在产能过剩影响下,2013年以来,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连续负增长,企业实际融资成本显著提高。首先,新增资金主要流向大型企业、房地产和融资平台,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其次,随着我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货币工资年均增长和农民工收入年均上涨,企业用工成本提高。而且,污染严重、节能减排、地价攀高、水价上调等因素使企业面对的环境、土地等成本呈刚性上涨趋势。企业负担加重导致大部分企业在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微利经营,影响未来投资、技改等生产活动。有分析认为,我国工业产能规模较高,供大于求的格局短期内不会改变。对于下半年的生意社大宗商品供需指数BCI情况,刘心田持谨慎乐观态度。刘心田指出,上半年的糟糕表现多少透支了下半年的利空,虽然2014年制造业经济难以实现根本性好转,但下半年市场表现好于上半年是可以预期的,“二阳”或“三阳”的可能性较大。
D 单边滑梯式下跌 走势呈N型或M型
2014年前6个月,生意社大宗商品均涨跌幅不一,分别为:1月份-1.6%;2月份-1.51%;3月份-1.56%;4月份0.5%;5月份0.01%;6月份0.34%。
上半年,生意社大宗商品价格指数BPI呈现单边滑梯式下跌继而横盘整理态势。具体来看可以分3个阶段:1月初至3月中旬的暴跌,3月下旬至4月中旬的企稳反弹,4月下旬至6月底的横盘整理。从BPI曲线来看,2014年上半年走势接近“L”。
生意社首席分析师刘心田认为,这主要有三个原因促成:一是大周期,商品市场的下行周期从2011年就有所体现,2012、2013、2014的波次下行是正常的;二是我国经济减速,虽然去产能、去库存力度比去年有所强化,但实体市场的供需矛盾未有实质性改善;三是国际市场疲软,出口未对市场产生带动,反而进口大宗商品的价低量增对国内市场形成压力。
BPI上半年曾创出历史新低888点,累计下跌40点。对比2012、2013年两次大跌(2012年5~6月、2013年3~6月),跌幅有限。刘心田认为,这存在两种可能,一是上半年下跌力量未充分释放,下半年还将“补跌”;二是经过3年多轮暴跌,大宗商品已基本触底“跌无可跌”。
综合目前经济环境以及大宗商品的实际价位,刘心田更倾向第一种可能,即下半年市场还会有较大幅度下行,还会创出新低,但幅度至多与上半年接近。下半年市场总体表现应好于上半年,BPI至少有一波明显上涨和一波暴跌。
从历史来看,2012、2013年6月份市场均是下行,但进入7月份立刻转暖,故今年7月份大宗商品市场上行几率较大,下半年市场或先扬再抑后扬(走势呈N型或M型),高点或触及900点,低点或跌破870点(860点将会是有力支撑),年终收盘或在875点左右。
E 供应不确定性 原油价格有望冲高
上海航运运价交易中心副总裁王东生称,2014年国际干散货(大宗商品)整体贸易量将增长4.5%,其中铁矿石增长7.3%,煤炭增长4.4%,船队运力供给增速在4.0%左右,供求关系进一步改善。
预计2014年下半年,全球大宗商品市场运价水平将逐步接近或微超盈亏平衡点,全年BDI约1500点,将有一个企稳向上的趋势。对于工业品而言,自2013年开始国际原油就没有下跌,2014年上半年反而大幅上涨。截至6月23日,WTI原油和布伦特原油涨幅分别达到7.97%和3.92%。虽然中东地缘政治因素对供应端产生一定的冲击,但是我国经济增速下滑带来的需求放缓并没有在原油价格中得到体现,这是很不正常的。
2014年,原油供求应该能够保持稳定,但是也存在着不确定性的因素。首先从供给方面看,中东地区的大部分油田在战火下受损并不严重,石油产量正在逐渐地恢复,世界原油产量不但不会减少,相反下半年应该还会出现上升,加速原油商品供给。伴随世界政治局势好转的影响,伊朗、伊拉克、利比亚等石油生产大国的石油产量也会持续的增加。在不发生危机的情况下,OPEC也有足够的能力通过减产或启用闲置产能等措施调节石油产量,保持世界石油供给稳定。
其次,从市场需求方面看,2014年的原油需求将持平或者略低于2013年,需求不会有较大的上升变化。新兴发展中国家作为新增大宗商品需求的主要动力来源,其经济增长恢复有望改变大宗商品需求低迷的态势,是推动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然而在欧债危机可能恶化、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国家经济增速放缓等影响下,原油需求量可能会降低,2014年下半年原油价格存在下行压力。但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战略性大宗商品研究院副院长仰炬认为,在地缘政治持续紧张的背景下,原油下半年仍有望冲高。
F 有色先抑后扬 贵金属将继续走低
受产能陆续释放、产品供大于求等因素影响,近年来主要大宗产品价格不断下降。1~5月,主要大宗产品价格继续低位震荡。其中,钢材价格震荡走低,中钢协CSPI价格指数连续8个月低于100点;石化产品中纯碱价格震荡下行,尿素、天然橡胶价格持续下降。
受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我国大规模保障房建设计划以及美元之前持续走低的影响,世界有色金属价格始终在高位震荡。但是受到2014年美国QE政策逐步退出、我国保障房建设力度有所减小,特别是美元升值预期的影响,有色金属价格将总体呈震荡下行趋势。虽然有色金属价格有下行的基本趋势,但其避险、保值、投机等需求可能在短时间内影响价格的走势,出现价格上升现象。而上海有色金属交易所铜、铝、铅、锌价格继一季度下跌之后,4、5月出现不同程度上涨。
下半年世界大宗商品价格中,贵金属走势受到避险、保值位投机需求以及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对金条、首饰等贵重金属需求增加的影响,世界黄金、白银等贵金属价格出现了一段时期的走高。但是在创下历史新高后出现了大幅回落,贵金属价格剧烈变化。贵金属价格走高,主要是受到墨西哥、韩国国家央行大量购入黄金等贵金属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黄金等贵金属价格的上涨。
但受到欧债危机问题有望解决、地区局势持续动荡风险减小的影响,特别是美国等主要国家货币升值的影响,可供投资者选择避险保值的工具开始增多,对黄金等贵金属的避险、保值需求下降,加之贵金属的市场流动性在之前的价格走高情况下表现得极为充裕,2014年黄金等贵金属的价格将进一步走低。对于白银的避险、保值功能与黄金较为类似,但其明显要弱于黄金,相比于黄金来说白银的价格将会剧烈走低,如果有大量需求拉动的话也只能是工业用银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拉升白银价格。
G 价格难以确定 市场仍处下行通道
2014年是我国经济充分调整的第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4年世界经济仍将延续缓慢复苏态势,但也存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新的增长动力源尚不明朗,大国货币政策、贸易投资格局、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方向都存在不确定性。
《2014年下半年大宗商品市场预测报告》显示:28.57%的专业人士认为下半年大宗商品市场将缓步下行,42.86%的人士认为下半年市场将总体平稳,仅有14.29%的人士认为下半年市场将会上行。
上半年,大宗商品的平均跌幅为-3.92%,预计大宗商品的下半年平均跌幅在2%~4%,整体情况应略好于上半年。
下半年,国内宏观经济景气度将呈单边上升态势,多数板块将随大盘波动。但受经济企稳和微刺激政策利好影响,部分原材料产品价格存在上涨空间,而部分产品受产能不断释放影响,价格会走低。
煤炭方面,近期国家发改委表示临时收储港口煤炭,这暗示煤炭的过剩量很大。但收储并不意味着煤炭供应压力下降,煤炭企业在港口库存下降之后,反而会进一步输送煤炭,缓解本身的存货压力。青岛大宗商品交易所分析师王艳预计,动力煤市场在下半年有望迎来冬储旺季和大秦线检修等一系列利好因素,但受资金紧张、需求增速降低等因素影响,动力煤市场在2014年下半年难以再现2013年大幅上涨局面,或小幅反弹后趋于平稳。
铁矿石方面,海外三大矿山扩张还在继续,并且提高运往中国的折扣。而国内铁矿石企业,由于成本较高,中小企业纷纷出现停产,但是大型铁矿石企业并不会停产,反而会加快产出争夺市场份额,已经陷入越亏损越生产的“怪圈”。钢材价格受益于基建、铁路等投资扩大和社会库存持续回落影响,有望小幅反弹,但上涨幅度有限。铜、铝、铅、锌等有色金属产品受国内去产能压力增大和大宗商品套利交易去杠杆化的影响,价格短期内仍将在低位徘徊。化工产品价格受内需和出口需求增加影响有望上涨;随着商品房销售的低迷,房地产投资的放缓,建材产品需求会有所减少,建材产品价格会下降。
作者:wy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