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中长期资金是资本市场重要的专业投资力量,也是维护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的“压舱石”“稳定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支持长期资金入市。
近日,经中央金融委员会审议同意,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重点引导商业保险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加大入市力度。
聚焦卡点堵点制定针对性制度
“这次印发的《实施方案》,既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决策部署的又一重要举措,也是对前期《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的细化、深化和具体落实。”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
吴清介绍,《实施方案》聚焦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卡点堵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更加具体的举措,既立足当下,确定了各类中长期资金提高投资A股实际规模、比例的一些具体明确指标要求;更着眼长远,从建立适配长期投资的考核制度、投资政策、市场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制度安排,可以说“干货”满满。
一是提升实际投资比例。对公募基金,明确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10%。对商业保险资金,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这也意味着将每年至少为A股新增几千亿的长期资金。“第二批保险资金的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将在2025年上半年落实到位,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后续还将逐步扩大。”吴清透露。
二是延长了考核周期。考核周期短是多年来制约商业保险资金、年金基金等一些中长期资金扩大A股投资的一个重要卡点。实施长周期考核,能够有效熨平短期市场波动对业绩的影响。
“对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性突破,可以说是解决了多年要解决没解决的问题。从境内外实践经验来看,这也有利于改善各类中长期资金投资回报,实现共赢。”吴清表示。
三是进一步巩固形成了落实增量政策的合力。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是一项系统工程。《实施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多部门紧密协同配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共同推进形成具体、有力的政策举措。
“下一步,我们还要以抓好《实施方案》落实落地为契机,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进一步加大政策供给,努力营造更加有利于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性投资的市场生态。”吴清表示。
在资产端,着力推动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去年,我们制定了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出台了鼓励分红、回购等政策和规则,上市公司全年分红2.4万亿元、回购1476亿元,这些都创了历史新高。”吴清介绍。此外,在交易端,不断丰富适合中长期投资的产品和工具供给。在机构端,推动不断提升专业服务能力。支持证券基金经营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开展并购重组,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在执法端,坚决维护市场“三公”秩序。
建设良好的资本市场生态,是市场各方的共同期待。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邹澜也表示,2024年以来,人民银行多措并举,为金融市场营造良好的流动性环境。其中,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已经开展了两次操作,合计金额1050亿元。在多方面政策支持下,证券公司自营股票投资规模明显增长。在充分的政策空间和《实施方案》带动下,预计业务规模和响应速度都将会有较大提升。
另外,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也受到市场广泛欢迎。“前些天,人民银行和证监会专门召开了座谈会。会上金融机构普遍认为,股票回购、增持贷款有望成为银行业新的业务增长点。”邹澜表示,截至目前,金融机构已经和将近800家上市企业及主要股东达成了合作意向,已经有超过300家上市公司公开披露了打算申请股票的回购、增持贷款,金额上限超过了600亿元,这里面市值百亿以上的公司占比超过了四成,贷款按照利率优惠原则定价,平均利率水平大概在2%左右。
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
《实施方案》提出,公募基金、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年金基金等都要全面建立实施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
“对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经营业绩实施长周期考核,是推动保险公司利用资本市场进行中长期投资的一个重要举措。”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表示,首先,从保险资金的属性来看,具有来源稳定、规模较大、偿付周期较长的特点,是典型的“投资长钱”,也是资本市场重要的参与者。保险资金投资资本市场,也是国际上通行做法和基本模式,从我国国有大型商业保险公司资金运行的情况来看,加大资本市场投资力度,仍有一定空间。其次,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也需要包括更多保险资金在内的中长期投资资金的参与,以减少短期波动,增强长期发展韧性;而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也会对包括保险资金在内的中长期资金保值增值产生积极影响。
“下一步,财政部会按照这次《实施方案》的要求,进一步推动保险资金入市,对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制度进行修订。”廖岷表示,财政部将进一步提高经营效益类指标的长周期考核权重。“净资产收益率”的长周期指标考核权重调整至不低于60%;实施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指标的长周期考核;推动国有商业保险公司提高投资管理能力。
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肖远企在会上介绍,目前,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权益类基金的金额已经超过了4.4万亿元。从保险资金运用看,资本市场和未上市企业股权是主要的投资方向,目前股票和权益类基金投资占比是12%,未上市企业股权投资占比是9%,两项加起来是21%,这反映出保险资金作为耐心资本、长期资本,在投资长期方面的优势和决心。
在肖远企看来,保险公司投资股票还具有较大的潜力和空间,加大股票投资也是当前保险资金资产配置比较好的策略和选择。
肖远企表示,将进一步优化完善保险资金投资相关政策,鼓励保险资金稳步提升投资股市比例,特别是大型国有保险公司要发挥“头雁”作用,力争每年新增保费30%用于投资股市,力争保险资金投资股市的比例在现有基础上继续稳步提高,即“两个力争”,充分发挥保险资金作为机构投资者在长期投资、价值投资方面的积极作用。
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
除了保险资金这个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外,公募基金也是资本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和买方力量。记者了解到,去年9月26日以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
吴清介绍,近年来,公募基金行业整体上保持稳健发展的态势。总规模从2019年的13万亿元增长到去年底的33万亿元。其中,以股票投资为主的权益类基金规模从2.3万亿元增长到8.2万亿元,权益类ETF突破3万亿元。
“近年来,受股市波动等复杂因素影响,特别是前两年,部分权益类基金出现了一定亏损,公募基金行业中也暴露出经营理念偏差、公司治理存在缺陷、投资行为短期化等问题。”吴清强调,对此,证监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深入检视剖析公募基金行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经过认真调研论证,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目前已形成初步改革方案。
一是完善基金公司的治理和定位。加强党对基金行业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完善基金公司治理,推动股东会、董事会、经营层勤勉尽责。系统改革行业考核评价体系,全面加强长周期业绩考核。进一步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和薪酬管理制度,防止出现重规模、轻回报的经营倾向,避免片面的追求规模,不重视投资者的回报。
“要进一步稳步降低公募基金综合费率,在已经降低基金管理费率、托管费率、交易费率的基础上,2025年起还将进一步降低基金销售费率,这样预计每年合计可以为投资者节约大概450亿的费用。”吴清透露。
二是强化功能发挥,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将在公募基金改革上推出更多适配投资者需求的产品,加大中低波动型产品创新力度,实现浮动费率产品试点转常规;加快推进指数化投资发展,制定促进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实施股票ETF产品的快速注册机制;强化监管分类评价引导,提高权益类基金规模占比和长期业绩等指标在监管分类评价当中的权重,引导基金公司将每年利润的一定比例自购旗下的权益类基金;督促提升核心投研能力,切实提高大类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能力。
三是加强监管执法,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完善股东股权、人员管理、市场退出等重点领域法律法规。强化对基金投资交易行为的引导和约束,坚决纠治“高换手率”“风格漂移”等过度投机行为,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加强基金公司信息披露的社会监督。
“目前,证监会还在进一步加强调研,听取包括行业机构、投资者等各个方面对改革方案的意见建议,也会抓紧修改完善,尽快落地实施。”吴清表示。
外资企业深度融入中国市场
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外资是中长期资金的重要力量。
吴清介绍,近年来,证监会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金融开放的总体安排,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外资政策,深入推进市场、产品、机构双向开放。持续放宽合格境外投资者准入条件,扩大投资范围。优化境外上市备案制度,完善境内外上市联动机制,有序拓展资本市场跨境互联互通,推动A股纳入明晟、富时罗素、标普道琼斯等著名国际主要指数。支持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开展业务,已经有26家外资控股或者是外商独资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等机构相继获批成立。
“总的看,外资参与A股市场投资的便利性、稳定性持续提升,外资参与中国资本市场的良好生态正在形成。”吴清说。
吴清介绍,从外资参与A股市场投资交易的情况来看,截至去年底,有866家QFII获得了投资资格,外资通过QFII、沪深股通这两个渠道共持有A股大约3万亿元人民币。可以说,外资是目前A股市场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外资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中长期资金,包括相当多全球知名的主权基金、养老金、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等,多年来积极参与A股市场,也对资本市场稳定发展作出了贡献。
“证监会始终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改革方向,坚持改革和开放相统一,为国际投资者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支持各类外资主体参与A股市场,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吴清强调,下一阶段,将坚决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对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开放作出的一系列部署,进一步增强政策的稳定性、透明度和可预期性,进一步提高跨境投融资的便利性,提升A股投资吸引力。一是进一步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完善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二是丰富跨境投资和风险管理产品供给;三是持续强化与国际投资者的沟通联系,推动解决外资机构的关切、合理诉求等,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四是加强资本市场开放条件下的监管能力建设,维护市场稳定运行。
“中国经济前景光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我们欢迎更多外资投资A股市场,参与分享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机遇。”吴清说。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