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聚焦“三农”工作“成绩单”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63%

作者: 曹雅丽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01-21 08:33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1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夯实‘三农’基本盘,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有关情况。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兴旺在会上介绍,2024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粮食生产迈上新台阶,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总体平稳、稳中向好

“2024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和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围绕重点任务,狠抓工作落实,推动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粮食生产迈上新台阶,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张兴旺表示。

第一,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增产。粮食生产克服高温干旱、极端洪涝、超强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再获丰收,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达到1.413万亿斤、比上年增产221.8亿斤,中国饭碗里装了更多中国粮。大豆油料扩种成果有效巩固,大豆产量2065万吨,食用植物油自给率进一步提高。棉糖胶稳定发展,猪牛羊禽肉产量达到9663万吨、比上年增长0.2%,肉蛋奶、果菜茶、水产品等供应充足,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增加,老百姓的餐桌更加丰富、吃得更加营养健康。

第二,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全国超过六成的监测对象已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其余也都针对性落实了精准帮扶措施,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提高产业就业帮扶质效,培育了一批特色主导产业,全国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超过3300万人。

第三,农业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种业振兴行动“三年打基础”任务顺利完成,全面摸清了种质资源的家底。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预计超过75%。超额完成年度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对各地抗旱防涝发挥了重要作用。化肥农药施用持续减量增效,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农膜处置率分别超过79%、88%、80%。

第四,乡村富民产业蓬勃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效益改善,预计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超过18万亿元。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向好,“乡游”、“村字头”IP吸粉无数,带火了乡村、致富了农民。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119元、比上年实际增长6.3%。

第五,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5%左右,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行政村比例稳定保持在90%以上,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到45%以上。乡村道路、供水、通邮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整治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减轻了群众人情和经济负担,村跑、村舞、村BA等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精彩纷呈,乡村治理取得实效。

第六,农村改革重点任务稳步推进。在安徽、湖南、广西三省区扎实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省试点,在其他省份的县、乡镇有序开展试点工作,试点地区绝大多数农户的承包地总体顺延。农业社会化服务扩面提质,109.4万个经营性主体年服务面积超过21.4亿亩次,带动小农户9400多万户。

第七,推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走深走实。组织各地深学细悟“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分片区召开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现场会,实施了一批试点工程,推广了一批典型案例,因地制宜探索适合不同区域的乡村振兴路径。

张兴旺强调,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最后一年。农业农村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锚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高质量完成“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各项目标任务,推动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

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

2025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张兴旺表示,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2025年的“三农”工作作出了系统部署。农业农村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专门制定了实施意见,把相关的任务细化实化为40项工作举措,千方百计推动各方面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从工作情况看,我们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过渡期以来,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没有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张兴旺表示,主要有四方面的成效:

一是底线更牢了。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国累计帮扶534万名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对象稳定消除风险。二是产业更强了。832个脱贫县均培育形成了2—3个主导产业,总产值超过1.7万亿元,近3/4的脱贫人口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三是就业稳住了。截至2024年底,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人数3305万人,已连续4年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四是收入增加了。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脱贫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84元,比上年同期实际增长6.5%。

“今年是过渡期最后一年,我部将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研究谋划过渡期后常态化帮扶政策举措,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突出抓好‘两提一促’。”张兴旺说。

优化监测帮扶提效率。加快建设覆盖农村人口的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大数据信息系统,更多依靠农户自主申报、部门筛查预警和基层干部日常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监测识别,因人因户开展精准帮扶。

强化产业就业帮扶提质量。指导各地按照巩固一批、升级一批、盘活一批、调整一批“四个一批”要求,因地制宜推进帮扶产业高质量发展,完善联农带农机制,让帮扶产业成为持续带动增收的富民产业。深入推进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提高就业培训质量,确保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

深化重点区域帮扶促发展。聚焦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等重点区域,深化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让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在乡村全面振兴道路上不掉队、赶上来。

加快推进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科技创新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张兴旺表示,这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赋予了农业农村部统筹推进农业农村领域前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端技术模式集成、后端适用技术推广等职能。2024年,农业农村部在中央科技委领导下,把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加快推进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一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良好起步。突出应用导向,探索建立了面向产业实际征集需求、面向应用场景创新研究、面向用户反馈评价验收的重大农业科技项目组织实施机制,实现科研任务从生产中来、从市场中来,科研成果回到生产中去、回到用户中去,加快破解农业领域科技经济“两张皮”问题。

二是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有效发挥。全面加强部门联动、央地协同、企科联合,统筹用好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等各方优势力量,调动产学研各环节主体积极性,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化、建制化、协同化。

三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顺利开局。先后召开3次农业科技企业座谈会,我们建立了常态化对接服务机制,“一企一策”闭环式解决农业科技领军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举办了2次农业科技金融高端对话,打通产业、科技和金融的链条,农业重大科技项目中企业牵头或参与的比例已超过了50%。

“经过多方努力,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迈进世界第一方阵,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种业振兴行动三年打基础阶段性目标圆满完成,我国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鸡、南美白对虾实现从无到有,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28%、超过35%;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取得新突破,300马力无级变速拖拉机实现对国外同类产品的有效替代,自主研制的丘陵山地拖拉机、山地玉米播种机等逐步推广,科技创新为农业高质量发展不断赋能加力。”张兴旺说。

张兴旺表示,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方面,聚焦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培育一批龙头型和高速成长型农业科技领军企业、潜力型农业科技企业,持续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作者:曹雅丽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