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省政协委员袁义强:实施人才强医战略,助推医疗卫生系统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作者: 张永杰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01-17 23:54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张永杰

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卫生健康人才,不仅关乎医疗卫生行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推动健康中国、健康河南建设的关键一环,更是国家和河南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基石。

1月17日,河南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召开,河南省政协委员袁义强带来“关于实施人才强医战略,助推医疗卫生系统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提案。

河南省政协委员袁义强(张永杰摄)

袁义强告诉记者,目前河南医疗卫生领域存在顶尖人才、领军人才缺乏,高水平培养平台不足,现有高水平卫生人才分布不平衡等问题。

截至2024年9月,河南省卫生健康系统引培国家级人才72人,其中院士4人、国医大师4人;中原学者、中原医疗卫生领军人才等省级领军人才83人。但顶尖人才、领军人才比例远远落后于发达省份,与河南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2023年全省56所本科高校一共有专业点3274个,医学专业点74个,占比2.26%。河南省现有与医学有关的博士点只有12个(全国有331个),远远落后于其他发达省份。

河南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总数12个,省会郑州市7个,洛阳市2个、南阳市1个、新乡市1个、商丘市1个。以2023年河南统计年鉴数据为例,郑州市有卫生技术人员174639人,占全省的16.32%,第二位至第五位分别是南阳市、周口市、商丘市、洛阳市,最少的济源示范区市只有8157人,高水平卫生人才主要集中在省会郑州。

如何实施人才强医战略?袁义强提出四点建议。

一强化人才环境建设,完善和落实多部门政策联动高水平人才引育保障机制。要全面落实国家和河南省各项人才战略,就要围绕高层次人才的引育不断优化内部环境,要做到“筑巢引凤”,首先要做到“为凤筑巢”,为河南现有的人才和潜在的人才提供更好、更广阔的发展平台,用好、用活人才编、员额制等举措,稳定好现有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外引内化,释放“以才引才”的示范效应;以创新价值和贡献能力为导向,进一步优化人才认定标准,构建一套科学实用的人才考核评价体系,让优秀人才能够通过务实重干脱颖而出,也能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活力;同时,还要强化部门间的协同协作和政策衔接,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办事流程,为引进人才尽量缩短时间,让来自海内外和全国各地的人才感受到河南的热情、开放、高效,努力营建具有中原特色的“人才气候”。

二优化资源和资金投入,大力推进人才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河南省医学科学院的成立和运行,为河南省医学科研事业的发展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巨大的引领作用,成立了多个省实验室和研究所,引进了一批院士和高层次人才,完成了多个科研项目和成果转化,卓有成效地推进了“三个100”计划。接下来应该进一步优化资源、资金、政策投入,让引进和培养的人才专家能够立足学科建设,着重进行临床研究,创新开展前沿技术,医研医工协同共进,实现“学科方向--试验研究--临床验证--转化孵化--推广应用”的全链条研发流程,打造河南省医学科研创新高地。

三以互联智慧医疗为核心,大力加强“人工智能+医疗健康”的应用发展。针对河南省患者群众疾病图谱特点,深化技术创新与融合应用,构建深度融合的“人工智能+互联网医院+医联体”新型医疗体系,力争实现多方利用、互联互通、区域共享。建立完善的临床科研体系与医学科学数据平台,进一步加强科研资源的共享与互补,为广大卫生健康人才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诊断辅助支持,为患者提供个性化诊疗服务方案,让更多群众享受医疗卫生领域创新成果带来的健康红利。

四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专业教育、继续教育相互衔接的教育综合体。优化医学学科专业布局,积极推进医学高校结构布局、学科学院、专业结构“三个调整优化”,建立医学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医学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机制,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医师、中药大师、基础医学卫生人才培养。依托环省医学科学院创新生态圈、中原医学科学城积极构建国家级高水平平台。深入推进公共卫生人员继续医学教育,提高公共卫生人员综合服务能力。加强与高水平大学的合作共建,打造涵盖普职教育、专业教育、继续教育相互衔接的教育综合体,共同服务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倾斜力度,扶持科研教学能力较弱的三级甲等医院住培医师规范化基地建设,培养更多本土“双高”医学人才。

作者:张永杰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