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陈雪辉 文/图
春节临近,忙碌了一年的游子们,回家的步伐也愈发匆匆。作为游子归乡的关键枢纽,古朴的北京站,迎来了一年中最为温馨、繁忙的时刻。在这些归心似箭的游子中,他们的行李与脸上的笑容,格外引人注目。
图说:1月16日的北京站,旅客逐渐开始多了起来。
沉甸甸的行李,装满牵挂
相较于其他火车站人头攒动、喧嚣鼎沸的场景,北京站候车大厅多了几分别样的氛围,看似稍显“慵懒”,可那一件件或是崭新锃亮的皮箱,或是历经岁月摩挲、带着斑驳痕迹的帆布袋,安静地依偎在旅客身旁,每一件都承载着游子对家的深深眷恋与无尽牵挂。
图说:火车站引人注目的各种行李。
在安检机旁,记者捕捉到这样一幕:一位年轻的父亲,正吃力地将一个超大号行李箱往安检机上搬。行李箱的轮子在地面上“咕噜咕噜”地响着,仿佛在倾诉不堪重负。这位年轻父亲一边整理行李,一边笑着对记者说:“箱子里有给爸妈精心挑的按摩仪,他们操劳了一辈子,希望能让他们轻松些;给孩子买了新款学习机,盼着能助力他学习进步;还带了些北京特色糕点、小吃,想让老家的亲朋好友都尝尝鲜。虽说现在网购方便,但亲手把礼物带回去,仪式感更足,也能让家人知道我在外面过得挺好。”
当然,也有不少轻装上阵的归乡人。在北京从事装修工作的王先生告诉记者:“以前回家大包小包的,特别不方便。今年我提前把年货寄回去了,就带了些换洗衣物。在北京待了二十多年,实在不知道该给家人买啥北京特产了,烤鸭、糕点啥的,大家都不稀罕了。所以我在网上买了些其他地方的美食,也算是表达我的心意。”
王先生身旁,坐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他脚边的编织袋显得格外沉重,编织袋外,露出的红枣、茯苓饼、烤鸭等北京特产。老人脸上虽带着旅途的倦容,但眼神中满是对回家的热切期盼。他缓缓说道:“一年没回家了,带点北京特产,是我的一点心意。”
图说:刘国春开心地向记者展示他买的柿饼。
登上火车,记者与对面的乘客刘国春聊了起来。谈及是否给家人带了礼物,刘国春兴致勃勃地说道:“我在西安工作,这次特意给家人带了两箱甄糕,还买了一些柿饼。”说着,便热情地向记者展示他买的柿饼,并感慨道:“我以前过年都不给家里带东西,今年是头一回,感觉意义特别不一样。”
灿烂的笑容,传递温暖
倘若说沉甸甸的行李是游子对家的物质馈赠,那么旅客们脸上绽放的灿烂笑容,则是他们内心幸福与温暖的直接映照。在这寒冷冬日,那一张张洋溢着笑容的脸庞,恰似春日暖阳,驱散了空气中的丝丝寒意,为整个北京站增添了一抹别样的温馨。
在候车大厅,一位年轻妈妈正与年幼孩子轻声细语,孩子的爸爸在一旁看着手机。年轻妈妈向记者透露,他们是第一年出来打工,在河北沧州的工厂干活。当被问及边打工边带孩子是否辛苦时,她笑着说:“家里没人能帮忙带孩子,虽说辛苦,但也觉得很幸福。”当记者询问是否挣到钱时,这位妈妈笑得愈发灿烂,说道:“挣到啦!工作就得实实在在出力,偷懒可不行。”
图说:来自吉林省桦甸市横道河子乡的李英华。
告别这对母子,记者向前走去,遇见一位五十多岁的大哥,他脸上始终挂着笑容。记者好奇询问,大哥爽朗地回答:“要回家咯!从去年9月份来北京,到现在一次都没回过家。”这位来自吉林省桦甸市横道河子乡的李英华,在北京一所大学做保洁,工作收入稳定。“挣到钱了吗?”记者问。“挣到了,没空手回去。姑娘在长春工作,我想着把钱给老伴,让她想买啥就买啥。”大哥满脸笑意地说道。
在与每一位旅客交谈时,记者都会问一句:“挣到钱了吗?”令记者欣慰的是,他们都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刘国春自豪地向记者展示他的建设工程机械行业作业人员证书,上面显示他的作业项目是高处安装维护拆除,等级为高级。“我这份工作,一天能挣400-450元,一个月差不多能工作27天。除了给家里日常开销,还能攒下一些。”
图说:刘国春和金先生。
坐在刘国春旁边的金先生,稍显腼腆。36岁的金先生在河北白沟做快递员。金先生说:“我原本有个坐办公室的稳定工作,但工资不高。趁着年轻,就想多挣点钱。现在除了给家里补贴,还能攒下些钱,这一年总算是没白干。”
图说:停靠在站台的绿皮火车。
记者下车后,站在站台上,望着缓缓启动的列车。车窗内,那一张张带着笑容的脸庞,构成了一幅无比温馨的回家过年图。此时此刻,记者深切地感受到春节这个传统节日所蕴含的强大力量。它不只是一次简单的空间转移,更是一次心灵的回归,一次亲情的交融汇聚。在这个特殊时刻,无论路途多么遥远,无论旅途多么艰辛,家永远是游子心中最温暖的港湾,而春节,就是连接亲情的永恒纽带。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