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苏华源节水股份有限公司:从小厂向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蜕变

©原创 作者: 叶佩 发表时间:2025-01-15 12:13
分享到:

企业的发展之路没有一帆风顺的,这一路总是充满了荆棘和坎坷。对于江苏华源节水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源)而言更是如此,多年以来,一路翻山越岭,爬坡过坎,从一家只有十几人的家庭作坊式小厂,蝶变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稳坐卷盘式喷灌机全国龙头的位置。

总部坐落在环境优美、五省通衢的徐州市的华源,如今已经成为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节水灌溉设备集成生产商。在北京、安徽、河南、黑龙江和新疆等10多个省市设立了分公司及生产基地,公司研制的产品广泛应用于高标准农田、智慧泵站、智慧灌溉、智慧农业建设等领域。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智慧灌溉水肥一体化,土地复垦,土壤修复等提供项目设计、工程建设、设备集成、运营管护、信息管理等EPC+O综合服务解决方案,担当农业基础设施管家。

回首华源走过的路,经历了多次的生死一线的窘迫,走上了奋勇前行的大道。

创业之勇:从危机中孕育生机

华源的第一次危机,发生在创业的起步期。

2007年,华源的前身江苏华源泵业有限公司成立;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公司受到影响,刚刚起步就面临转型的抉择。

“当时,华源泵业主营的产品是潜水电泵,国内大概有七八千家的同行竞争。我最早是其他企业跑市场的销售,手头有一些客户资源,若是勉强支撑,也能强撑一阵儿。”公司董事长邱志鹏坦言。

别看邱志鹏身材不算高大威猛,但骨子里不乏能担事、能扛事的勇敢和果决,这也成为华源的企业属性。

改名、转换赛道,华源一气呵成,进军全国只有8家的卷盘式喷灌机生产。

“当时徐州市商务局为帮助企业应对金融危机,为企业提供无息贷款,我们一次性争取到了80万元。用这笔钱到河南买了二手机床,又招募了几个技术骨干进行研发。最后,80万元花得干干净净,还贴了些‘老本’,造出了20台卷盘式喷灌机。”邱志鹏回忆过往,昔日之难,记忆犹新。

好不容易研发生产出来的20台卷盘机,当年却一台也没卖出去。

“看着都发愁,为了让员工们能安心过个好年,我把20台机器都运到了哈尔滨,然后告诉大家20台卷盘机都卖出去了。”邱志鹏介绍,幸运的是,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注农业,支持水利建设,最终20台设备顺利出手,华源化解了第一次生死存亡的危机。

发展之勇:闯过险滩赢坦途

华源的第二次危机,发生在2012年。化解这次危机,依然可以归因于邱志鹏的“勇”。

“2009年华源生产出了20台设备,2010年的产量达到300台,2011年增至600台,但是对于接下一笔1.2亿元的大单,公司的生产能力显然差得太远。”邱志鹏坦言。

对方要求生产出2204台卷盘机,且3个月内交付。干成了,一飞冲天;干不成,面临绝境。是拼死一搏,还是量力而为?邱志鹏没有犹豫地选择了前者。

缺工人,就临时招;缺场地,就加紧建。可缺资金属实难办,借遍所有的亲戚朋友,发动工人们集资后,缺口依然巨大。万般无奈下,邱志鹏给上游供货商“画饼”,把他们拉进了企业发展的“命运共同体”。

靠着一直以来的业内口碑,华源赊账生产,最终如期交货。经此一役,华源的产能大幅提升,业内地位也由此确立。

公司成立5年,两经“生死局”,虽然都涉险过关,但在邱志鹏看来,企业要想持续做大做强,不能只靠“匹夫之勇”,更需要在科技创新端发力,让企业在闯新路时有更多的勇气加持。

创新之勇:时刻思危才能长久居安

用公司赚到的第一桶金,华源开启了与江苏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的持续合作。2016年,华源又承接了一项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政府拿出1000万元,公司又配套了3000万元,4000万元“砸”进去,华源开始研发出一系列专利产品,科研能力大幅攀升。

有科技加持,华源的“勇”有了更多生动的诠释。在产品研发端,华源敢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江苏东辛农场,由俄罗斯专家设计,地块长达千米,普通300米的喷灌机达不到预期效果。

为了满足客户的定制需要,华源着手研发JP90-900Y卷盘式喷灌机产品。90代表管径90毫米,900代表长度900米。而在当时,能查到的国际上最长的喷灌机卷盘长度只有600米。

从理论上讲,900米的卷盘长度,根本没法实现安全、快速、整齐地回收。

但华源的研发团队通过三维建模,反复上百遍的测试,终于实现了技术上的突破,研发出一体化机架、超大直径轻量化卷盘,不仅实现收放管快速、灵活、可靠切换,同时利用液压传动方案,拓宽了无级调速范围,在清水条件下,能耗可降低10%左右,均匀度却可高于85%。

在市场经营端,华源敢当试水蹚路的探路者。

从卖产品,华源转而创新卖服务。“农业全程自动化每一环节,几乎都有服务公司,而灌溉合作社却独缺。像农机之类的农业设备,买来用完还能再出手,不亏本。但灌溉设备不同,天旱时,没有它,就可能减产甚至绝收,但平时不一定用得上。所以,种粮大户们不舍得买,这也使我国农田的有效灌溉面积只占全部耕地的54%。”邱志鹏说,为了推进农业自动化的“最后一公里”,华源开始琢磨怎么卖服务。

随着华源旗下子公司——北京彩虹农服科技有限公司的成立,围绕让农田“浇上水”“浇好水”的理念,北京彩虹农服科技有限公司开始为大型农场、农业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提供灌溉服务。从出灌溉方案、出设备到出人员,公司把灌溉服务卖到了田间地头。目前,山东、安徽、河南试点面积达到2万亩,不仅提高了农田的灌溉质效,也把原先一亩地七八十元的灌溉成本,降低了一半左右。

敢闯、敢创、敢干、敢坚持,华源之勇,注定企业永远不甘于原地踏步,即便经历暂时的挫折和困难,迈过去,又是一片发展新天地。

“我们现在与业内的首席专家联手,成立了集荟产业研究院,对于产品的智能化水平进行全谱系的提升。比如我们正在研发的JP90-500Y这一系列产品,依托智能传感,利用大数据,可以实施更精准有效的灌溉。在宿州,我们正在试点琢磨新的灌溉服务模式,为行业发展探索新模式。”邱志鹏表示。现在,华源研发的新品已经替代了国外进口产品,销往意大利、俄罗斯等国际市场。

勇气如火照前程,无畏无惧向前行。一次次勇敢地再出发,华源正向更高、更远的目标不断进发。(谢川胡明慧建鹏韩文)

作者:叶佩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