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时提出: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
2024年12月17日,2024上海高价值运营大赛历经6个月的选拔,迎来了决赛。20个团队从上百家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涵盖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多个新兴产业领域。
作为国内首个以“运营”为切入点的专利大赛,上海高价值专利运营大赛自2022年起已连续举办三届,共吸引485个创新主体、700余个专利项目参赛。
2024年度的比赛,通过平台链接与增值服务,促成意向技术交易金额近8亿元,融资意向金额超过60亿元。专业化的技术交易市场让有价值的技术专利在市场上顺畅流动,转化为产业一线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
上海技术交易所通过权利登记、成果评价、投资资金结算等服务,使技术团队少走弯路,让政府扶持资金监管到位,也为投资机构提供更多评判依据。
上海技术交易所“出生”的使命就是破解科技和经济“两张皮”的弊端。通过组织跨地域、跨行业的技术交易,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
如果说科研是科技创新的“上半场”,是“从0到1”的过程;成果转化就是“下半场”,要实现“从1到100”。安徽创新馆不仅聚集着安徽省自主创新的2400多件科技创新成果,还藏着50余家科技服务机构,一些科技成果正在从这里悄悄走向市场。
以“科技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为主线的安徽科技大市场自运营以来,累计挖掘国内外成果1.8万项,挂牌和转化科技成果3027项,落地安徽企业270余家,转化交易金额超1390亿元,培养技术经理人3400余人,在安徽省内建设了16家科技分市场。
一批优秀的科研成果,正在加速由“试验场”走向“大市场”。被称作“合肥光源”的大科学装置为科学家在航空发动机燃烧、煤化工能源转化、先进薄膜材料等领域,做出了大量开创性的研究工作。
除了“合肥光源”,目前合肥有13个大科学装置布局,其中4个已建成,9个在建或预研。一个“未来大科学城”已初见雏形。
放眼全国,目前,我国已布局77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它们在“从0到1”的原始创新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大科学装置作为一种优质的创新资源,正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和“主引擎”。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已拥有26个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位居世界第一。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