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苏州市入选2024年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践案例并获全国推广,获批建设国家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先导区和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印发《新型工业化“苏州智造”强基提质百项工作清单(2024年)》,探索实施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行业共性技术平台、中试验证平台等3个专项行动,出台《苏州市关于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制造业”的若干措施》,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发展——这是2024年苏州市工信系统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助力全市创建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的一个缩影。
苏州市工信系统还加速构建“1030”产业体系。全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1030”产业体系。开展“链主”企业培育工作,累计推动272家企业进入“链主”企业培育库。不断提升重点产业集群质量,新增高端科技仪器、长三角(含江西)大飞机和苏南特钢材料等3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吴江区光纤光缆集群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新增吴中区小分子化学药产业集群等5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获评国家首批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举办第六届全球智能驾驶大会暨苏州市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推进会。
持续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出台《苏州市创新领军企业先进技术研究院实施意见》。高水平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江苏省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和江苏省海洋信息技术与装备创新中心获批承接省级创新能力建设项目。4家企业获评省企业研发机构创新能力提升项目,214家企业申报江苏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5个项目获批承接省“1650”产业体系协同攻关项目。申报229项江苏省重点技术创新导向计划项目,48个平台纳入省级中试平台培育库。获评省首台(套)重大装备24个、省首批次新材料3个。推动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业务总部落地苏州。11项产品获评紫金奖工业设计大赛,占全省28.2%。成功召开第二届全国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大会,推动在苏成果转化落地(合作)项目55个。
提升实数融合发展水平。新增33家企业获评省级智能工厂、224家企业获评省级智能车间、1家企业获评省智改数转网联标杆企业。累计帮助2万家中小企业完成数字化能力评估。新增获评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7个。获批建设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获评全国首批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入选全国首批5G应用“扬帆”城市。累计建成5.95万个,入库工信部5G工厂项目291个,新增全国5G工厂名录项目23个,实现5G网络和千兆光网全覆盖。累计创建星级上云企业8091家,建成上线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17个。打造工业大脑“1+N”平台体系,上线总服务平台和4个细分行业平台。成功创建省软件名园2家,新增国家重点软件企业10家。推进工业软件应用场景开放建设和研发创新,立项推进23个典型项目建设,打造完成12个典型应用场景。打造“中心+协会”发展模式,吸纳超150家企业协同参与创新中心建设,招引5家企业成功落户苏州。
扎实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推动传统产业焕新,排查工业企业4295家。发布化工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新增认定化工重点监测点7家。完成首批224家苏州市3A级绿色工厂评定。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93家、绿色工业园区9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6家;推荐省级绿色工厂173家、绿色工业园区7家。启动首批苏州市零碳工厂建设,完成126家企业年度入库培育工作。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1-11月,全市新增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20.9万辆,同比增长43.79%,渗透率持续提升,达45.27%;昆山市、张家港市凤凰镇入选国家能源局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推广活动县乡名单。
全面提升企业服务质效。恒力、盛虹、沙钢入围2024年《财富》世界500强。全市营收超百亿元工业企业(集团)达47家,占全省23.5%,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新增206家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增数位居全国第三、全省第一。新增1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累计培育43家,数量居全省第一。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47家,新增数量位居全省第一。32家企业获评重点“小巨人”企业。新增2866家创新型中小企业,累计认定1346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钱莉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