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苏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多措并举推动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01-08 10:43
分享到: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公共机构自身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苏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围绕“双碳”目标,以公共机构绿色低碳转型为主线,突出可再生能源推广与示范创建,多措并举推动全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高质量发展。

推广实施公共机构能源费用托管项目

能源费用托管是“双碳”背景下经济发展与能源转型的重要举措,既是盘活能源经济市场的先手棋,更是倒逼能源转型的方向盘。苏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积极响应国管局和省局号召,严格对标《能源费用托管规程》,以苏州市行政中心为试点全面启动能源费用托管项目,现已覆盖苏州市行政中心、苏州市委党校以及常熟、太仓等多地行政中心。

苏州市行政中心能源费用项目作为首批试点,以标准化、信息化为支撑,融合“技术+管理+理念节能”,建成了一体化智慧能源管控平台,涵盖综合能源监控、电能计量管理、给水管网监测、中央空调供冷群控、蒸汽供暖群控、空调末端管控、照明回路控制等多个系统。2024年1月正式进入托管期,预计年节约电能121.34万千瓦时、蒸汽1220.8吨,年费用节约119.66万元,综合节能率可达9%。市局还将加大对昆山等市区行政中心能源费用托管项目的指导服务,确保能源费用托管模式在苏州落地生根。

加快推进公共机构屋顶光伏建设

苏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全面推进公共机构分布式屋顶光伏建设任务要求。“十四五”以来,全市公共机构屋顶光伏建设总面积达55万平方米,超全市党政机关光伏可建面积50%,总装机容量达55.4兆瓦。且全市各地区全面贯彻“过紧日子”要求,积极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引入光伏项目,并积极推动光伏项目向教育、卫健等部门延伸。

全面挖掘光伏建设潜力。市局以“应建尽建、宜建尽建”为原则,充分挖掘公共机构屋顶光伏项目可建资源。2022年,苏州市行政中心示范建设917.45千瓦光伏电站,年发电量63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618吨,节约电费约87万元。2023年,这个局首创性地对条件成熟的20余家公共机构参照框架协议采购形式,运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屋顶光伏建设项目。2024年,苏州图书馆北馆、市气象局、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项目建成,总装机容量超330千瓦,年减排二氧化碳363吨。此外,市局积极向教育系统拓展,在两所局属幼儿园带头开展屋顶光伏建设,装机规模120千瓦,年发电量12.5万千瓦时,年减碳排125吨,结合节能知识,设立节能小讲堂,营造“从小抓节能”的良好氛围。

探索绿色建筑技术应用。2024年启动苏州市首个公共机构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项目,装机总容量约为236.35kW,预计年发电量达22.63万千瓦时,可减排二氧化碳90.25千克。并引入建设了200千瓦储能电站,同步推进光伏车棚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实现光储充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增强绿电供应效能,优化“绿电”资源配置。

积极实施节能技术改造

为确保节能降碳工作取得实效,苏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积极组织、协调、指导全市公共机构推进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张家港市推动公共机构LED灯具改造,将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纳入各单位绩效考核体系,并开展常态化监督检查。常熟市政府机关大院采用能源托管的方式实施空调照明节能改造,建设综合能耗管控平台。太仓市西郊利物浦大学校区建设项目获评LEED金级绿色建筑认证。高新区科技大厦空调变频改造项目入选国管局节能示范案例。此外,苏州市全面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创新充电设施共享模式,逐步实现光储充放和车网互动功能,助力绿色低碳目标实现。

强化能源资源精细化管理

为支撑全市“双碳”战略进程,苏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建立并完善全市能耗统计工作体系,强化数据支撑和决策支持。通过建立分层分级、系统推进的能耗统计模式和现场集中填报的方式,提升了数据填报的准确度和精度。根据江苏省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人均综合能耗、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人均用水量等定额指标稳步下降。单位建筑面积超约束值单位数量连续两年实现跃降,能耗定额管理工作提质增效明显。同时,市局深入开展单位建筑面积能耗超约束值单位整改行动,通过动态分析精准查找问题,并结合绿色低碳引领行动落实整改措施,为节能降碳提供科学依据。

深化示范创建工作

近年来,市局以示范创建为抓手,加强对各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指导服务,积极组织有条件的单位参与示范创建。目前,全市公共机构成功创建1家国家级水效领跑者,1家国家级能效领跑者,1家国家级绿色低碳发展典型案例,2家国家级垃圾分类示范点,2家国家级绿色低碳公共机构,2家省级垃圾分类示范点,13家省级能效领跑者,119家省级节能低碳示范单位,2024年全市节约型机关创建率将达98%以上,示范创建工作成效显著,有力推动了公共机构绿色低碳转型。

加强节能宣传与培训

大力加强绿色低碳、节能减排宣传教育,普及节约能源资源知识。依托节能宣传周,通过多样化活动普及绿色低碳理念,推动宣传教育进机关、进校园;结合垃圾分类日等节点组织讲座、直播、有奖竞答,营造节能宣传氛围。同时,持续强化专业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为全市节能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最近,苏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人表示,今后这个局将以“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担当作为,抓好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积极推动公共机构绿色低碳转型。

完善协同机制,形成部门联动合力。健全跨部门协作机制。由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牵头,与财政、卫健、教育等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方职责分工,解决公共机构能源费用托管、光伏建设等重点项目在政策与执行层面的协调问题,推动节能任务高效落实;强化政策引导,提高重视程度。通过政策宣讲和案例分享,提升各部门领导在能源费用托管、光伏建设、数据中心节能改造等公共机构节能领域的站位高度和政策认识,增强其对节能工作重要性的理解和支持。

健全考核监督体系,推动节能目标落地见效。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考核机制,形成刚性要求,并建立全市统一的节能考核体系,将能源费用托管、光伏建设、数据中心改造、垃圾分类等节能减碳目标纳入各部门年度绩效考核指标,确保责任落实到人;强化监督检查与动态管理。对节能目标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监督与评估,通过数据分析与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精准识别问题,及时督促整改,逐步形成长效监督机制。

强化资金保障,拓宽节能投入渠道。保障专项资金支持。设立专项节能资金,用于支持能源费用托管、光伏建设、既有建筑改造等节能项目,缓解单位资金压力;完善绿色建筑改造标准。新建和改造工程中,将绿色建筑纳入建设规范,对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项目提供额外政策和财政支持;探索市场化融资模式。引导社会资本、专业节能服务公司等多方参与,通过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化手段分担项目资金压力。

提升企业服务质量,推动技术创新应用。加强技术认证与企业筛选。建立技术认证标准或准入机制,筛选具备成熟节能技术和工艺的企业进行托管和技改,确保技术的先进性和可靠性;优化用能策略,加强智能化调控。与托管企业共同制定个性化用能方案,根据公共机构不同工作和加班情况灵活调整用能策略,兼顾节能与舒适度。推广智能化监测和调控系统,实现实时感知与动态调整;强化技术保障,解决改造后顾之忧。针对老旧建筑节能改造,强化专业化安全性评估,确保建筑结构安全。加强光伏安装与防水技术指导,引入远程监测系统和无人机巡检技术,降低日常维护难度。制定适应保密需求的节能技术方案,降低外部技术服务的敏感性;推动数据中心与专业节能服务机构合作,建立明确的安全保密协议,确保节能改造过程符合保密要求。

筑牢节能人才根基,提升节能工作实效。强化节能人员配置与专业能力建设。在公共机构中优先选用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担任专职或相对固定的节能负责人,并通过系统化的分层次培训提升其专业水平。引入“线上+线下”结合的培训机制,确保新旧人员均能迅速掌握节能管理技能;增强宣传引导与意识培育。普及节能知识,提升干部职工的节能意识,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逐步建立一支专业、稳定、重视节能工作的队伍,切实提升节能宣传培训的实效性。(寇凯 钱莉莉)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