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了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提升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相关要求,中国工业报社中工智库瞄准重要工业城市推出“城市观察”系列文章。本期,我们聚集成都市新都区。
作为拥有2800年悠久历史的“古蜀三都”之一,位于成都都市圈北部中心的新都,是成德眉发展轴上的交通枢纽、产业走廊和贸易节点,享有“天府明珠,香城宝地”的名片。而在老百姓的口耳之间,新都当前最时髦的名片是三个数据化的强势标签:成都人口第一大区、四川“千亿俱乐部”成员、“上天入地新都造”的中国工业百强区。
是什么样的力的牵引,成就了新都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征程中的新一轮崛起?
聚客力
——激活“喜相逢”的新都基因
企业是生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最活跃的主体,发展新质生产力归根到底要靠企业。只有瞄准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不断聚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各种生产要素,才能形成创新动力、发展合力、链式引力。
新都恰是一座具有强烈“喜相逢”文化基因的磁吸之地。
这种乐观、自信、开放的文化基因,是在古蜀三都的筚路蓝缕中闯荡出来,是在三河镇马家山崖墓的东汉击鼓说唱俑的笑容里流淌出来,是在500年前(公元1524年)新都人杨升庵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壶浊酒喜相逢”的诗篇中挥洒出来……
因为喜,所以香近悦远;因为逢,所以机会频来。
立足“喜相逢”的文脉,近年来,新都区不断做大做实相逢相见相遇的各种“会客厅”:2020年1月,新都区召开区委十四届十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坚持“154”总体部署,突出“一心四区”建设,打造公园城市最美会客厅;2020年12月,位于新都区石板滩街道航空轨道产业园区的城市会客厅项目顺利完成竣工验收;2021年3月,新都区发布2021年工作报告目标任务方案,提出加快花舞木兰农业主题公园、兴城国际足球体育公园、泉印心都等项目建设,打造进则都市、退则田园、彰显大美形态的田园会客厅;2022年,新都把一个个乡村景区串珠成链,“乡村会客厅”应运而生;2023年10月,新都区花舞木兰、理想村二期、天府粮仓会客厅等项目加快建设;2024年9月,“蓉易见民企会客厅”成都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第8期)在新都召开……因为相逢相会,所以相识相惜。依托各处各种各样的美丽会客厅,新都区委区政府正把香城宝地打造成为迎客、获客、揽客的聚客高地。
喜,敞开的是开放的心态、建设的是开放的高地、相逢的是开放的机会、聚拢的是建圈强链的新质生产力。
这种聚客力的照鉴,生动地落在泥巴沱森林公园里那一幅幅红底白字的标语及暖暖的朝晖上:"公园是城市最美会客厅,人人都是招商大使。"
兴客力
——放大“都兴”的新都势能
新都之新,一是其名维新。史料记载,公元前七世纪左右,蜀王开明氏在今新都区军屯镇附近营建开明王朝的新都邑。为了有别于杜宇王朝的旧都,新建都邑遂名“新都”,从此近三千个春秋行坐不改其名。二是其人维新。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吴虞、新文学开拓者艾芜等等都是新都人。三是其命维新。众所周知,成都中轴线天府大道及南北延线150公里纵贯整个成都都市圈,是“全球最长的城市中轴线”。这条中轴线如同一根长扁担,挑着古蜀三都——扁担之中的“成都”,是成都23个区(市)县中经济发展最旺相的老五城区组团;扁担之南的“广都”,参看两汉时期的广都辖境——主要包括今天的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成都高新区等,这两个都叫“新”的区,承载了成都探索新产业、新科技、新势能的发展使命;扁担之北的“新都”也叫新——南北呼应、双新并耀,这真是冥冥之中的运数。
有着这种求变求新文化肌理的新都区,从十三五时期“打造现代化、国际范的成北新中心城区”,到十四五规划“构建协同共兴门户”,再到区委书记王忠诚提出“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智能制造先行区、成北消费活力区、天府粮仓精品区”……新都区委区政府携同相关部门,瞄准新质生产力以新技术深化应用为驱动,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涌现的重要特征,在新企业的招引与培育之间,不断注入革故鼎新、图强自新、推陈出新的兴旺气——
国产大飞机C919的机头在新都航空产业园完整下线并交付,标志着新都区在航空制造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中车成都公司为链主集聚70余家优质链属企业,涵盖“九大核心技术和十大关键零部件”,本地配套率高达75%,标志着“研造修”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构建;微网优联科技凭借5G+AI技术,每天约有6万台网络通信设备下线,生产效率比传统工艺提升了40%,产品质检准确率提升至99.5%以上,催动着新都“智改数转”迈向更广阔的实操空间……从稳扎稳打地做好传统产业的“四桶水”(“药水”科伦药业、“汽水”中粮可口可乐、“酒水”华润雪花、“茶水”达利食品),到创新创变地干好新兴产业的“上天入地”,新都正把“构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写在了其命维新的土地上。
无怪有人说:这是一片都新之地,也是一片都兴之地。
融客力
——焕放“荷桂共融”的新都魅力
荷桂共融,和合共生。2023年亚运会期间,中国人就借传统文化中的“荷桂共融”之思想向全世界传递出和合共生之情。单就“荷桂共融”这一文化精神的线下图谱而言,其最流光溢彩的现实画卷在新都桂湖:湖岸是5000余株桂树,湖面是30余亩荷花,沉醉其间,流连忘返。
耳濡目染于“荷桂共融”的新都人,用“喜相逢”的美食、美景、美旅、美心、美粮仓,向新都之客——落户新都的企业创客,求学而客居新都的学生客(包括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南石油大学、四川音乐学院、成都医学院、成都开放大学新都学院等等在新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学生们),以及外地游客等洞开了共融、共生、共进的怀抱。
这种融,既是生活、生产、生态的三者合一,也是“人城境业”高度融合的“新都表达”。这种表达,可以具象化的描述为从“三香”新都(状元书香、桂蕊花香、宝光佛香)到“三红新都”:状元红、火锅红、人气网红。
近年来,新都从人本体验和生活美学出发,不断融合熊猫、火锅与状元等文化元素,多维发展“社交+”“休闲+”“美食+”等消费业态,提升首店经济、夜间经济、后街经济、假日经济品质,逐渐打造形成“潮·美食”“潮·体验”“潮·购物”3大特色线路15个消费场域,丰富消费场景、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活力——以天府大道北延线为轴,集聚旱雪、马术及足球、轮滑、冰壶等一大批时尚运动场景。其中尖锋旱雪四季滑雪场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功能设施齐全的旱雪场,谷爱凌、苏翊鸣等奥运冠军多次在这里训练。依托天府粮仓精品区良好的生态本底,探索“林盘共营制”,双龙田园、泉印心都大书房等5个场景开放运营。打开行进的车窗,从北边的绕城高速向灯火璀璨处望去,那是天府沸腾小镇的“熊猫+火锅”IP组合,把绿道经济、火锅文化、熊猫星球项目结合在一起,生动探路生态价值转化:荡开毗河、桂湖、清白江的碧水清波,打开夜间经济的月、端上美食经济的酒、煮沸文旅经济的笑谈人气、碰杯网红经济的沉浸体验……与相逢相会相聚之喜一起,共同构成了一幅熙熙燕燕、欢欢攘攘的状元红——成北会客厅的状元夜宴图。
可以说,新都人的“荷桂共融”,胜就胜在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融合性、溶解力、容纳度,核心就是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让新都之客不断转身为新的新都人。
成都人口第一大区、四川“千亿俱乐部”成员、“上天入地新都造”的中国工业百强区这三张名片,是既有联系又有因果的。喜相逢的新都,正用自己的温度、旺度、灵敏度、融纳度,不断延伸链上生产力的新高度。
作者:中国工业报社中工智库研究员敬城文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