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参观红旗文化展馆。张扬摄
长春被誉为“新中国汽车工业摇篮”,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汽车城”。作为中国第一个大型汽车制造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建成投产,揭开了中国汽车制造工业的崭新一页,也带动长春工业建设迅速发展,为整个东北老工业基地打下坚实根基。
中国一汽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如何推动长春汽车工业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如何让汽车工业遗产成为长春文旅新地标?如何带动长春更多工业遗产被创意“唤醒”、让长春“工业游”持续“上新”?
市政协委员王茹给出破题答案:提级做好省级战略,做好系统规划,让文旅唤醒老工业遗存保护和利用,通过“工业+文旅”,打造长春汽车工业文旅闪亮名片,培育长春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根据前期调研,王茹委员了解到,当前长春汽车工业文旅资源共13处,涵盖工厂生产线、博物馆、工业遗产、工业园区等。中国一汽工业文化旅游基地是吉林省第一家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统计显示,自2024年7月至今,中国一汽工业文化旅游基地已接待6.44万人次参观游览,可见汽车工业遗产正从“锈色”变“秀色”,工业旅游正成为旅游的新亮点。虽然数据统计可观,但经过委员实地踏查和调研,一汽工业文化旅游在功能规划、科技创新、旅游交通服务和游客体验度等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
“目前,一汽文旅上线2条示范线路,仅提供在线预约服务,接待时间仅限定在工作日,周末不接待游客。这不符合旅游市场规律。除此之外,接待能力还存在不足,景点之间交通接驳没有突出一汽特色,文旅氛围不浓,还存在旅游链不完整、二次消费以及产业间联动不足等问题。”王茹委员逐项分析。
规划先行,谋定后动。王茹委员建议,首先要明确汽车工业旅游发展规划,结合实际制定具体举措。“要做好主功能区规划,在规划上突出特色、避免雷同。汽车厂厂区大且分散,建议以一汽1号门为核心区域打造城市会客厅。”她建议,以东风大街为中心,划分五大功能区,包括历史、科技、人文、娱乐和实践活动等,同时为各功能区设计出有逻辑和故事的参观节点。利用大型空闲厂区,规划建设多功能场馆,举办汽车主题婚庆、体育赛事和文艺商演活动,融入AR+、5G等科技元素,构建“吃住行游娱购学”等高附加值旅游产业链。
交通对于旅游业而言,犹如基石般重要。王茹委员建议,依托东风大街百余栋“红房子”建筑打造步行街,沿途串联一汽1号门(第一辆红旗车驶出地)、一汽共青团花园、老照相馆、老车百等景点,增设景点和景点之间的接驳站点,交通工具使用具有长春特色的“长春制造”。
“建议恢复52路有轨电车部分路段,增设低速观光游览车,或者引入中车长客的氢能电子导向列车,展示自行编组、无人驾驶、自动巡线、氢动力等科技特色元素。”王茹委员说,还可以推出预定接驳服务,使用一汽系列产品作为特色接驳交通工具,让游客在踏入游览的第一步就能感受到一汽“韵味”。
工业文旅,需要新质生产力理念、技术和创新模式来赋能创新发展。“应关注工业文旅创新信息,增加自动驾驶体验、研发智慧旅游平台和建设‘云导游’‘云管家’等。”王茹委员建议,利用长春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打造“车路云一体化”协同的智慧场景,设置模拟驾驶区,体验自动驾驶观赏体验项目,搭建智能交通场景,展现智能技术与汽车的融合发展。同时,研发智慧旅游平台、增设“云导游”“云管家”,建立一汽文化旅游全景地图,设计推荐路线,提供网红点、餐饮、文创店导航及演艺预约提醒,让先进的现代生产科技与悠久的工业发展历史,成为我市文旅的崭新标签。
汽车工业旅游不是简单的“工业+旅游”,而是要提供有温度、有文化、有趣味的体验。在市政协委员孙健看来,独特丰富的文化价值、近距离了解产品制造的机会、有趣的参与互动和较高的科普价值等,都是游客愿意体验工业旅游的诉求点。
孙健委员建议,延伸工业旅游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等环节,形成完整的工业旅游产业链。比如,增设专业体验项目,提供模拟发动机工作原理体验项目、模拟汽车拼装流水线、增设系列智能装配挑战等项目。文创产品方面,可加强与“鼎丰真”等长春老字号企业或时尚家居等领域的合作,推出汽车造型或者打卡地造型系列糕点等,在充分体现长春汽车文化特色的同时,进一步助力地方产业发展。
“参观体验过程中,游客不仅能获得直观感受和体验,还可以购买企业的产品、纪念品。更重要的是,游客将通过深入了解企业文化,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孙健委员认为,提高游客体验的参与度,不仅有利于丰富工业旅游产品的种类,还有利于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汽车工业文化的传播,进而推动长春文旅产业及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记者胡晓琼)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