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中国实体经济发展投资论坛召开 李毅中: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放弃传统产业

作者: 曹雅丽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01-02 11:26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4年我国的经济取得令人鼓舞的成绩,展现出充沛的动力和活力,离不开实体经济的有力支撑,离不开新质生产力的稳步发展。近日,由中国投资协会、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中国商业会计学会共同主办的2024中国实体经济发展投资论坛在北京召开。

此次论坛的主题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激发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与会领导、嘉宾、专家围绕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经验,探讨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体制和路径办法、产业投资赋能新质生产力机遇与挑战等,为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加快新兴产业发展

论坛上,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作《准确把握实践创新,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主旨演讲。李毅中表示,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都是新质生产力的载体,需要全面、历史、辩证的分析,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特点是创新活跃,技术密集、价值高端、前景广阔,它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新赛道、新领域。所以一定要加快战略型新兴产业的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要放弃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的智能化、绿色化,巩固推进传统产业升级,使它焕发生机,同样成为发展的新动能。同时传统产业为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技术、装备支撑保障和市场空间。”李毅中指出。

李毅中认为,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变革,要加强薄弱环节,推动高质量发展。应大力加强基础研究、原始创新。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对比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尤其是要加大投入。要多维度推进自主创新,推动产业技术进步。要高度重视应用技术、共性技术的研发,重视新产品的开发。仍需统筹协调,优化资源配置,形成梯次研发实体,避免重复雷同。企业是科技进步的主体,要加大投入壮大团队,创造条件参与国家项目。还要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应充分发挥制度优势、产业优势、市场优势,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此外,要推进数字技术与工业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推动生产力发展。

“还需要金融、财政各方面支持。现在科技金融是金融业要做的五篇大文章之首,要运用多种有效的工具,比如说天使投资、创业投资以及各类专项信贷,国家集成电路发展基金,撬动社会资本,铸造科技成果转化,形成新质生产力。”李毅中强调。

李毅中表示,新时代、新征程、新型工业化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强国战略民族复兴的关键任务,担负着构建强大物质技术的基础使命,新质生产力是推进新型生产力的动力,新型工业化是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在新型工业化的实践中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创新驱动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中国投资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永贵表示,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体现了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构筑新竞争优势,赢得发展主动权的信心和决心。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就成为新时期我国实体经济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指向,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是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的着力点。

“为此,一定要把创新驱动作为发展的关键,一方面要向新而新,紧盯新质生产力发展前沿与科技创新,以链主企业带动助推产业规模壮大,围绕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延链、补链和强链,使产业链供应链创新力更强。另外一方面,不是简单的需求从工业、工业到服务业,数字产业等业态上的变更,而是更加突出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用更少的资源消耗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张永贵表示。

张永贵指出,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主自立自强,科技创新从技术转向局部领先优势,加快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聚集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战,加快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催生更多的原创性、颠覆性,补强重点领域的短板,大力开展应用研究,解决生产实践中的科技问题,建设产业创新平台体系,聚焦重点领域,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完善产业创新生态体系,迭代升级重点产业链技术需求清单。提升产业本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载体是产业。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当前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核心命题。”张永贵指出,今后一个时期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要方向包括人工智能,数字化技术,绿色低碳,计算与连接等等,其中人工智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引领力。数字化技术,绿色低碳技术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驱动力,安全技术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保障力,计算与连接技术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支撑力。

当前,我国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张永贵认为,要紧紧的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加快构建具有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特征的,更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的新赛道。另一方面传统产业通过转型升级让数字技术得到应用,推动传统产业向创新、高效、绿色等中高端迈进。

此外,还要推动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和天使投资基金,支持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更多的投向科技创新,着力加强各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张永贵建议,支持发展多元化的股权融资,鼓励优质中小企业、科技企业等上市。进一步提高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力度、广度和深度。

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会长蓝军在论坛上表示,论坛以前沿思变、项目对接、投资合作、基金创投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支持实体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科技创新。

蓝军认为,要引导社会资本同向发力,助力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一是要把好特色关,中国民贸遵循新质生产力的普遍规律与共同特征,聚焦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环境条件,助力全国各地创建区域公共平台,开发利用数字平台,带动地方土特产和特色产业迈向先进的产业融合新质生产力的示范,找着推向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二是走好差异路。三是当好蓄能器。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助推产业链、供应链提质盛家,当好新质生产力的蓄能机。

“要充分把握中央经济工作会明确提出的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以及适度宽松的政策导向,紧紧把握消费和投资这两大推动经济增长的内需动能。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与投资和消费的积极性,让新质生产力充分涌流,让自然财富、经济财富和社会财富更加充盈。”蓝军指出,期待大家一道,积极培育长期资本、持续壮大耐心资本,共同为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提供可靠的资金引擎,助力中国产业不断拓展新赛道。

搭建交流平台   多方协同促进行业发展

中国投资协会副会长李海燕在主持时表示,举办中国实体经济发展投资论坛,是中国投资协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履行协会职能、搭建交流平台的实际行动。中国投资协会将以此次论坛的召开为契机,认真总结经验、完善工作机制,和社会各界加强联系、深化合作,提供更加务实精准的服务,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论坛上,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中国电力设备管理协会会长刘顺达,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朱宏任作了主旨演讲,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投资体制与政策研究室主任吴有红,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赵全厚,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中信集团信金控股董事长胡斌,中国城市发展基金会创办人、副会长郑小平分别作了主题演讲。

论坛上,中国投资协会和部分地方政府、产业园区、基金公司等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发布了100亿实体产业发展基金。

此次论坛由中国投资协会主办,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中国商业会计学会联合主办,中国投资协会实体经济发展投资专业委员会、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中国投资协会专精特新投资专业委员会承办,由北京前沿金融监管科技研究院、西南财经大学北京研究院、京董会企业管理咨询协办。


作者:曹雅丽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