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赤峰市巴林右旗:描绘产业兴旺发达的乡村振兴美好“蓝图”

作者: 孟凡君 发表时间:2024-12-19 15:54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孟凡君    通讯员    李富

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依托传统畜牧业、特色产业、矿产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一幅农牧民致富增收、产业兴旺发达的乡村振兴美好“蓝图”正在广袤的巴林草原徐徐展开。一是积极发展现代畜牧业,依托农牧业资源禀赋,深入挖掘传统奶制品产业潜力,大力扶持发展民族特色食品加工产业,积极培育一批小而精、小而优、小而强的传统奶制品工坊,由“小散低”向“精优强”转变,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区域品牌、助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为传统畜牧业注入生机活力,切实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

二是特色产业开辟了乡村产业振兴、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道路。2024年,巴林右旗种植马铃薯3.14万亩,葵花12.07万亩。比如,巴彦塔拉苏木积极引导种植大户和农业合作社,种植高效节水马铃薯,全程采用机械化施肥、深翻、起垄、播种、培土、收获等技术,大幅提升马铃薯产量,也盘活了闲置劳动力。

三是巴林右旗幸福之路苏木境内已探明的地下矿藏有铜、锌、铅等,地质储量1600万立方米,可采储量为1120万立方米。幸福之路苏木主动加强与“铜、锌、铅”矿山企业沟通对接,凝练出一条“矿业经济+”经济发展思路,通过稳步推进与富生矿业、环连工贸铅锌矿业、永安矿业开展合作,结合生态发展,积极促进“铜、锌、铅”矿产业做大做强,进而促推矿产所在村集体增收,夯实基层治理基础,共建高质量绿色发展新格局。

“奶工业”赛道跑出“新里程”

醇厚的奶香从塞外巴林,飘香四面八方。巴林右旗农牧局副局长达布希拉图介绍,巴林右旗奶畜存栏达5.5万余头,中小奶畜养殖场有50余家,生产加工单位40余家,加工户600余户,年产鲜奶7万余吨,奶食品产量约2.3万余吨,产值约3.5亿元。2024年5月,巴林右旗轻工产业园区奶制品加工日处理鲜奶30吨项目投产运营,有效带动民族奶制品产业集中、集约、集聚发展。如今,“巴林右旗奶豆腐”“巴林奶皮子”作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走入公众视野,走出内蒙、走向全国,为巴林右旗畜牧业产业发展注入了“源动力”。

向“新”而行,以“质”致远。在达尔罕街道德日苏宝龙嘎查奶牛养殖户额尔敦图亚家牛舍内,40余头膘肥体壮的黑白花奶牛悠闲地觅食着,额尔敦图亚说:“我家牛的饲料都是用自家种植的青储、玉米等按比例混合而成,不仅能保证牲畜所需营养还能保证奶的质量和产量。”在阿吉泰奶牛养殖合作社生产车间内,一桶桶鲜奶摆放整齐,经过自然发酵、温火熬煮、反复揉搓、上模成形、冷却脱模等工序变成圣洁纯净的奶制品,乳香弥漫,沁人心脾,晾晒架上摆满的奶制品让人垂涎欲滴,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忙碌着,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乳香。

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达尔罕街道麻斯塔拉嘎查返乡青年白嘎力,2012年从赤峰学院学成返乡联合5户养殖户创立阿吉泰奶牛专业合作社,从起初的30平方米小作坊发展成现在450余平方米的标准化制作车间,日加工鲜奶2.5吨,实现年收入38万元,以实际行动赋能乡村振兴“新动能”。“近些年,巴林右旗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对我们奶制品生产个体进行精准培训和提升,通过在北京、重庆等地区进行展示展销,在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巴林右旗奶制品产业有了质的飞跃。”巴林右旗牧腾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图门德乐根说。

在巴林右旗巴彦塔拉苏木,与往年不同的是,2024年巴彦塔拉苏木积极拓宽电商助农“新赛道”,将传统产业与电商产业对接融合,以直播带货、好物推荐等形式与消费者近距离体验互动,全面展示辖区特色产业优势。位于巴林右旗大板镇玛拉沁新村的浩道都河畜产品经销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集奶制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负责人乌日罕是个普普通通的牧家女,如今毅然成为勇涉商海的弄潮儿,她以手机为“农具”,以直播为“农活”,通过电商直播和短视频打破产品销售地域限制,在“云端”将巴林右旗奶制品销往全国各地以及周边国家地区。

加工业给特色农产品镶上“金边”

广袤田野纵横阡陌,乡村道路四通八达,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万顷作物收获正忙……一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现代农业新图景,在十月的巴林右旗铺展开来。在巴林右旗巴彦塔拉苏木万亩马铃薯种植区,经过长达几个月的马铃薯种植养护,终于迎来了大丰收的喜悦场景,伴随着马铃薯收获机器的轰鸣声,一颗颗圆滚滚、色泽金黄的“金元宝”从疏松的土里翻腾而出,正式拉开了万亩马铃薯收获的序幕。

看着满地又圆又大的“金蛋蛋”,种植户张明坤高兴地说:“我今年种了6000亩马铃薯,其中3000亩采用订单销售,品种为‘麦肯’,当天采挖当天就装车售卖。从目前采挖情况来看,2024年的订单马铃薯亩产预计3吨左右。”巴彦塔拉苏木农牧技术推广与服务中心主任白永柱介绍,2024年,全苏木种植马铃薯近1.2万亩,总产量预计可达4万吨左右,可为种植户带来1500万元左右的纯收入,有力推动了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

内蒙古田园稻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发展葵花生产、加工、交易的同时,也吸引了像“洽洽”“三胖蛋”等知名瓜子客商50余家,目前葵花生产线预计能产1000余吨瓜子,全产业链产值约2000余万元,而这千万产值的背后,真正的受益者则是当地的葵农。走进巴林右旗宝日勿苏镇,在内蒙古田园稻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忙着为出口各地区的葵花籽订单组织生产,葵花籽经过全自动生产流水线清理、筛选一气呵成,尽显现代化作业高效风采。“今年葵花行情好,最好的葵花最高每斤可达15元,平均单价也能达到每斤4.5元左右,现在我们都管葵花籽叫‘金粒粒’。”公司负责人赵永坤说。

巴林右旗通过探索“平台引流+直播带货”助农新模式,让特色农畜产品出村进城直连餐桌,实现了农牧户与消费者无缝对接,既带出了农畜产品销路,也带出乡亲们的致富大路。宝日勿苏镇党委书记马金月表示,镇党委、政府采取“政府扶持引导、龙头企业主导、合作社为有效载体”的发展模式,与内蒙古田园稻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打造了万亩葵花交易中心,实现了种植、收购、生产、销售的一体化运作,成功使当地葵农将亩均收益从原来的500-800元提升至1000-1300元。巴林右旗农牧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耿德永介绍,下一步,巴林右旗将持续强化对特色产业种植的扶持,着重加强农业技术指导,全力提升品质与产量,推动全旗特色产业形态由“小特产”升级为“大产业”,为种植户开辟出一条“花样”致富之路。

凝练出一条“矿业经济+”经济发展思路

让百姓过上幸福日子、过上好日子是幸福之路苏木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幸福之路苏木实现农、牧、文、旅大融合的基础上,为了更好更快发展苏木区域经济,苏木党委政府深知“家里有矿”,定下“矿业经济+”资源发展模式。2024年,巴林右旗幸福之路苏木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快找快开快见效”的部署,认真落实《巴林右旗矿业经济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牢牢抓住要想发展经济“幸福之路有什么、幸福之路能做什么”这个根本问题,紧紧围绕辖区内“铜、锌、铅”谋划苏木辖区内经济发展思路,显而易见“政企合作”是最优解。

如何捧着“金马驹”过上好日子?幸福之路苏木紧扣“思想大解放、工作大提速、经济大发展”思路,立足资源禀赋,充分发挥幸福之路苏木“铜、锌、铅”矿属地这一突出特色优势,在农、牧、文、旅大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矿业经济+”模式,持续深化政企合作,让铜山金穴为幸福铺路。在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幸福之路苏木依托矿业企业,携手推进民生项目建设,维修所在地交通道路,改善矿业周边用电环境,解决了矿业周边电压不稳、电量不足等问题。

“矿业经济+”模式让矿业企业和辖区内矿产所在村关系更紧密,有利的促进了矿地关系、矿农关系和谐,更进一步实现了村民得实惠、村集体经济增长、苏木实力增强、企业安心发展的多赢格局,真真正正做到发展惠民。如何将原本废弃的渣石变废为宝进而增加财政收入用于当下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是幸福之路苏木和矿业企业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需要探寻的道路,为此幸福之路苏木特推出经济发展“政企共建”模式,即苏木党委、政府提供党建引领、政策引导、诚信建设、信息资源、保障服务等资源优势,企业提供生态发展、科技创新、产业引领、技术支持、资金支持等资源优势,通过合作将双方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幸福之路苏木经济的发展与村集体收入息息相关,目前富生矿业、环连工贸铅锌矿业、永安矿业三个矿业的征地与开采让矿山所在村群众从温饱实现小康,村集体收入基本实现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争取在未来三年稳步提升超过15万元。走进富生矿业可以看到生产繁忙的景象,一辆辆满载矿石在大型卡车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行驶,被源源不断输送到全国各地。富生矿业负责人介绍说,公司正常生产时有员工300人左右,累计产值近3亿元,累计实现税收超6000万元。幸福之路苏木党委书记宋亚臣表示,下阶段幸福之路苏木将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为了经济发展一往无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持续抓实抓牢“矿业经济+”资源发展模式,“铜”“锌”逐梦,“铅”赴幸福,走出一条独属于幸福之路苏木的绿色生态矿山发展之路,为幸福之路苏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幸福参考、幸福贡献。


作者:孟凡君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