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他山之石可攻“剩”

作者: wy 发表时间:2018-06-08 15:59
分享到:
●产经时评    
  
  英国化解煤炭过剩走出雾都,美国东部化解过剩产能走出“铁锈地带”,德国化解钢、煤过剩走出鲁尔区。方法各异,效果雷同。
  窥一斑可知全豹。先看看德国的一家公司如何化解过剩产能,据介绍“销售部门把客户的订单和产品要求通过电脑发到生产车间指挥中心,生产线就按照中心要求进行生产和组装,然后按用户地址发货,绝不生产更多产品压库,既防止了过剩又降低了流动资金成本。”
  研究德国防过剩有三条可以攻“剩”。一是企业投资经过周密调研,有可靠把握才投资,赚不到钱和没有广阔市场的产品绝不随意投资,如电动汽车,德国汽车业投资很少。二是不怕竞争,瞄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一旦出现产能过剩苗头就及时调整,决不允许走到难以调头的境况。三是充分发挥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如行业协会经常请专家为企业分析市场前景,帮助企业慎重决策。
  研究日本防过剩有教训也有启示。教训是:不能完全依赖政府解决产能过剩。上世纪日本产能也出现过产能过剩,特别是房地产泡沫破灭之后,产能更加过剩。面对过剩,日本主要是依靠政府手段,如制定《特定萧条产业安定临时措施法》,采取设备注册制度和收购报废过剩设备,制定准入标准对新企业加以限制。并对过剩的部分产品由政府收购和报废。但效果不佳,后遗症很多,日本先前控制了石油化工产能,结果企业被迫购买规格更大的设备,这在一定程度破坏了市场价格机制,加快了过剩设备的生产,从而又形成新的过剩,不到几年日本石油化工行业就宣告增长时代结束,并陷入设备过剩泥潭。类似的调控在日本有许多种,从而造成日本经济10年萎缩、10年徘徊。前不久,日本一家媒体惊呼:日本除了汽车外,没有什么产品销往全世界。
  启迪是:充分发挥民间企业作用。日本民企有较强的市场意识,能够敏锐地发现产能过剩问题并主动寻找出路,同时又能较好地配合政府宏观政策解决产能过剩。如上世纪60年代,日本政府制定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扩大民间消费,民间消费占到GDP60%以上,而民企又大力发展和增加居民所消费的产品,增加了经济的活力。而对少数国企应对产能过剩所采取的措施不力,使得日本不得不对国企进行改革,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民企机制。
  美国对产能过剩一方面是破产,另一方面是将危害降低到最小。主要措施是:第一,在企业申请破产期间搁置债务偿还程序,破产方案必须对失业员工的出路做出合适安排,从而降低产能过剩对社会带来的危害。第二,政府利用多渠道,帮助相关企业兼并重组,如奥巴马政府出手拯救三大汽车公司。第三,允许通过工厂迁移和资金转向等向国内外市场转移过剩产能,甚至销毁部分过剩产品和产能。
  这些措施除事后处置外主要是应用防患过剩的理念及策略,超前研究、预防等。一是政府及中间的智库等及时研究经济发展趋势,做出较为准确的分析研究。如美国一名经济学家早在2003年就提出房地产泡沫会引发金融次贷危机问题等。二是政府投资设立培训机构大力培训下岗员工,为再就业创造条件。三是制定出新的规范并收紧对金融业的监管。现在美国金融产品的“出台把关”很严格,比过去次贷前更加严格,使银行无法随心所欲地放贷。
  美国还通过“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实质上是拟通过发展实体经济,解决金融产品及其衍生品过剩,挤压金融资产泡沫等。在化解产能过剩过程中,美国等国重点关注的是解决劳动就业,其他则由企业或者说市场自由解决。美国利用周期性产能过剩的机遇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扶新不救旧”,拉动经济恢复主要依靠具有全面影响作用的宏观政策,而不是主要针对某些行业的产业政策。
  借鉴德国精益求精的制造文化。在我国青岛市区,有德国人100多年前留下的排水设备系统,雨、污分离,无论多大的雨量都能正常运行。在上海有位老人前几的仍然使用着60多年前的一台德国冰箱,德国厂家发现后为老人更换了一台新冰箱,而老式冰箱则作为样品在企业保留。
  德国是世界制造强国和出口大国,其背后是制造文化。德国人的精准认真理念颇需借鉴:“犯错误都要犯得十全十美”,德国人做什么都要彻底到位,不论是否有人监督。有位中国学者问一位德国人:“莱茵河有多深?”这让他犯难了,他认为春夏秋冬河水深度不一样,他不知道如何回答才精确。“德语是世界上标准最多的语言”,德国是一个离开标准寸步难行的国家,干什么都规规矩矩,认认真真。“离开秩序就会焦虑和寸步难行”。德国人“不论干什么都有雷打不动的两个前提:“一个是程序,另一个是工具”。
  太重宣传部部长告诉笔者,到德国企业考察就发现两个字,干什么都“认真”。一天,厂方突然通知一批员工加班,工人一摊手,你没有按程序通知我,对不起。
  德国人的认真、精确文化决定了他们对市场需求预测得准确,即使出现过剩也能认真研究解决,使保证措施到位。
  一种文化养成一种氛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才。美、德、英、法、日防产能过剩,各有各的特色,而中国又有自己的具体情况,但借鉴他山之石可以攻“剩”。

作者:wy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