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揽子政策发挥重要作用 11月经济运行延续回升态势

作者: 曹雅丽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4-12-16 13:15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12月16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11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国家统计局公布多项数据显示,11月份,生产较快增长,需求继续扩大,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楼市和股市趋于活跃,市场预期持续改善,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经济运行延续回升态势。国民经济延续9月份以来回升态势。

工业增长加快   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较快增长

11月份工业增速呈现稳中有升态势,尤其制造业增长加快,新动能持续壮大,企业预期改善,为经济平稳运行发挥重要作用。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负责人付凌晖在会上表示,从工业来看,在“两新”政策带动下,工业生产稳中有升,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增速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46%。

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制造业增长6.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6%。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比上月加快1.0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8%,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股份制企业增长6.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3.4%;私营企业增长4.5%。分产品看,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1.1%、29.3%、8.7%。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1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3%,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4.7%,上升0.7个百分点。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8680亿元,同比下降4.3%。

1-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65839亿元,同比增长3.3%;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4%。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2%,制造业投资增长9.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2.0%,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0%。民间投资同比下降0.4%;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民间投资增长6.2%。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8.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8.2%、10.2%。高技术制造业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35.4%、8.8%;高技术服务业中,专业技术服务业、电子商务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7.9%、12.5%。11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增长0.10%。

1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5%,降幅比上月收窄0.4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1%,环比由降转涨,也显示出工业产品供求关系出现积极变化。全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5%,降幅收窄0.2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1-1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下降2.1%和2.2%。

11月份,主要是指经济运行质量继续优化。各地区各部门强化创新驱动,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加快绿色转型,效果逐步显现。高技术产业增势较好。1-11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增速明显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长;数字经济发展向好,随着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入,数字产品生产和数字服务提供增势较好。11月份,集成电路制造增加值同比增长20.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9.3%,都保持较快增长。绿色转型持续深入。我国新能源领域创新发展有力推进,绿色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11月份,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1.1%和10.9%,成为绿色转型的重要亮点。

“总的看,11月份工业生产稳中有升,产业结构继续优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持续深入,企业预期增强。但部分工业企业还面临市场需求不足、竞争加剧、盈利困难等问题,经营压力较大。”付凌晖表示,下阶段,要落实好支持工业发展各项政策,扩大国内需求,优化调整产能,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存量政策有效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加快推出,政策组合效应持续发挥,带动国内需求扩大,促进商品生产增加,有效提振市场信心。

“10月份以来,主要经济指标明显回升,新动能持续壮大,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经济运行呈现积极变化。应该说,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在推动经济回升向好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付凌晖指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促进了消费。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家电、家居、汽车等领域销售都保持较快增长。11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2.2%、10.5%和6.6%,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拉动比较明显,成为推动消费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二是拉动了投资。“两重”建设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带动下,重点领域投资和设备更新投资都保持了较快增长,支撑了投资扩大,增强了经济中长期发展后劲。1—11月,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40.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29.6%;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15.8%,对全部投资增长贡献率达到了65.3%,成为投资扩大的重要支撑因素。

三是带动了生产。“两重”“两新”政策通过释放市场潜在需求,有效带动相关投资品和消费品生产,促进了生产端扩张。11月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接近50%。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生产保持较快增长。11月份汽车产量增长15.2%,空调和彩电产量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四是活跃了市场。在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和提振资本市场等各项政策作用下,10月份楼市和股市明显改善,11月份积极因素继续累积,市场交易较为活跃。11月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都实现了正增长,重点城市销售改善更为明显;股票市场成交活跃,沪深两市股票成交量和成交金额同比均增长1.1倍左右。

五是稳定了预期。各项宏观政策显效发力,不仅带动了生产需求回暖,也有效稳定了经营主体预期,为经济回升向好创造了有利条件。今年以来,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多数月份处在临界点以下,而9月份以来制造业PMI连续回升,其中11月份达到了50.3%,连续两个月处于景气区间,其中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比上月回升0.7个百分点,显示出企业对未来市场信心的增强。

“此外,在政策落实过程中,注重推动薄弱领域和关键环节补短板,注重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付凌晖表示,下阶段,各项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的组合效应有望持续释放,政策效果将继续显现。当然也要看到,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经济内生动能仍待增强,要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用足用好各项政策,有效发挥政策效能,推动经济向上、结构向优、质效向好。

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有望顺利实现

“今年以来,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国内经济调整转型困难有所增多,经济运行一季度开局良好,二三季度压力有所增大。面对复杂的局面,党中央科学决策,加大逆周期调控,特别是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以后,一揽子增量政策加快推出,四季度以来主要经济指标明显回升,社会信心有效提振,积极变化显著增多。从全年情况看,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有望顺利实现。”付凌晖表示。

第一,经济运行继续回升。尽管受到短期因素影响,11月份个别指标增速有所回落,但从四季度以来情况看,主要经济指标明显好于三季度,经济回升势头没有改变。“如果将10月和11月合并来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生产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分别比三季度加快0.4、1.4和1.2个百分点。从11月份当月来看,作为工业主体的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比上月加快0.6个百分点。服务业中,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生产指数分别比上月加快2.1和1.3个百分点,这些都有利于经济回升向好。”付凌晖说。

第二,宏观政策拉动明显。四季度以来,一揽子增量政策加力推出,与存量政策组合效应加快释放,扩大了需求、带动了生产,促进了经济回升向好。表现在10月份主要指标回升明显,11月份延续回升势头。从11月份情况看,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的家电、家居、汽车类商品都保持较快增长,“两重”建设和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带动下,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制造业增长加快,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投资较快增长。随着各项政策措施效果继续显现,将有力支撑经济回升向好。

第三,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关键期,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加快产业创新步伐,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集成电路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新产业保持快速增长,对经济支撑作用持续增强。同时,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促进了新兴行业的发展。11月份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智能车载设备制造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第四,市场预期和信心继续改善。宏观政策效果显现,市场需求回暖,股市楼市趋于活跃,市场预期信心继续增强,有利于经济良性循环。11月份新建商品住房销售面积、销售额都实现正增长。沪深两市成交量和成交金额继续保持大幅增长态势。经营主体预期继续改善。11月份制造业PMI连续三个月回升,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继续处在景气区间。制造业和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出现双双上升。“这些积极变化,有利于扩大消费和投资,带动经济回升。”付凌晖说。

“综合来看,尽管今年以来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针对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科学决策,及时出手,一揽子增量政策效果加快显现,经济运行明显回升,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有望顺利实现。”付凌晖表示,从明年来看,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将拖累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复苏,地缘政治冲突对于全球能源等大宗商品供给的负面影响尚难预料,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调整外溢影响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国内经济调整转型仍在推进之中,扩大国内需求,促进居民就业增收、化解风险隐患仍需要持续用力,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做好明年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为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者:曹雅丽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