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炊烟袅袅的浩渺乡村世界里,存活延续着许多乡风民俗,造屋上梁“抢抛梁”就是江苏苏南其中一道经年习俗。
咱的老家在江南水乡。蓝天白云下面的老村里,年少时候经常看到一群乡民围着一栋新建房梁,争先恐后、呼呼啦啦地抢着“抛梁馒头”。
那时候,哪家要是圈地放线、奠基造屋了,孩子们就会掰着手指头数日子,绕着建房工地观“山头”。当看到山墙的尖尖封了顶,工匠们在山墙中自下而上架起桁条,最高处那尊主梁横亘落位时,大伙儿就会高兴地喊着:“看看哦,大喜啦,就要‘抛梁’啰!”
奔走相告之余,村里村外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崭新的毛坯房大梁附近,喜滋滋地急切等候着好时辰的降临。
高空里那些猫着身子弓着腰背的工匠们,为了这一刻好时辰的完好、完美、完胜,新手徒儿与师傅老匠各司其职,在每根房梁上爬行似地行动着。他们或者将最棒的一块砖砌在桁条下,或者将拖线墨斗上上下下仔仔细细地“标准”着水平面,全神贯注,一丝不苟,不使有半点差池。那位犹似“祖师爷”级的领班师傅,挥舞着大板斧,“咚咚,咚;咚咚咚,咚”有节奏地敲击着木楔子,这木楔子带着铜钱(大多是硬币)将红绿相间的布条飘带嵌入,飘带在凌空之中顿时随风飘逸起来,给抛梁现场悠然增加了灵动的感觉。完成了这个程序式的工作,主人递上大梁红对联,将“造屋恰逢紫微星”“进屋正好黄道日”一前一后贴在主梁中央,大梁之下的匠人们同时在“中天柱”前后竖贴“上梁适逢吉时”“竖柱正是好运”。
一番热烈的张罗后,就等东家“看八字”选定的时辰“抛梁”。
“抛梁”用的馒头来自亲家。大凡造屋人家,都有“抛梁”仪式,都会事前告知女儿家、儿媳家,由亲家们张罗置办馒头糕点,所谓“高粽团圆满担挑,鸿运居家世代荣”就出自这个习俗。
这“满担挑”要好几个箩筐挑子。期中特置的有东南西北“四方大馒头”与一个“中方”大馒头。这些雪白的顶级馒头顶上“点红”炫亮,都是“足斤”重的大个。那些形形色色的米面粉制作的糕点、团子,带着各种图案与造型,内容颇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祝福祈寿,吉祥兆头,包罗万象。
在工匠们张罗议程的同时,东家也要忙活着一桩“接宝”大事项。夫妇俩把地面整理平坦,将一条新床单打开,两人四只手拉着床单的四个角,形成网兜状,等候着主梁上抛下“吉祥之宝”。
“时辰到,响起来!”那位担纲司仪的工匠一声号令,“噼里啪啦”炮竹带着“响”飞上高空,在蓝天白云下开放着朵朵烟花。
“东方馒头西方糕,好人好运好时光;金屋建在宝地上,吉祥来到屋檐下……”主持的大领班在山墙高处,手持着酒壶,一面为四方神圣斟酒,一面说开吉祥吉利的成套好话,抛梁仪式进入高潮了。
他拿起一个白白胖胖的大馒头,对着大梁下接宝的夫妇高喊:“哎,我说东家老板、老板娘,你家是要财,还是要运?”梁下夫妇回应:“财运都要!”“好!”;“要福,还是要寿?”“福寿都来!”梁下应答。“那么好哉!就请好好接宝!”他一松手,那尊大馒头落下来,不偏不倚坐落到新床单中央,人们看着大馒头上那个“中”字,与东家夫妇一起喊着“中、中、中”“好、好、好”,寓意是“中”了吉祥,“中”了好运!
随后,领班工匠开始了又一段好话:“东方馒头朝东抛,东方日出现金龙;金龙浑身金阳光,新屋满堂暖烘烘”,说完手里的“东方馒头”飞向东边。
“南方馒头向南抛,南海观音送子来;砌则新房弄媳妇,多子多孙福满堂”南边一拨人争抢着“南方馒头”。
手中的“西方馒头”已经飞出,他的口中仍在朗诵着“西方馒头面西抛,买房买地财气高;六畜兴旺宝地好,足食丰衣幸福佬”。
“北方馒头往北抛,金玉满堂全家福,子孙后代学问高,东家出嘚状元郎”房梁正北,肥大的“北方馒头”很快名花有主。
念叨完毕,手起馒头飞,四个方向的四个大馒头先后从天而降,梁下昂扬颈脖期待的乡亲们跟着馒头四下里奔追。随后的“福降大地”就是各式大小馒头、花糕飞撒下来,随着馒头的落地,抢抛梁馒头的人群忽近忽远、忽东忽西、奔南跑北地激烈涌动,场面壮观,气氛热烈。
一场开心“抢抛梁”谢幕,人们抱着满怀的馒头、糕点,满心的福气财运在手,喜滋滋地回程。
时过境迁,乡间造屋“抢抛梁”的场面如今虽然少见,但还是变换着形式,依然“万变不离其宗”地传承着。随着人们生活生产与居住环境的变迁,上梁用的馒头不再是蒸笼蒸的,且以定做面包取而代之,寓意仍然“发”“福”。家庭建房大量减少,待之而来的是商品房,乡民将新居搬上高楼,远比当年的山墙与大梁高得多。不过,大多数人家依然在乔迁时,要选“黄道吉日”“幸福时光”。依然要发面包糕食,馈赠亲朋相邻。楼阁高高,祥云缭绕,不方便“抛梁馒头”飞撒,主人精心安排,以袋装好,送达各位,同喜共贺美好生活。
“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风”,乡村世界里的造屋“抢抛梁”各出其新,而大同小异的是民间风俗犹似民族根脉,伸展潜在期间,且源远流长。
作者简介,凃俊明,江苏溧阳市退休干部、江苏科普作协会员、江苏溧阳市作协会员。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