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攀高焕新丨江苏扬州书写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篇章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4-12-10 16:09
分享到: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要忽视、放弃传统产业”。针对传统产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巩固传统产业领先地位”“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必经之路。传统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关乎着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孕育着新质生产力,同时也是我国应对国际竞争的关键举措。

一台机床、一只照明灯、一支牙刷,经过10多天的深入调查发现,在江苏省扬州市,从政府到园区到企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正在围绕全市数控成形机床、智慧照明、日化产业等传统产业集群,着力解决传统产业“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的问题,激活传统产业的潜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书写着“转型升级”新篇章。

“我们抢抓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因地制宜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向专精特新要活力、向数智转型找动力、向产业集群增营养力,提升产品链、拉长产业链、做强创新链,助推传统制造向中高端迈进,助力传统产业集群蜕变,提升规模体量、结构体系、技术水平等,打造了发展新优势。”扬州市工信局局长钱峰说。

数智转型,数控成形机床产业集群以“特”取胜

扬州传统机械装备产业优势明显,在数控成形机床、饲料粮油机械、工程液压装备、节能环保装备有着良好的基础和较强的实力。去年10月,扬州市邗江区数控成形机床产业集群成功上榜2023年度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成为苏中苏北地区“唯一”。

扬州是数控成形机床企业集聚地,这些企业大多分布在邗江区、江都区、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主导产品机械式压力机占据全国60%以上的市场份额,扬力、亚威、扬锻、金方圆三大重点企业的主导产品在国际细分市场排名前十,国内排名前五。

其中,邗江数控成形机床产业集群已形成上游研发、原材料生产,中游数控成形机床生产,下游应用、配套服务等完整产业链。2023年,邗江数控成形机床产业集群中小企业达92家,总产值近150亿元,预计到2025年,集群总产值将突破220亿元。

“低端搏命,中端竞争,高端缺失。”这是专家对当下中国机床行业的评价。那么在新形势下,扬州数控成形机床产业集群发展之路在何方?

前不久,扬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扬力集团)大型智能化偏载多工位压力机完成交付,作为国内多工位闭式压力机首台套产品,该设备拥有国内同类机床最大冲压吨位——3250吨,可实现汽车大型覆盖件一次冲压成型。

“只有发展智能智造,打造智能车间和智慧工厂推动数字化转型,才能源源不断地给企业发展注入动能。”扬力集团董事长林国富这样认为。近年来,这家公司获批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建设企业,参与并实施国家级、省级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打造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已十二年蝉联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主导产品机械压力机及成套装备生产线在国际、国内市场销售额均排名第一。

正是由于加快推进数智转型,一大批高质量发展的数控成形机床企业在这里涌现——

钢板雕花、智能仓库、工业互联网平台……江苏亚威机床近年来花大力气推进智能制造和“互联网+”融合发展,总投资20亿元的“金属成形机床智能制造项目”一期工程投入使用,将形成年产约2000台(套)伺服压力机、100条自动化冲压及落料生产线的生产能力。

此外,扬州市农机装备产业是扬州传统优势产业之一,形成了以饲料粮油装备为主、专用农用工具协同发展的特色和优势。

作为国际领先的饲料工厂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江苏丰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丰尚公司)率先在农牧行业提出基于工业互联的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先后组建了国家工业互联网二级标识解析平台、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农业农村部绿色智能化饲料加工装备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平台。公司成为国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单位、工信部首批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国家工业互联网二级标识解析平台。并在埃及建立农牧装备产业园,并在全球建立了3个研究院。现在,公司生产的饲料机械国内市场占有率59%,国际市场占有率20%,位列国内第一,全球第二。

深耕油脂高端装备细分领域20年,迈安德集团有限公司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日处理量6000吨食用油脂成套装备,填补国内空白,油脂E型浸出器参与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打破大型油脂成套装备被欧美企业长期垄断局面。连续11年获评为中国粮机10强。国内市场占有率居行业第一,国际市场占有率位列全球第二。

在调查中,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扬州市数控成形机床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这与扬州市委、市政府将“专精特新”作为中小企业发展的主攻方向,花心思、花精力、花时间来打磨密不可分。

多年以来,扬州连续实施3个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不断对照新标准出台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方案,精准施策,开展科技成果赋智、产业生态赋强、数字化赋能、金融赋力、人才赋技、质量品牌标准赋值6个专项行动。今年,这个市又建立完善协同促进的“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成长赋能、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四大体系,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基础。

扬州市工信局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处处长杜小乔介绍,全省上下大力推进智改数转网联,扬州的中小企业集群也乘着这股“东风”,正不断向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从她提供的数字中也看出,数控成形机床产业集群中智改数转成效显著。全市已经有1家企业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项目,3家企业获批省智能制造领军服务机构,4家企业获批省级智能车间,16家企业通过国家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42家企业实现“上云用数”,超90家已开启数字化转型之路。涌现了4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5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近三年,集群中5个项目通过省首台(套)重大装备认定,3个项目获批省关键核心技术(装备)攻关项目,9个项目获批省科技成果转化,4个项目获得省战略性新兴项目支持,11个项目获得省级科学技术奖。

龙头引领,智慧照明产业集群“全国唯一”

被中国照明电器协会授予全国唯一的“中国路灯制造基地”,高邮市智慧照明产业集群是扬州市重点打造的产业集群,集群所在的高邮高新区是全国最大的道路照明灯具制造基地,闻名全国的“灯具之乡”。

高邮市工信局局长冯广东介绍,近年来,扬州和高邮两级政府探索以交通智慧照明龙头企业为“领头雁”的“雁阵”特色发展方式,坚持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产业聚集发展为纽带,将众多的单个企业品牌有效聚合,形成产业集群。

如今,集群内现有智慧照明产业工业企业193家,产品涉及道路照明、交通照明、智能照明等多个领域,主要覆盖灯具、光源、灯杆三大门类。年产值近350亿元,集群承载着全国近70%的灯杆和40%的室外照明灯具制造。集聚了法马、神舟、龙腾、诺尔、开元、天祥、扬德、现代、伏特和豪纬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形成了从材料供应到制造加工、从配套服务到成品生产等较为完整的供应链、产业链。近三年集群龙头企业参与制定的标准23项,其中国家标准17项。

“园区和政府部门一定要提升集群治理和服务能力,特别是在培育龙头企业上,要动真感情,下真功夫、下苦功夫、下实功夫。”对此,高邮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马舟深有体会。

在做大做强企业方面,近几年来,高邮高新区真是下了一番功夫》——

制定一个做大做强文件,明确发展方向。围绕省、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目标要求,研究制定了高新区15条激励企业做大做强实施意见,重点支持企业进规列统、并购重组、智改数转、专精特新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兑现一份奖励激励政策,增强了发展信心。突出对优质企业和潜力企业的正向激励,采取“企业自主申报+专班上门核查”的形式,不断减材料、压时间、提效率,持续优化政策奖励兑换流程,累计发放2800万元现金“大礼包”,足额应兑了2023年度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创业和促进企业“二次创业”高质量发展两份政策红利;引建了一批补链强链项目,积蓄了发展后劲。实行清单管理、领导挂钩和专班服务,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有力推动大桥焊接材料、诺尔智慧路灯生产加工等重大产业链项目竣工投产。

同时,加强平台建设,提升服务功能。多年以来,高邮高新区通过招商引资和园区自主投入等两方面相结合,按研发设计、创新载体、技术咨询、检测认证、市场推广、信息网络、人才培训等功能要求,不断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先后建成了高邮市灯具协会、智慧照明众创社区、创客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即时掌握区内企业的发展状况。围绕江苏省道路照明灯具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江苏红旗光电科技创业园,建立科技资源、科技成果、专利技术数据库等行业信息数据库,面向集群企业定期发布。创办了中国路灯网,获得“靓路”牌道路照明灯具集体商标,为智慧照明产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集群内,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产生了良好的“搭载效应”,出现了“龙头引领、链条延伸、集群共进”的生动局面。龙头企业也是“链主”企业,不仅是产业集群“种子选手”,更是资源整合与优化的“引领者”。高邮市灯具协会秘书长万有田讲述了许多这方面的故事——

龙头企业联合技术攻关,激发集群创新活力。区内龙腾照明、法马公司等研发优势企业,联合编制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清单,开展项目、技术、平台“揭榜挂帅”,引导上下游企业和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攻关、研发与创新。龙头企业先后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电光源研究所等20多所国内知名高校院所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和人才培养协议,建有省级以上研发中心71家。

宝德照明集团有限公司与安徽工业大学共同研发智慧LED照明器材及其生产相关先进技术,形成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参加了“江苏省城市照明智慧路灯灯杆建设指南”编制。公司研发的气凝胶智慧光能路灯,利用石墨烯膜快速分散中心热源和二氧化硅气凝胶纳米级固体骨架结构,使气相导热系数降低,避免热量返回,令LED芯片保持良好的电性能和散热性能,且提高散热性能15%以上。这种新产品在江苏省细分市场占有率达32.12%,在全国细分市场占有率达12.61%。

江苏开元太阳能照明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广春一边陪同参观一边自豪地讲说,他们公司先后投资1.5亿元,新建太阳能板、LED、锂电池等4万平方米的生产基地和研发测试中心。智慧照明多功能运维管理平台的智能超级网关、AI智能算法关键核心技术,填补了行业空白,属国内首创。

龙头企业加大品牌运营力度,扩大了企业在国内外的知名度。高邮高新区组织企业参加品牌价值评价及高端品牌培育,引导扶持质量水平高和市场美誉度高的企业开展品牌培育,已培育一批含金量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企业。

智慧照明已经成为高邮市享誉国内外的“新名片”。龙头企业积极开拓“一带一路”海外市场。近年来,豪纬集团成功承建缅甸仰光智能交通项目。扬德电气集团顺利承接“南南合作”中国老挝赛色塔低碳示范区太阳能路灯项目。伏特照明公司为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主场馆研发设计的5G综合智慧杆,是目前国外最大规模的一次“5G综合智慧杆”应用。

据了解,作为培育“链主企业”计划部分,“十四五”,扬州市正在围绕智慧照明灯杆轻量化、光源节能化、系统智能化、工程集成化、配套新型化、设计高端化,推进加快智慧照明产业从单一的灯杆制造“以量取胜”向以多功能灯杆“以质突围”转型。

产品创新,日化产业集群“老树发新枝”

“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夕阳的技术。”“传统”不等同于“低端”,传统产业不代表落后生产力,核心在于创新能力。

20世纪80年代,从手工作坊起步,扬州市杭集镇形成了全国第一个牙刷市场。小牙刷演变成大产业,经过40年的艰苦创业,以牙刷和酒店日用品为特色产业的杭集镇,闯出了一条以全民创业、产业富民著称的特色发展道路,从个体手工业发展为乡镇工业园,转型为省级杭集高新区。

杭集镇副镇长刘锐介绍,这里年产牙刷75亿支牙刷,年产值约300亿元,出口到8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市场占有率80%以上,国际市场占有率30%以上,占我国牙刷出口总量的90%;酒店日用品产业国内市场占有率65%以上。

这里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牙刷生产基地和酒店日用品生产出口基地,是国内最大的高端口腔护理、绿色洗护用品产业集聚区,获得中国牙刷之都、中国酒店日用品之都、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扬州护理用品)、国家消费品标准化试点区域等美誉。

这里拥有2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上市公司,集聚了高露洁、倍加洁集团、三笑集团、两面针等大型龙头企业。

但是,在走访了6家企业时,无论是企业老总还是中层管理者,大家说起当地日化产业现状时,最大感受、讲得最多的两个字——内卷。不少日化企业高端做不了,低端不想做,都“卷”在中端夹缝中求生存。当然,办法总比困难多,他们对产业的发展信心满满。

扬州市工信局消费品工业处处长丁松阳介绍,近年来,杭集高新区围绕产品创新,持续引导企业在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关键技术攻关、智能化改造等方面发力,引导传统日化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开发新产品,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让这个普通的日化产业群大放异彩。

创新,让更多日化企业有中生优。江苏三笑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三笑集团)得益于新品开发和技术创新,副总经理沙继业介绍,口腔护理用品产业作为杭集传统特色行业,同时也是扬州“613”产业体系中生命健康产业集群的细分领域。在进入代际传承和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三笑集团自主研发了多种全新的刷头结构和与之匹配的植毛方案,提升了产品的清洁和护理效果;根据不同人群的口腔状况和需求,研发定制化的产品系列,满足多样化的消费者需求;针对常见口腔问题,如口臭、敏感等,通过变更功能性刷毛,研发具有更强针对性和显著效果的产品;在产品研发中时刻注重环保理念,研制并采用可降解材料或包装,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集团创立全新品牌“可洁可净”,去年4月拿地开工,12月投产,引入智能机器人、自动化流水线等设备,配合智能化管理系统,最大限度减少生产、存储、搬运、检测环节的人工操作,让产线24小时运转,有效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在生产、销售和新产品不断增量的情况下,公司员工从过去的8000多人到现在的990多人。

倍加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湿巾、漱口水、电动牙刷等新产品的研发,先后投资约10亿元,形成年产6.72亿支牙刷、30亿支牙线棒、180亿片湿巾的生产能力,拓展丰富了原有产品线,形成更为完善、更有竞争力的产品体系。

创新,让两面针(江苏)实业有限公司实现了无中生有,突破了技术创新纳米脂质体技术以及纳米银离子抑菌技术,成功解决织物的保鲜度和颜色稳定性问题,新产品销售过亿元。

掌握消费者的新动向新趋势,加速研发新款。扬州日化产业不断发展市场敏锐度,时刻紧追市场,强实体上新项目。2023年以来,杭集高新区日化产业累计实施27个省市级重大项目,投资超50亿元。

奋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钱峰表示,作为职能部门今后将继续坚持全产业链思维,全力做好“配套文章”。通过聚焦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放大优势提高度、促进融合增厚度、补齐短板拉长度,在推动数控成形机床、智慧照明、日化产业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未来产业,促进新旧产业之间深度融合,进一步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推进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形成“滚雪球”式的产业集群效应,充分发挥工业经济“顶梁柱”作用,为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李晖  谢淼妙   鞠建鹏  韩文)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