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交城•中国钙都” 传统产业加速向“新”行

©原创 作者: 贾支渝 发表时间:2024-12-06 15:27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贾支渝

交城,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一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山水古城。

交城,资源富集,产业齐全,是一座工业化强劲的创新之城。

历史的痕迹浸润在交城的每一个角落,依托当地的矿产资源,自古就有土法制盐的历史传统,20世纪70年代初期,交城化肥产业开始发展,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如今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硝基复合肥生产基地,在业内享有“世界钙肥看中国、中国钙肥看交城”的美誉。被商务部认定为国家级(新型肥料)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被科技部确定为创新型县。

今年,为表彰交城县为我国硝基钙肥行业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被中国氮肥工业协会授予了“交城•中国钙都(硝基肥)”的称号。

数字的力量更具有说服力。据了解,目前,交城硝基复合肥专业镇现有企业33家,硝基复合肥产能达300万吨,2023年实现产值55.52亿,占县域工业比重20.88%,营收55.9亿。现有全球销售网点3000余个,产品畅销全国20多个省(区、市)和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100多个国家,其中硝酸钙、硝酸镁、硝酸钾、硝酸铵钙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87%、80%、14%、82%,出口占全国出口量比率分别为85%、72%、1%、63%,产业聚集度不断增强、质量效益稳步提高、龙头企业效应凸显、关键技术接续突破、产业链条合理延伸,具有良好基础和发展潜力的交城硝基复合肥产业集群基本形成。

传统性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传统制造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时代背景下,交城硝基复合肥作为吕梁市政府确定的首批市级重点专业镇,是如何做好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呢?

初冬时节,本报记者带着问题走进交城进行了实地的走访。

前瞻性谋划布局助推专业镇发展

打造特色专业镇是山西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实际、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振兴山西制造、推动转型发展、做强县域经济、带动就业富民的重要经济模式。

就交城县如何推动硝基复合肥专业镇建设发展,交城县工信和科技局局长侯宝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肥料产业作为交城县传统特色产业,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锚定“转型引领蹚出新路、挺进全省第一方阵”战略目标,主动探索和实践硝基复合肥产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新路径,呈现出产业聚集度不断增强、质量效益稳步提高、龙头企业效应凸显、关键技术接续突破、产业链条合理延伸等特征,具有良好基础和发展潜力的交城硝基复合肥产业集群基本形成。

侯宝明表示,近年来,交城县先后出台《交城县促进专业镇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交城县支持专业镇发展若干政策》《交城县硝基复合肥专业镇高质量发展2024年行动方案》《交城县硝基复合肥专业镇发展规划纲要(2024—2030年)》等系列政策,在产业、财政、土地、金融、人才等方面给予专业镇政策支持,为特色专业镇发展营造了更优环境,提供了难得机遇。

《交城县支持专业镇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明确:对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的单位,县级配套10万、5万、3万。全面实施在岗职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按照每人3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培训补贴。全力推进向省级重点产业镇迈进,对省级专业镇主导产业骨干企业营收规模首次达到1亿元、3亿元、10亿元的,县级分别给予5万元、10万元、20万元奖励。

如今,硝基复合肥专业镇已汇聚企业33家,硝酸盐复合肥产能达300万吨,从业人员4297人,2023年主导产业实现产值54.2亿,营收55.9亿,占县域工业比重20.05%。专业镇拥有自营出口权企业25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家……一个集研发、生产和出口功能为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正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技术创新智能化绿色发展

硝酸镁是作物吸收镁元素最好的肥料品种,因其全水溶、吸收快、无激素等优点,在化肥产品体系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该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产品结块、澄清度不达标等质量问题。2021年山西东锦肥业一种球状硝酸镁及其高塔造粒方法的问世,成功破解了这一难题。

近年来山西东锦肥业投资5.16亿元,历时2年,突破5道技术难题,配套有高新技术的86万吨绿色新材料项目应运而生。东锦肥业副总经理闫先龙表示,86万吨绿色新材料项目一期工程中的年产15万吨造粒硝酸镁车间,首次使用单套设备智能连续生产线.吨产品能耗较以往生产线降低达50%,且通过循环水反渗透技术的运用,实现废水全部回用,生产成本的降低使得东锦肥业在行业竞争中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

科技创新是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运用新技术,是传统产业增强市场竞争力法宝。

走进交城县三喜化工车间,既看不到滚滚的黑烟,也闻不到刺鼻的气味,车间干净整洁。“所有废物的排放都会自动监测,一旦超标就会自动报警。”三喜化工董事长蔺拴全介绍道。

华鑫肥业是全国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实施利用焦炉煤气全产业链生产高塔硝基复合肥的经济循环利用项目,年产能达60万吨。自投产以来,华鑫肥业以创新为生命力,依托集团公司焦炉煤气转化而生产的硝酸铵为资源,螯合磷酸铵、优质钾肥和植物所需的其他元素,加入自主研发的可降解生物高分子助剂,采用国外硝基肥自动化生产技术经高塔聚融造粒,生产“营养+修护”养护型长效硝基肥料,开启国内生态肥料的先河。

近年来,为了响应国家的环保政策,交城县的化肥企业主动淘汰老旧生产方法,积极引进和研发新的生产技术,不仅依托周边丰富的煤焦产业资源创造出了“焦炉煤气—合成氨—硝基复合肥—尾气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还实现了节能减排和原材料的高效利用。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推进“双碳”行动,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专业镇企业发展全过程,推动能源资源利用从低效率、高排放向高效、绿色、安全转型,加快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鼓励硝基复合肥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培育建设一批省级以上绿色制造与发展示范基地、绿色工厂,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据交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交城县化肥企业不断聚焦绿色循环生产工艺,加大技术改造和研发力度。滚筒流化床生产硝酸铵钙工艺、中压法制硝酸工艺、隔膜压滤生产法等一大批效率高、能耗低和自动化程度领先的生产技术被研发出来。目前,全县化肥行业有14户企业被认定为山西省高新技术企业,12户企业被认定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其中有4户同时为省级“小巨人”企业。依靠技术创新,交城县的化肥行业已经完成由传统产业向绿色发展的重大转变。

产研融合做强龙头产品

近年来,交城县依托硝基复合肥拳头产品以及完整的产业链优势,围绕“专、精、特、新”做大做强,掌握自主核心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水平,实现绿色创新、低碳创效,主导产品以全水溶、零污染、高效率绿色发展为方向,不断优化结构与配方,相比同类型氮肥,产品纯度远超国际标准,新型硝基肥料利用率提升2-3倍,硝基肥中的硝态氮和钾、钙、镁等中量元素更易吸收,满足植物不同生长需求,满足各种土壤施用。

交城始终把新型绿色硝基肥料产业作为转型跨越的重点工作,随着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地生根,一批龙头企业实现关键技术创新突破,双加压法硝酸合成国际先进技术采用变压吸附提氢装置与深冷空分制氢工艺,建成年产18万吨合成氨、30万吨硝酸、60万吨硝基复合肥项目,全硝态氮中量元素水溶肥成为首例在国家农业部注册的产品,硝酸镁高塔造粒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硝酸钙连续结晶生产法、硝酸盐清洁高效中和反映生产法、隔膜压滤生产法等提升生产效能,降低污染物排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提升。

人才生态体系一流。交城硝基复合肥专业镇企业从业人员有大专以上专业技术人员1565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36.42%,其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专业人员50人,从事对外贸易的专业人员800人,技术熟练工2410人。企业管理层中拥有高级技术人员526人,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促进校企深入合作,培育和引进3名国家级专家、博士生导师,以“老、中、青”三代企业家和高端技术人才为核心的人才体系逐步形成。

产研联动紧密融合。山西金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与山西农大资源环境学院、山西省化工设计院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加快新型肥料科技成果转化。2021年11月,山西东锦肥业有限公司与太原理工大学签订《低品位能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合作申报框架协议》;山西红星化工有限公司与新加坡AASTRPTECTD公司合作研发的全硝态氮中量元素水溶肥,是硝酸铵钙的升级换代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首例在国家农业部注册的产品。山西丰田肥业有限公司与忻州师范学院生物系共建土壤检测实验室和作物营养分析实验室,围绕现代农业与乡村振兴的发展需求,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农田土壤环境分析、智慧农业技术和服务三农。

在金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厅里,加硼钙、粒状硝基肥、水溶性复合肥、中量元素复合肥等新型化肥产品琳琅满目。闫建东说:“这些新型化肥都是为顺应农业生产减肥增效的大趋势而开发出来的。”

“种地施肥才能保证植物所需的营养,从而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我们开发的这些新的化肥产品就是根据植物和土壤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补充营养元素,确保植物有效吸收。”在谈到新型化肥产品的作用和施肥方法时闫建东说道,新产品就是要颠覆“大水漫灌”式的传统施肥方法,让植物和土地通过精准施肥来达到质量和保肥的双赢效果。

据《中国绿色农业发展报告》统计,尿素等传统肥料的吸收利用率只有33%—38%。大量化肥在土壤中残留,其中的硫化物不仅容易导致土壤板结,降低土地肥力,还容易渗透到地下水中,造成水质污染。近年来,交城县的化肥生产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减肥增效的农业政策,化肥产品结构也逐步向不含硫的硝基复合肥、水溶性复合肥和中量元素复合肥等方向转变。“硝基肥中的硝态氮不需要在土壤中进行转化,植物可以直接吸收,其肥效能够达到90%以上,如果采用水肥一体化模式,吸收率基本是100%。”“我们和国内很多农业科研院所都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且在许多地方设立了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通过实地测验和成果转化来推动产品不断更新换代,确保科学用肥。”闫建东介绍,近年来,交城的化肥企业将每年销售收入的15%用于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当中。

目前交城县化肥行业已建立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拥有专利技术246项,参与制定标准11项。

擦亮金字招牌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

去年年底,在北京举行的首届链博会上,金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携带其最新产品应邀参展,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认真听取产品介绍,不时驻足洽谈交流。从2003年首次走出国门,20年来交城化肥的销售网络已经遍及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35种主要出口产品的供货量已经占到全国的90%。

“我们不仅要参与到全球的供应链中,还要掌握更多的话语权,更好地提升国产化肥品牌的知名度。”金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蔺向前雄心勃勃。近年来,随着交城化肥产业的生产技术和产品体系日趋成熟,交城化肥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占有率也日益提高。

硝基复合肥原是“舶来品”,进入我国后最初只是用于对经济作物进行营养调节。但在交城化肥企业的合力协作和大力推广下,国产硝基肥成功打破了国外垄断,并将价格降到了进口产品的一半。通过实地测产和对比,国产硝基肥的质量和肥效也经受住了考验。“现在农民对国产新型复合肥的认可度已经越来越高,应用场景也已经从经济作物扩展到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我们交城生产的硝基复合肥主导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80%以上。

在打开市场的同时,交城化肥产业的品牌影响力和经济带动力也在不断提升。据统计,全县化肥企业已经注册了“CEM”“IK”“乾冠”“亮彩”“三喜”等205个商标,25户企业取得了自营出口权。在金兰、三喜、华鑫等6家龙头企业的引领下,交城化肥产业已经聚集起33家生产企业,并关联上下游企业150多户,从业人员超过3万人,总资产达70亿元,产值规模近50亿元。

近年来,交城县被认定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新型肥料)”,还与晋阳海关签署《促进交城县开放型经济发展全面深化合作备忘录》,交城化肥走向世界的步伐越来越快。支持鼓励创建国家和省级地理保护示范区,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在产业发展集群化基础上,培育名企名品,促进龙头带动链式发展,实现集群发展品牌化。支持企业制定品牌发展战略和通过品牌收购、特许、授权、代理、加盟连锁等方式参与国内外知名品牌的合作与运营,引进国内外知名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品牌入驻交城。

开展加强品牌质量管理。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推动相关部门、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开展质量对标提升活动,科学应用比对结果,督促企业落实措施、改进提高,形成倒逼机制,带动产品、产业转型升级,支持企业积极参与绿色环保产品、全国质量奖、省长质量奖等评选,提高产品质量。

高标准规划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交城县委书记刘旋在采访时表示,下一步,交城县将依托资源禀赋、突出特色优势、优化产业布局、汇聚要素资源,以建设全国新型硝基复合肥产业基地为目标,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宗旨,围绕“1122458”发展思路,持续擦亮“中国钙都(硝基肥)”金字招牌,实现“一镇带一方、一方促全盘”的链条式集群发展。

要聚焦“一个目标”。到2025年,硝基复合肥产业总产值突破60亿元、产能达到500万吨,远景目标是打造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百亿级绿色肥料生产航母,并通过延链补链强链协同带动硝基复合肥产业上下游联动发展,锻造500亿级高端新型硝基复合肥产业集群。

要建设“一个示范区”。以交城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建设为牵引,按照“专业镇+产业园区”发展模式,重点规划发展“煤—焦—气—肥”产业链延伸园区,建成以合成氨为主要原料,以硝酸钾、硝酸铵钙为代表的无机盐化工生产基地,开发食品级、医药级和工业级硝酸盐产品,形成硝基复合肥全产业链发展示范区。

要坚持“双轮驱动”。以创新驱动和规模驱动为抓手,2025年专业镇企业力争全部入规,各类创新主体、省级创新平台实现大幅增长,远景目标到2030年新增10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20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争建1-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北交所挂牌上市企业实现零突破。

要推进“两个转型”。聚焦绿色工厂和智能工厂建设,以绿色化和智慧化驱动为助力,扎实推进专业镇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和数字化转型。

要打造“四个平台”。依托交城县综合检验检测中心、硝基肥料山西省技术创新中心、交城县科技服务中心、肥料产业乡村e镇,加快建设质量检验检测平台、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产品交易会展平台、商贸流通服务平台。

要建设“五个中心”。深入实施国家外贸(新型肥料)转型升级基地战略,建设综合服务、研发孵化、会展交易、检验检测、工匠文化5个中心,致力把交城县国家外贸(新型肥料)转型升级基地打造成为硝基复合肥国际创新中心。

要实施“八大工程”。通过实施“市场经营主体倍增、主导产业壮大、创新能力提升、重大项目攻坚、品牌提升创优、市场边界拓展、精准招商引资、配套要素保障”八大工程,促进交城硝基复合肥专业镇高质量发展。

奋进新时代,阔步新征程。交城县委、县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吕梁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省委、省政府培育打造十大重点产业链和市委、市政府“1+7+N”特色专业镇建设的战略部署,聚焦“特色、产业、生态、干净、智慧”5大要素,依托交城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独有的资源禀赋,持续实施产业创优、环境创建、管理创新、民生创享“四创战略”,着力打造产业高质量发展、产销高质量集聚、产县高质量融合的硝基复合肥专业镇,让交城“中国钙都(硝基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享誉全球,让“世界钙肥看中国、中国钙肥看交城”美誉名扬世界,助力交城硝基复合肥专业镇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绿色肥料生产航母,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努力实现“转型引领蹚出新路、挺进全省第一方阵”战略目标。

作者:贾支渝

编辑:汪黄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