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孟凡君
科学准确计量钢铁碳排放量,夯实碳数据基础、提升碳数据质量,对建设全国碳市场、实施碳排放双控、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12月4日,在以“碳计量助力冶金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4中国钢铁工业节能环保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中国产业基础能力发展战略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干勇认为,面向“双碳”战略的实施,打造绿色钢铁联合生产运营一体化平台和布局“南北两方开矿”势在必行。因此,要建立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标准化体系,为我国低碳冶金的技术发展保驾护航。
碳计量技术是实现“双碳”战略的底层驱动力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原司长黄利斌分析,全面推动工业绿色发展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内在要求,对于保障能源资源供应安全、支撑经济社会碳达峰碳中和、锻造产业绿色竞争新优势、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向往具有重要意义。
计量是重要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也是实现温室气体排放“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中国计量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徐江荣表示,碳计量技术是实现“双碳”战略的底层驱动力,对于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我国碳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碳排放数据的不确定性亟需通过碳计量技术来降低。”徐江荣说。
实际上,碳计量、碳交易在钢铁行业低碳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冶金工业信息标准院党委书记、院长张龙强介绍,生态环境部明确表示钢铁将在2024年底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在2025年开始碳交易,企业面临更为严格碳约束的同时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碳计量方面,科学准确计量钢铁碳排放量,夯实碳数据基础、提升碳数据质量,对建设全国碳市场、实施碳排放双控、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碳交易方面,纳入全国碳市场将推动钢铁行业碳排放合规管理,企业可通过碳收益抵消部分减碳成本,进而加快低碳技术创新应用,将带动钢铁行业整体转型升级,促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计量司综合处处长张晓刚表示,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高度重视碳达峰碳中和计量工作,着力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强化计量技术支撑,助力钢铁行业绿色转型。下一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将一如既往发挥计量技术优势,为政府、行业、企业提供差异化、多样化、专业化的碳计量服务,推动宏观“碳核算”向精准“碳计量”转变。
深入探讨碳计量助力钢铁行业低碳发展的路径措施
在2024中国钢铁工业节能环保大会上,由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南平碳计量中心共同建设的“钢铁行业碳计量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旨在搭建钢铁行业碳计量交流平台,强化钢铁碳计量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推动钢铁碳计量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同时,围绕钢铁行业碳排放数据核算、计量等相关问题开展一系列课题研究,重点聚焦核算方法学、计量模型、数字化碳监测等方面,深入探讨碳计量助力钢铁行业低碳发展的路径措施,为钢铁行业制定减排策略、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有力支撑我国钢铁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当天,由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支持,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和上海联合钢铁交易所共同建设的“碳管理体系(钢铁行业)服务中心”正式成立,旨在服务于钢铁行业企业碳能力建设,围绕碳管理、碳标准、碳认证、碳金融、碳资产等方面建设相关平台,举办相关活动,提供钢铁企业碳管理体系建设、碳管理体系评定、碳管理企业平台建设、碳市场相关咨询等系列服务,帮助钢铁企业碳资产保值增值,变碳压力为碳动力,变碳成本为碳效益,让钢铁行业的碳管理服务更有支撑和动力。“碳管理体系(钢铁行业)服务中心”将集合最优秀的团队,将有价值的服务送到每个钢铁企业。
当前,福建南平市正努力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蓬勃发展,致力于打造国家碳监测与碳计量产业集群。南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新强介绍,南平市一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者和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近年来立足生态资源优势,锚定“双碳”产业赛道,“碳”出绿色发展新业态。2023年以来,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的加持下,南平市培育和引入多家“双碳”企业和高端碳计量装备产业化项目,汇聚了“双碳”领域百余名优秀人才。南平市以现有国家碳计量中心大厦为中心,在延平高铁站前片区打造海峡两岸融合“双碳”产业园作为“双碳”产业承接空间载体,围绕建机构、聚人才、引产业、立标准、拢资源、引资金等关键环节,全力推进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各项建设工作,借势推动碳计量领域前沿技术、高端人才和产业链投资向南平市聚集,大力发展“双碳”产业,努力探索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