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研发的步态训练与评估系统打破国际垄断,填补了国内高端康复机器人产品空白;自主研发生产的脱细胞羊膜材料产品在再生医学领域实现国内首创……从0到1的创新性突破,是产业“硬实力”的体现,也是青岛高新区通过聚焦主责主业、深耕细分领域、强化企业培育等手段,推动企业做强做大做优的成果体现。
“目前世界上能做步态训练与评估系统产品的企业不超过5家,我们是其中之一。这款机器人的相关技术打破了国际垄断,填补了国内高端康复机器人产品空白。”泽普(青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昶霖说,公司自主研发的步态训练与评估系统,通过负重、迈步和平衡三要素相结合,模拟正常人步行模式,用机器腿带动患者,为下肢有障碍的患者提供高度重复的步态训练。该系统使用的硬件全部由企业自主研发,配备全球领先的镜像步态技术,并首次在医疗器械中应用力触觉反馈技术,能为患者提供本体感受反馈,及时矫正错误的行走步态。
专注于羊膜这一人源性材料的开发应用,华夏(青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新性地开发了可注射型脱细胞羊膜基质材料。“相较于传统的膜片型产品,注射给药的优势在于精确定位和减少手术操作。”华夏生物总经理张美荣介绍。目前,华夏生物已有两款脱细胞羊膜基质材料产品进入注册临床试验阶段,分别在医美和骨科两个细分领域布局。其中,其研发生产的脱细胞羊膜材料产品在再生医学领域实现国内首创。
在青岛高新区,创新活力涌动的科技型企业还有很多:青岛钰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突破脊柱内镜技术发展瓶颈,实现首套国产双通道新型微创脊柱手术设备的整体研发和技术规范制定;青岛高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新推出国内首款高线速碳化硅金刚线切片专机,张力、线速等性能指标优势明显,进一步推动我国半导体行业关键技术的国产化进程……
企业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得益于青岛高新区不断优化的产业生态和营商环境。“我们能顺利获奖离不开青岛高新区相关部门的帮助。”青岛钰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钰仁医疗”)董事长陈勇介绍道,由钰仁医疗牵头完成的“新型数字化脊柱内镜手术装备及关键技术研发、应用与产业化”项目,于近日成功获评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背后,技术过硬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青岛高新区相关部门上门服务,帮我们做项目申报的准备,包括材料的格式、时间的把控等等,确保申报进展顺利。”
得知青岛路比特科技有限公司有场地和资金需求,青岛高新区安排专人与企业对接,上门送政策,“帮我们选择合适的厂房,还帮我们对接了金融机构,目前首期的融资是300余万元。”该公司技术负责人路敏表示。接下来,还将通过“e企炬链”平台,为企业找订单、拓市场。
据悉,“e企炬链”是青岛高新区创新推出的服务品牌,通过开通“e企炬链”服务热线、需求填报平台,实时收集企业在市场开拓、项目对接等方面的需求预以解决,并定期举办企业对接线下活动,为行业内相关企业“牵线搭桥”,实现企业间资源共享、协同发展。截至目前,青岛高新区先后举办“e企炬链”国企专场活动、海尔行等线下活动10余场,20余家企业成功签单。另外,为精准对接企业需求,青岛高新区还将27个产业园区2000余家企业纳入14个网格,通过深入企业调研、深挖企业诉求的方式,建立了完善的“部门负责人-业务办公室-火炬网格员”立体式、一体化载体及企业对接服务机制,常态化开展网格员业务培训及作风整治。
2024年,青岛高新区成功申报创新型中小企业78家,同比增长81.4%,累计达到205家。成功申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5家,增长62.5%,全区有效期内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累计达到226家。成功申报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占全市的10.3%。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