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浙江海宁鼠尾山与神仙湖:山水诗情,江湖梦回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4-12-04 07:06
分享到:

在我的故乡,浙江省东北部海宁之地,孕育了武侠小说大师金庸。这里有一山一湖,山林苍翠,湖水宁静,相依相映,记录着岁月的沧桑变迁,也蕴藏着时代的生机与希望——这便是鼠尾山与神仙湖。2024年,适逢金庸先生诞辰百年,这片的山水间仿佛在诉说着先生笔下的江湖梦。这山水之间,故事在流淌,自然与人文在对话,同时书写出下了属于这片土地的绿色传奇。

这一山一湖,一处位于袁花镇,一处位于黄湾镇。其中鼠尾山位于黄湾镇,因形如鼠尾拖曳于地而得名,它蜿蜒低伏,柔和而灵动。而神仙湖位于袁花镇,湖水如镜,碧波荡漾,仿若大自然不经意间遗落的一块碧玉,静静镶嵌在繁华尘世的边缘。它们都曾是荒芜的矿区,时光却如同是大自然无声落下的一滴泪,今日的鼠尾山与神仙湖,已经洗去往日的创伤,成就了如今的澄澈与宁静,有着江南水墨画般的清雅俊秀,成为了海宁人引以为傲的生态圣地。

袁花镇是金庸先生儿时居住的小镇。镇上的人们常说,袁花的山水也许正是先生武侠梦的灵感源头,那片壮美又充满柔情的江湖,亦在袁花的风景中若隐若现。近年来,当地政府将金庸文化与山水景观相结合,赋予这片山水独特的文化意义。尤其是2024年是金庸先生诞辰百年,五湖四海的金庸迷纷至沓来,探寻金庸笔下的侠义江湖,也将自己的江湖梦融入这片湖光山色之中。漫步于此,确实能感受到如金庸先生在小说《碧血剑》里所描写的世外桃源,“山幽花寂寂,水秀草青青”,实乃自然之造化,人间之仙境。

看着神仙湖与鼠尾山现在的美景,很难想象这背后却曾有过难以言说的痛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源开采成为全国各地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鼠尾山也不例外。上世纪80年代末,海宁市在沿江一带开展了大规模的围垦治江工程,鼠尾山被开采石料,用于围垦抛坝施工。机器轰鸣、山体破裂,昔日苍翠的山林被逐渐削平,矿坑不断加深,尘土飞扬中,绿意消失殆尽,鼠尾山山体遭受严重破坏,在短短数年间从自然之山变成了资源之地,并留下了十多万平方米的废弃矿山边坡和宕基,可谓是一片疮痍,像极了一片枯萎的荒漠。

与此同时,袁花镇周边的康庄岭矿区也因石材开采而日益扩张,形成了巨大的深坑。这片矿区后来积水后逐渐被当地人称为“神仙湖”,其名虽带“仙”字,但景象却与仙境相去甚远。直到近些年,才真正成为金庸笔下“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那般的神仙之地。

在当年开采期间,湖水并不存在,只有裸露的岩石和深坑。机器的轰鸣声让大地颤抖,尘埃弥漫,昔日的田园景象一去不返,土地满目苍夷,甚至连村民的生活也被影响,尘土扑面而来,噪音刺耳难忍。

经济的快速发展并未能掩盖环境的恶化。人们很快意识到,过度开采带来的不仅是资源的消耗,更是环境的破坏。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认识逐步加深,环保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开始对鼠尾山与康庄岭矿区的过度开采产生反思,这片土地亟需一场生态的重生。

2005年,鼠尾山生态修复工程正式启动,海宁市政府决定将鼠尾山从矿坑中拯救出来。这项工程历时五年,耗资1680万元。修复的过程中,人们铺植草木,恢复山体植被,清理残余的矿渣,将破损的道路重新铺设,使得这片土地逐步恢复生机。伴随着一棵棵树苗在山坡上扎根生长,鼠尾山也开始蜕变,从荒芜之地转变为绿意盎然的生态公园。2017年,这里再一次经过改造升级,增添了欧式钟楼、景观墙、雕塑、儿童乐园等元素,使公园更具特色。

鼠尾山经过生态修复后,以“人生得意山水间”为立意,占地面积约14.5万平方米,形成了六大功能区,包括城市休闲区、山溪生态区、林谷畅游区等,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空间。每一个区域都精心设计,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中央景观区四季变换,鲜花与绿叶相映成趣;山溪生态区潺潺流水,仿佛在低吟自然的诗篇;儿童乐园中笑声回荡,为山林增添了生机与温暖。

每当夜幕降临,鼠尾山公园便成为市民们休闲娱乐的热门选择。人们或散步,或跳舞,享受着这份宁静与美好。对于不少当地居民来说,鼠尾山公园不仅是下班后的放松之地,也是品味生活的一种方式。因为这里景色宜人,山上的空气清新,走走逛逛,身心都得到了放松。多年来,鼠尾山公园的社会效益日益显著,极大地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也让更多人意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正如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所写:“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神仙湖的复苏则要追溯到2011年。当年,海宁市政府在袁花镇启动了一项雄心勃勃的生态修复工程,对这片矿坑展开综合治理。经过多年努力,神仙湖从荒芜的矿区蜕变为波光粼粼的湖泊,昔日的灰尘与喧嚣被取代,湖水澄澈如镜。2024年,神仙湖进一步启动综合整治提升项目,修缮湖区设施,打造更加完善的配套建筑。如今,神仙湖湖面面积达1120亩,蓄水量可达2880万立方米,相当于两个西湖的蓄水量,成为了自然与生态的完美结合。这昔日的老矿场变身后,俨然成为了小镇村民们的骄傲。

作为金庸故里,在神仙湖的生态提升过程中高度重视文化元素的融入,深入挖掘神仙湖周边的历史文化底蕴,策划以“神仙侠侣”为主题的神仙湖生态组团,与以“金庸武侠世界+水墨乡村”为主题的金庸故居组团、以“袁花古镇”为主题的城隍山组团交相呼应,串联特色线路,形成“金庸诞辰百年系列活动”三大组团,打造金庸故里新形象,全面打响金庸故里“醉美江湖”品牌。山水之间,这里早已不再只是风景,更像是一幅现实版的江湖画卷。若是用一句话来形容如今的金庸故里,那便是“一镇翠色半镇波”。

每逢假日,神仙湖畔人头攒动,摄影爱好者用镜头捕捉自然之美,宽敞的林荫道上游人如织,垂钓者在湖畔安静守候,年轻人手挽手拍下婚纱照,游客泛舟湖上,品味江南水乡的韵味,他们都在此享受诗意的生活。神仙湖畔,更是吸引了影帝刘青云等人来到此地为电影取景、拍摄。

鼠尾山与神仙湖的重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象征,也让海宁市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探索出了一条崭新的路径。为了丰富景区内涵,海宁市还将继续以金庸文化元素注入神仙湖的建设中,赋予了这片山水更多的人文气息。在湖光山色中,能感受到金庸先生笔下的侠客在山间轻踏足步,水面波光摇曳,像是江湖的涟漪缓缓散开。

原先的“矿区经济”逐步转型为“绿色经济”,不仅改善了自然环境,更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海宁市加大对神仙湖和鼠尾山周边基础设施的投入,景区内的游客驿站、停车场、照明设施、安全设施等逐步完善。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乡村民宿、休闲农业等生态经济形式蓬勃兴起,为当地村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海宁市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不断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鼠尾山与神仙湖以“两山”理念为指引,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色发展的重要性。这里每一棵树、每一缕风、每一汪水,都成为了美好生活的组成部分,也激励着更多人思考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

湖的宁静、山的翠色,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如今都因金庸先生的传奇故事而被赋予了更深的情感。江湖之梦,是人们心中的浪漫与向往,而鼠尾山和神仙湖在自然修复中获得的新生,正是“侠骨柔情”之道在现实中的延续。这片江湖般的山水,是金庸故里的文化象征,也成为了新时代生态文明的注脚。

绿水丰涟漪,青山多绣绮,水清鸟欢,竹林成片,芦苇随风轻摆,白骨顶鸡在水中悠然自得。神仙湖畔,水面氤氲着轻纱般的薄雾,若是在星星点点的野花、野草中搭上一顶帐篷,仿若“躺”进了大自然,感受着微风中的欢喜。今日的鼠尾山和神仙湖,已不仅是景区,它们在一代代人的呵护中成为了家园,成为了孩子们嬉戏玩耍的户外课堂,他们在这里学会倾听风的声音,观察水的流动,理解生命的奥秘,从小树立起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责任感,让绿色的种子在心田生根发芽。

我曾经站在湖畔,看着野花烂漫,绿草如茵,不禁想起了古人对山水的赞美:“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海宁人正是以仁者的胸怀、智者的眼光,将这片曾经荒芜的土地变成了如今的美丽。在这片绿意盎然的天地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成为了最美的画卷,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它秉持文化传承创新,科学“应变”,应势而动。

朱熹有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想,神仙湖与鼠尾山,正是一处源源不断的活水,滋养着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在未来的岁月里,鼠尾山与神仙湖的故事将继续书写,为世人见证生态文明之美、绿色发展之路,以及人与自然共生的和谐美好,写下文旅融合发展的“诗”与“远方”,积极彰显地域文化的同时,推动乡村振兴,在互融中“共荣”。

作者简介:杨晓杰,1992年生,浙江海宁人,硕士学历,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嘉兴市作协会员,2024年开始写作,在《中国城市报》、《江西日报》、《黑龙江日报》、《山西日报》、《绿叶》、《南太湖》、《参花》等七十多家地市级以上纸媒发表过二十几万字作品。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