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保的家住在距南溪县城有十几公里远的乡下,住房座落在一个长着高大树木、竹林的小山坡上,周围是长满绿油油庄稼的田地。这是一个呈“品”字形的独家小院,平坦宽阔的水泥院坝里几只母鸡带着一群小鸡跑来跑去。进院子的左面是厨房和养猪圈,正中是客厅堂屋,右面是卧室和储藏室。整个房子用木头穿斗瓦片盖顶,是川南典型的民居建筑。
保保姓唐,原是国防军工厂里的一名给水工人。他有一位勤劳贤惠的妻子和三个聪明能干的儿子。如今他的大儿子是生产队的队长,二儿子和媳妇在外做小买卖生意,三儿子参军退伍后在县城搞产品经销。三个儿子都已安家有自己子女,一家人生活幸福美满。
唐保保是我小妹的救命恩人。那是我小妹几岁时同比她大两岁多的姐姐到县城东门码头长江边上踩水玩,不小心坠入很深的江水中,幸好被停在附近军工厂取水趸船上值班的唐老工人发现,他衣裤没脱跳下江去赶紧将她救起。我们全家为了感谢救命恩人,特将小妹拜寄他做干女儿。从此便称他为保保。
保保夫妻二人,十分热情好客。每年逢年过节特别是春节小妹只要不值班,都要带着家人和礼物,到乡下去看望两位老人家。即使是男保保病逝后,女保保仍是如此。作为小妹的哥哥姐姐妹妹们自然随同。当他们全家听说我们要来,就像迎接远方稀客似的,又是杀鸡又是杀鸭又是杀鱼,忙得个不亦乐乎。我们这些长期住在城里的人,平时吃的蔬菜很少买到新鲜货,当来到农村吃到那些刚从地里摘取来活生生的新鲜蔬菜,做出的酸辣冲菜、凉拌萝卜丝、水煮火巴青菜、虎皮海椒、炒菜苔时,那比吃山珍海味还要香,至今想起来清口水长流。
到农村保保的家,最使人伤心头痛的是那条人称“乡村公路”的道路,这哪是什么公路?分明是一条比较宽的机耕道、坑洼不平的破烂路,晴天尘土飞扬,雨日泥泞四溅。要是遇上落雨天,必须穿长筒胶靴,不然两足鞋袜裤脚全抹上臭水稀泥。记得有一次走到半途,天空突然下起了滂沱大雨,干燥松软的路面一下子变成了稀烂软泥。待雨小后,人行走在上面就像踩在泥鳅背上又溜又滑,那天我穿的是一双花几十元才买的崭新皮鞋,谁知到乡下去走了一个来回,归家清洗掉里外厚厚一层烂泥巴,却发现成了底断皮皱帮豁的破烂皮鞋。此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以前的事了。如今这条道路大变了样,成了一条平坦光洁的水泥公路。水泥公路修好后,私人老板经营的客车也来这里跑运输,从此到农村保保家里去,可以以车代步。即使是走路去,再也不会走破烂路了。
保保家的住房和周围邻居的住房,在我多次去过的记忆里,是旧貌换新颜。那时由于唐保保是有固定工资收入的工人,家境条件比邻居们的条件稍微好点,他家盖起了大瓦房,许多邻居仍是土墙茅草屋。令年春节期间,小妹又邀约我们兄弟姐妹们到乡下去,去时在城里买了蜡烛、香、钱纸、鞭炮和带了瓶装酒、香烟、糖果等之类物品。一是去看望女保保,二是给男保保上坟。
这次下乡大家是乘坐中巴车去的,汽车在平坦光洁的水泥公路上行驶,四平八稳,舒服极了。在高兴的说笑声中,不知不觉就很快到了。那些原来到保保家的一段田坎小路也被加宽并铺上一层炭灰渣,很好走。
这次故地重游,没想到,时隔一年多,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保保家的房屋焕然一新,屋里地面和墙壁贴上了瓷砖,现是她大儿子在这里居住。周围邻居的茅草房屋也“鸟枪换炮”变成了砖石水泥结构建筑。在距保保家不远处,居然耸立着一座建筑面积几百平方米三楼一底的“洋房子”。
“洋房子”外观十分气派,银亮的不锈钢管做的防护门窗,花岗石和彩釉瓷砖铺地贴墙,房顶塑着形象逼真长长的卧龙,就像一座豪华的小别墅。里面每间屋子宽敞明亮,楼道旁有卫生间和洗手池。当我问唐家兄弟们,这么宽的房子怎么住得完,他们笑咪咪告诉说,这里空气清新,没有噪音,蔬菜新鲜,还建有养鱼池,今后准备开办一个集吃、住、玩为一体的农家乐。
说起这楼房的修建,离不开三兄弟的智慧和力量。建筑图纸是他们自己共同设计的,开始修建没有固定模式,边修建根据材料情况边修改。资金来源主要靠老二两夫妻在外挣钱找回。他俩在宜宾城南岸区里租了一间简易房,专做卖粑粑的小生意。小两口每天早起做好粑粑后分别到各人群集中的商场菜市贩卖。一年到头很少休息,无论是酷热的夏季还是寒冷的冬天,在街道旁总是看见两人推着装有炉锅蒸笼小车的身影。在这座家乡农村修建起的楼房里,不知凝聚了他俩多少的辛劳和汗水?尽管每天再苦再累,他俩心甘情愿,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因为他俩看见了自己勤劳致富的结晶成果。
在偏僻的农村能修建起这么一座漂亮的小楼房,这在从前不说做连想都不敢想的事。归根到底,这是党的改革开放、富民政策好,能使农民外出打工挣钱,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保保的一家,发生如此巨大变化,在这几十年中,我是亲身见历者。在中国许许多多发生巨变的农民家庭里,保保的一家仅仅是一个缩影。正是这个缩影,使我看见了祖国灿烂的明天,美好希望的未来。(叶源洪)
作者简介: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宜宾市作协会员、宜宾市诗词楹联家协会会员、宜宾市南溪区作协原副主席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