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绿证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市场机制,在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2024年11月27日上午,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能源产业发展网、中国工业报社、中俄国际经贸关系发展协会共同主办的“聚焦绿证:国际绿证标准与市场交易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
本次研讨会是第二届链博会清洁能源链成就系列专题会之一,旨在为行业内人士提供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深入分析国际绿证标准的现状和未来走向,促进绿证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来自中俄的能源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共同探讨国际绿证标准的发展趋势以及市场交易的前景与挑战。中国能源研究会品牌分会常务副主任周志明担任本次研讨会的主持人。
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原参事徐锭明发表了主题讲话,强调绿证作为绿色化信条和可持续象征的重要意义,深入阐述了绿证在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为研讨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徐锭明表示:“欧洲新能源电力供应占比超50%,中欧绿色能源合作需要标准互认,这也是国际合作的大趋势”。“有什么能源体系就有什么工业体系,有什么能源体系就有什么军事体系,有什么能源体系就有什么金融体系,有什么能源体系就有什么交通体系,有什么能源体系就有什么社会机构,有什么能源体系就有什么生活方式”,徐锭明在会上表示。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专职副理事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王志轩进行了“中国绿电绿证政策与国际互认探索”的主旨演讲,详细分析了中国绿电绿证政策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并对国际互认方面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深入探讨,为中国绿证与国际接轨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建议。王志轩提出,应遵循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治理体系框架内的基本原则,在以上原则和共同认可的范围内统一绿电绿证的概念,探索绿电绿证应用的共性范围,共同构建绿电绿证的标准体系,共同探索绿电绿证的认证体系和互认方法。
他认为,应鼓励跨国公司及其产业链企业、外向型企业、行业龙头企业购买绿证、使用绿电,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同时要利用好政策空间,新能源有多重属性,且各国或者一个国家各地的政策不同,有些效益是不能重复计算的,但有些效益是可以有双重、多重获益的潜在可能,而且即使不能重复计算,也要追求高收益。避免相同的发电量同时申请签发绿证和碳减排指标,例如可以通过信息共享和绿证相关回购注销规则加以解决。
来自俄罗斯的俄中友好协会中央委员会委员、中俄国际经贸关系发展协会主席奥列格・杰米好则带来了“俄罗斯联邦电力认证体系建设概况和合作前景”的主旨演讲,自2025年起,俄联邦“市场委员会协会”将负责计算未认证电力的碳排放系数,并在俄罗斯电力市场的商业运营商——АТС公司网站上发布。
该网站已提供全国电力系统的排放系数,涵盖所有向外部电网供电的发电设施,反映了俄罗斯统一电力系统内所消耗电力的碳排放密度。如今,许多俄罗斯企业已将该系数数据作为非财务报告中间接能源排放(基于地点方法,即Location-basedmethod)计算的重要参考。“通过协调监管和互认电力来源认证体系,中俄之间将能在双边贸易和投资中更加全面、准确地核算能源和碳排放。这将有助于双方适应新的国际贸易要求,并有效避免潜在的碳排放壁垒,为公平的碳计量和经济合作奠定基础”,杰米好表示。
在研讨会上,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人工智能事业部高级技术预研工程师高炜分享了人工智能赋能新型电力系统数智化转型的实践经验,展示了科技在推动清洁能源发展中的强大力量。
协鑫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业务总监李宏斐则讲述了绿电节能在零碳方案的探索与实践,为企业实现零碳目标提供了参考。
在成果发布专场,达拉特旗农村集体经济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贾宇分享了达拉特旗“统发共富”的驭风行动实践,展示了地方在清洁能源发展方面的积极探索。
此次研讨会由中国能源研究会品牌分会承办,为国际绿证标准与市场交易的交流搭建了重要平台,促进了国内外行业专家、企业代表之间的深入沟通与合作,为国际绿证标准的统一和市场交易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与会者纷纷表示,通过本次研讨会,对国际绿证标准与市场交易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将积极推动绿证在能源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全球能源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国际绿证市场将不断发展壮大,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发挥重要作用。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