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曹雅丽
当前,汽车产业加速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转型,已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11月26日,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在北京举办。第二届链博会继续设置智能汽车链展区,展示智能汽车产业链上、中、下游关键技术和产品,增进产业内部合作、跨界融合、资源共享。
链博会期间,“智能汽车主题活动—发掘智能网联新技术重塑汽车产业新格局”举办。会上,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中国贸促会商事法律服务中心、中国国际商会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秘书局共同发布《中国新能源汽车海外商标注册和保护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张少刚表示,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5G、大数据等技术飞速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加速迭代和落地。作为汽车、电子、信息通信、道路交通运输等行业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条长、科技密度高,涵盖了从原材料供应、零部件制造、整车制造到市场服务等多个环节,正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张少刚介绍,近年来,中国积极推动汽车产业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转型,持续完善产业生态,加大产业链协同和技术创新力度,已建成涵盖基础芯片、传感器、计算平台等在内的完整产业体系,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同时,中国高度重视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国际交流,大力推动贸易投资合作,牵头制定电动汽车安全、电池耐久性等多项技术法规,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和红利。
记者了解到,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近年来发展迅猛,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销量稳居世界第一,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到今年11月,中国成为全球首个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一千万辆的国家。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与此同时,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海外也面临知识产权保护的风险。
去年12月,中华商标协会商标海外维权工作委员会发文称,我国部分新能源汽车行业头部企业的商标在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疑似被抢注,比亚迪、未来、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都在名单中。在目前中国智能汽车出海步伐加快的国际背景下,加强智能汽车品牌的全球布局、管理和保护是广大汽车厂商必须重视的问题。《中国新能源汽车海外商标注册和保护研究报告》应运而生。
据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所长龙传红介绍,随着越来越多本土品牌走向海外,一批中国车厂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商标全球布局。本报告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几家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以及几家国外厂商,对他们的海外商标布局现状进行分析,并就相关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以期为更多车企未来制定海外商标保护策略作为参考。
“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要在未来的全球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除了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之外,还需要加大品牌营销与推广力度,建立全球化品牌。”龙传红表示。
龙传红介绍,本报告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简述了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现状。第二章选取了四家国内车企和两家国外车企,对他们除中国大陆地区以外的海外商标注册情况进行多维度分析,例如标识矩阵、商品服务范围、申请主体、申请时间和地域、申请方式等,通过对比各家特点,探求可资借鉴的规律和经验。第三章就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海外商标布局时部分关注热点进行分析,提出一些解决思路。第四章阐述了海外商标保护的一般考量因素。从商标在海外进行注册的必要性、可注册商标的特征、商标注册保护的地区选择、海外商标申请的方式、以及商标注册后的维护五个方面阐述了海外商标布局与保护需注意的一般性问题。
“总体来看,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海外布局商标时,普遍能做到在重点市场重点类别对重点商标及时布局,并且随着业务范围的扩展和市场的扩大及时补充。但在对他人的商标进行监控防止抢注、前沿产品/服务的前瞻性布局、海外商标纠纷应对等方面仍然有改进的空间。”龙传红说。
龙传红认为,长期以来,我国企业习惯于在西方国家制定的知识产权规则框架内寻求发展空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已走在世界前列,有能力、有责任提出针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的中国方案,深度参与相关国际规则的制定,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服务。
据悉,本届链博会延续去年做法,设置智能汽车链展区,全方位展示从核心原材料到关键元器件的整车产品和服务。博世、沃尔沃、吉利、宁德时代、比亚迪、小米等一批中外知名企业将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首发首展首秀。
此次活动由中国国际商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机械行业分会共同主办,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支持。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