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被视为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双良集团,多年来致力于节能降碳和新能源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在国家“双碳”目标的指引下,双良提前布局氢能源领域,通过持续的技术研发和创新,在制氢领域取得了多项革命性的成果,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树立了标杆。
11月8日,“中国氢能企业品牌行”走访团走进双良,实地感受双良智能制造装备的先进性,深入了解氢能产业的创新与发展,开启了一场关于氢能产业沉浸式体验之旅,这也是此次“中国氢能企业品牌行”的最后一站。采访团参观了双良集团展示厅、双良绿电智能制氢系统测试中心和新材料产业园码头,沉浸式体验了双良在科技创新、智能制造、绿色可持续发展以及氢能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并发出由衷感慨。
参观交流过程中,采访团亲眼见证了双良氢能产业的创新成果——世界最大标方高性能碱性电解槽。这款由双良自主研发的制氢设备不仅达到了5000Nm³/h的产氢量,还在自主研发的基础上取得了多项关键性能指标的重大突破。在90摄氏度工况运行时,双良电解槽最高电流密度可达10600A/㎡,能耗仅为4.7kW·h/Nm³H₂;在3000A/㎡电流密度下,能耗更是低至3.875kW·h/Nm³H₂。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不仅彰显了双良在技术创新上的强大实力,还极大地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技术革新与发展。
除此以外,双良还展示了高性能碱性电解槽的其他核心技术优势。例如,由双良自主研发生产的高性能、高质量催化剂电极;国内首创的电解槽组装工艺;首次引入氦检工艺对电解槽进行气密性检测;首创使用高含量硫酸钡作为填充料的垫片,以及首创应用全支撑结构等。这些创新技术不仅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和能效表现,还有效确保了电解槽长期运行不变形、不漏碱。
参观过程中,采访团详细了解了双良集团的发展历程和产业结构,亲眼见证了双良在氢能领域取得的辉煌成果。作为一家从1982年创立至今的企业,双良始终坚持以绿色环保为己任,专注于节能高端装备研发制造。多年来,双良凭借其在装备制造技术领域的深厚积淀,不断推动产业向“新”发展,逐步形成了涵盖多个领域的清洁能源产业结构,包括光伏、氢能、储能、地热等。
展示厅内,“大国重器”四个大字映入眼帘,2013年,作为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优秀企业,双良入选央视纪录片《大国重器》。从最初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起家,到如今成长为涵盖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生物科技以及新材料产业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双良不断提升技术创新的核心竞争力,突破技术壁垒,打造出一系列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国重器”,两次荣获中国工业大奖。一直以来,双良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领先地位,更远销海外,为中国制造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与认可。
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总经理王法根接受了媒体采访。在采访过程中,王法根总经理介绍了双良在氢能领域的未来发展规划和目标,包括成立创新联合体、共建实验室、构建创新合作生态等,通过技术、产品、产业链合作新模式,实现技术创新、产品快速迭代和供应链形成规模效益的同步提升。同时,双良还将继续深耕碱性水电解制氢技术研发工作,引领世界同类产品的技术革新,为我国氢能事业的蓬勃发展作出贡献。
在拓展国际市场方面,双良也取得了显著成果。自2002年开始推进海外布局以来,双良的产品足迹已经遍布欧美、东南亚、中东等100余个国家和地区。世界500强企业中,有300多家是双良的合作伙伴。近年来,双良更是加速了中国氢能“走出去”的步伐,连续与阿联酋MMEC公司、意大利ENERGYDOME公司、瑞典P2H公司等跨国公司在清洁能源领域达成战略合作,并参与到澳大利亚的全球大型绿氢项目中。
双良绿电智能制氢系统测试中心,一台台精密的制造设备,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科技的力量与工匠的精神。从智能控制系统到高效节能设备,从清洁能源解决方案到高端化工材料的研发,每一步都踏在了国家发展战略的节拍上,成为推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后,更是积极响应,加速布局新能源领域,以光伏、氢能等清洁能源技术为突破口,为实现国家能源结构的优化转型贡献力量。
作为技术创新、大国重器的代表企业,双良集团也成为由中国工业报社、中国工业新闻网联合发起的“2024中国工业高质量发展”活动的重要关注企业。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中国工业报社通过探索与发现不断为社会创造价值。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