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顺天应时,敬畏自然,仰韶诠释天人合一的酿酒哲学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4-11-20 16:15
分享到:

“天时、地利、人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处世哲学,其中“尊天时”,指的是人在进行社会活动时,想要事情进行得更加顺遂并最终取得好结果,就要尊重自然规律,顺势而为。酿酒作为一项古老而神圣的工艺,始终与自然环境、时令节气紧密相连。顺天应时,这一蕴含深厚智慧的酿酒理念,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尊重,更在千年的传承中,铸就了无数美酒佳酿的传奇。

微信图片_20241120144343

顺天应时,根植于农耕文明的酿酒理念

酿酒顺天应时的理念,根植于农耕文明的深厚土壤之中。7000年前,仰韶先民们本着最初的朴素生存本能,与大自然做斗争,久而久之从“日月轮回,斗转星移”中发现很多自然规律,他们注意到,日月星辰的运行、季节的更迭,都与地球上的气候变化、生物生长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发现,炙热的太阳带给人们温暖和光明,促进万物生长;月亮与潮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东升西落的时间差还能标刻季节的变化;而星辰可以划分群落,它们的运行除了能显示时节还与人类社会生活动向紧密相关。于是他们总结、记录、分析这些规律,并依照结论划分时节,指导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以及祭祀活动。

酿酒之法,自古与时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四时有序、八节成列。在仰韶酒业的酿酒过程中,时节的选择至关重要。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和传承者,仰韶酒业传承传统酿酒技艺,迎春开酿,端午制曲,充分彰显了酿酒过程中的“顺天应时”之道。

0633f759f18b344be5aeb8c68d92a3b7

迎春开酿,与万千微生物群共酿陶香

“春酿”,是糟醅经历了一整个冬季漫长的发酵后,在初春时节,酿造而成的美酒。《齐民要术》中记载:“河南地暖,二月作;河北地寒,三月作。大率用清明节前后耳。”酿酒是微生物发酵的过程,要酿制上等好酒,就必须要创造微生物较佳的活动过程,温度的高低影响着微生物生长发育和酶促反应,春天的温度适合酿酒。

每年春季,仰韶酒业传承古老酿酒习俗、遵循古法酿造技艺,开启新一年的春酿工作。在春季特有的温和气候条件下,丰富微生物群活跃起来,经历漫长冬日的蛰伏和发酵,粮醅从沉睡的窖池中醒来,黄河流域地下20米处沉积土层制成的窖泥,让“陶”与“酒”的完美融合在发酵期就进一步激活,香味物质再也藏不住了,以陶甑蒸馏,摘取出春天的第一缕陶香。仰韶春酿,不仅是对7000年仰韶文化传统的传承,对农耕文明“应天时”智慧的继承和发扬,更是对酿酒艺术的升华,每一滴酒液都凝聚着酿酒师对自然的敬畏、对时间的尊重和对工艺的精益求精。

fa2d701bc1e076d16e86d1798413d000

端午制曲,奏响酿酒生产活动序曲

曲为酒之骨。《尚书·说命》中一句“若作酒醴,尔惟曲糵”充分肯定了曲糵在酿酒中的重要作用,酒曲中的菌和酶催化谷物的转化和发酵,造成了大量的酿酒功能微生物产生化学反应,从而决定了酒的浓度和醇香。端午制曲,是仰韶每年酿酒生产活动的序曲。在数千年的古法技艺传承中,智慧的仰韶人遵循自然之道,发现了蕴含在二十四节气中的自然法则。端午制曲,也是为了顺应仰韶陶融香原粮的收获季节,以及环境的变化。

端午时节,正值小麦的丰收季节。此时,河南豫东的小麦色泽金黄、颗粒饱满,其水分、淀粉含量俱佳,营养成分十分丰富。制曲后,能保证曲块中酿酒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充足。同时,端午前后,气温升高,万物勃发,微生物繁殖活跃,会分泌出大量的酶。这种酶,可以加速淀粉、蛋白质等转化为糖分,留下神秘的生香物质,对塑造仰韶“陶融香”酒独特风味,扮演着重要角色。迎春开酿,端午制曲,仰韶酒业顺应天时酿酒,在合适的温度、湿度下进行合适的酿酒工序,确保将酿酒原料以及微生物的作用发挥到极致,进而成就了仰韶陶融型白酒酒体丰满绵柔、细腻协调的口感特点。“尊天时”,既是对传统的致敬,也完整展现了精益求精的匠心酿造工艺、匠心酿造初心,更是保留了陶香的原生态韵味,凸显了中国传统酿酒文化的博大精深。(黎明)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