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施科技“突围”工程:内蒙古努力打造产业发展“新生态”

作者: 孟凡君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4-11-19 16:44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孟凡君

内蒙古深入实施研发投入攻坚行动,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凸显。11月18日,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咨询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自治区党委科技委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呼和浩特举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党委科技委员会主任孙绍骋认为,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围绕促进科技创新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实施了科技“突围”工程,推动区域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同时也清醒认识到,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仍是内蒙古发展的突出“短板”,需要集智聚力加快把这块短板补上来。一是希望各位委员多为内蒙古科技创新发展支高招、献良策,帮助内蒙古前瞻性谋划科技发展方向,制定科技发展规划,指导实施好科技“突围”工程。二是希望各位委员通过帮带加强与内蒙古的科研合作,同时多传授先进经验理念、机制模式,帮助内蒙古提升科技研发和管理服务水平。三是希望各位委员充分发挥视野宏阔、联系广泛的优势,引荐更多高端人才、研发团队来创新创业,推动更多科研项目来落地发展,促成更多科研成果来转化应用,带动各类创新资源要素向内蒙古集聚。

内蒙古努力营造产业创新发展新生态

当前,内蒙古全区上下贯穿一条主线、办好两件大事,闯新路、进中游,发展势头非常好。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数据显示,1~10月份,内蒙古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11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王莉霞主持召开政府常务会议暨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会议,研究贯彻落实《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2025年重点任务清单,强调要以改革创新为牵引,把新质生产力和科技创新、传统能源和新能源、节能降碳和循环利用融合起来,细化量化指标,加强宣传指导,加快绿色转型,特别要对照自治区党委部署的改革任务,分兵把口抓紧研究,成熟一个推出一个,尽快结出更多实果。

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王金豹表示,内蒙古改革的探索性、有效性需要精准有效的政策支撑。一是坚持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主线,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建设。首先,推动出台内蒙古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实施意见及一揽子配套行动方案,构建了“1+7”政策支撑体系。推动重点行业稳增长政策落实落地,认真落实稀土、焦化、铁合金、锂产业、永磁电机替代、铝产业等系列政策,不断增强政策体系对产业发展的支撑性和适配性。其次,健全促进传统、新兴、未来产业“5+5+6”协同发展机制。巩固提升传统产业,组织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加快焦化、铁合金等行业整合重组,高标准、高水平承接引进先进高载能产业。加快壮大新兴产业,持续完善常态化精准招商和重大项目推进协调机制,积极谋划导入“总部型”经济,提升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发展水平,推动“139”先进制造业集群扩规升级。开展未来产业谋篇布局,抓紧制定促进未来产业发展指导性文件,推动落实低空经济破题开局。

二是坚持以创新发展为根本动力,着力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面对产业发展变革中的新问题、新挑战、新困难,坚持以科技创新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根本动力,努力营造产业创新发展新生态。研究制定内蒙古新技术产业化应用指导目录,提出新材料、电子信息制造等领域58个先进技术方向。强化创新平台支撑,累计创建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259个、自治区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6家、自治区级制造业创新中心5个。加大首台套、首批次培育力度,累计认定技术装备首台套及关键零部件项目231个、新材料首批次项目106个。

三是坚持以企业为中心的根本方向,着力优化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以优生态、强信心为导向,着力构建服务园区、企业发展新机制。深化工业园区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抓好高水平工业园区创建,强化园区功能定位、考核评价、绩效奖励,积极推行“管委会+公司”模式,提升工业园区综合实力和发展活力。健全服务工业企业发展机制,深入实施诚信建设工程和政策落地工程,常态化落实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机制,稳步扩大专项资金“惠企直达”覆盖面,深化落实政金企对接、产供需对接、产教融合等服务机制,为企业发展强信心、增动能。2024年前三季度,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4004户,提前完成年度预期目标,比年初净增225户。

内蒙古成为西部创新转型的典型

内蒙古切实把政策红利变成现实生产力,全区经济保持稳定运行态势。在相约进博·2024内蒙古投资环境推介会上,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华瑞锋表示,内蒙古积极谋划布局未来产业,出台支持未来产业创新发展政策,提出“9大优势型、5大潜力型、3大前瞻型”未来产业发展的总体方向。未来,内蒙古将以更大力度优化完善制造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和要素保障体系,努力打造产业发展“新生态”、营商环境“新高地”,也希望有更多的企业与内蒙古携手,拥抱创业“大草原”,发现投资“新蓝海”,共创产业“新未来”。

王金豹强调,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坚持以系统观念为根本方法,健全行业治理体系建设,智改数转、绿色低碳等整体协同推进中必须坚持一致性的系统观念。一是研究制定内蒙古工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加大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及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开展自治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试点,以点-线-面推动全区数字化转型。全区累计支持数字车间(智能工厂)92个,全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到55.4。二是研究制定内蒙古工业绿色化发展行动方案,通过有序退出炼铁、炼钢、铁合金、电石、焦炭等限制类产能,腾出用能空间700多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00多万吨;支持企业应用先进技术实施节能节水技术改造,水泥、陶瓷、甲醇、多晶硅、铜、铅、镁等15个产品能耗指标达到国家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重点行业能效水效水平显著提升。

2024年,全国“两新”政策实施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积极用足用好国家支持政策,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一是强化政策宣贯,推动全区工业领域企业及时了解国家政策,为更大争取国家支持打牢基础。在全区组织召开乳业、稀土、现代煤化工、精细化工、现代装备制造、铁合金、有色金属等行业数字化转型推进会以及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政策宣贯活动,推动全区各地加强工业领域设备更新项目储备。二是争取国家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项目,共组织申报了2个批次245个项目,其中42项目通过工信部审核,贷款额度113.9亿元,12个工业领域设备更新项目获得国家超长期国债3.676亿元。三是争取工业领域“两重”项目,共组织申报2个批次22项目,13个项目获得国家超长期国债2.5923亿。

实际上,内蒙古立足“内蒙古是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这一战略定位,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集约集聚发展,制造业领域打造形成了稀土、有色金属、新能源装备、新型化工、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集群。下阶段,内蒙古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落细各项政策举措,抓好改革发展各项任务,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将更加强化工信担当,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下功夫、在提升产业韧性上做文章、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上见实效,以“钉钉子”精神不折不扣完成各项改革任务,以深层次改革助推全区工信领域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实践在全区工信系统走深走实、见行见效。根据《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4》在排名上升的8个省份中,内蒙古成为西部创新转型的典型,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第24位,与2023年相比提升4位,进步十分明显。


作者:孟凡君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