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向“新”而行 励“技”图治

中煤新集阜阳矿业探索深部软岩矿压综合治理工作侧记
来源:河北网络广播电视台 发表时间:2024-11-14 15:46
分享到:

“人均掘进工效提高25%,综合掘进成本降低23.6%,全年节约掘进成本749万元;巷道失修率由3.53%降至2.62%,全年节约巷道修护成本4500万元......”这是中煤新集阜阳矿业聚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探索深部软岩矿压综合治理工作中交出的亮眼成绩单。

该矿为全国深部软岩煤矿开采典型代表,巷道处于高地应力、强地压等复杂地质条件影响,导致围岩难以控制、巷道变形大、支护效果差,严重制约了矿井的安全生产及经济效益提升。如何破解这一制约瓶颈?该矿给出了“向‘新’而行、励‘技’图治”的生动实践。

科学施策,超前防治

“要想从根本上做好深井矿压治理工作,必须科学施策,摸清矿压变化规律,掌握巷道变形机理,才能做到找出病根、开出药方、限期治愈。”该矿矿长刘正茂说。

2022年8月,该矿成立了深部软岩巷道矿压治理专班,通过对大量巷道观测数据和顶板离层变形规律总结分析,揭示掌握了软岩巷道强时效、强流变、非对称机理,为矿压治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矿压变形机理,该矿通过建立矿压治理示范巷道,总结出“强支、卸压、改性”支护理念,实施“探、治、护、卸、支、检、监”综合治理措施,并积极推广至全矿各头面,治理模式实现由被动处理向主动预防转变、由措施防范向工程治理转变、由局部治理向区域治理转变。

提及治理效果,该矿一名工程技术人员表示:“通过采取综合治理措施,矿压治理示范巷道最大顶板离层量降低49%,两帮平均位移量降低72%,巷道变形量得到明显抑制,取得了良好的工程示范效果。”

科技赋能,创新驱动

“矿压防治是一项世界性的难题,也是一项长期摸索实践的过程。必须在科技赋能、创新驱动上寻找突破口。”该矿总工程师李虎介绍。

近年来,该矿通过自主科技创新、与科研院校合作等多种形式,实施集团公司首届“揭榜挂帅”科技项目《千米深井软岩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推进地压治理技术体系建设;加强产学研协作创新,坚持“以注保安、以注保产、以注保修”,推广“以孔代巷”应用,向零巷修目标迈进。

基于矿井在煤巷及岩巷支护探索出的成功经验,该矿自主研发“锚网索喷+锚索工字钢吊梁+T型钢梁”复合支护形式,形成了软岩巷道支护技术体系,巷道实现了一次支护成巷,极大的减少了失修巷道存量。

“原回采工作面两巷刷扩需1-3次,需多支巷修队伍进行开帮卧底施工。通过采取复合支护形式,工作面两巷不需要刷扩,仅需1支30人的巷修队伍进行超前加固,减员幅度达47.5%。”谈及采煤工作面矿压帮顶治理效果,该矿综采一队队长徐建春深有感慨。

技术保障,一体推进

“深井地压防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务必强化技术保障,全方位、多维度一体推进。”该矿总工办负责人朱阳涛说。

提升地质保障能力,该矿利用补勘及三维地质勘探资料,超前预测预报,结合断层、三维地质反射波异常区等精准控制,实现地质“透明化”,指导巷道安全掘进。

发挥智能信息监测功能,该矿利用矿压在线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分析锚杆(索)受力情况、巷道深部位移、顶板离层等情况,实现矿压监测动态预警并及时反馈调整支护设计。同时,推广“可视化”验收监管,强化施工质量控制。

着力“四新技术”应用,该矿加快引进应用掘锚护一体机、远距离喷浆机、多功能巷修机等新设备,提高综合机械化水平;优化采区设计,避免了工作面仰采,减少了顶板管理的难度和压力;积极推进“一优三减”,优化生产系统,实现矿井“瘦身健体”,矿压治理之路越走越宽。

随着深部软岩巷道矿压综合治理模式的成功应用,今年,该矿顺利通过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一级矿井检查考核及安徽省智能化煤矿考核验收,推动了企业在高质量发展“新赛道”上行稳致远。(高闯)

编辑:袁海霞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