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东南亚的数字化、全球化浪潮下抓住机会?对中国企业来说,新一轮的“下南洋”带来无限希望,但如何读懂融入东南亚场的多元复杂,也是中国企业必须面对的挑战。继龙头企业及大型电商平台纷纷出海之后,中小企业家也在用更接地气的方式融入东南亚的产业升级浪潮之中。
小步快跑,融入垂直产业场景
11月的10日,佛山元展科技创始人陈晓可再次来到他马来西亚公司META·EX的槟城AI展厅,与同事们紧张筹备这本月的最新数字化沙龙,内容以围绕垂直行业的痛点出发,讨论如何运用中国的数字化服务、借鉴中国现有模式,赋能当地产业发展。企业参与的领域涵盖了当地产业园区、生物医药、电商数字化营销等等。除了长期举办定期产业沙龙之外,元展科技也已经通过联合当地华人行业总会等商协会,举办产业论坛,获得马来西亚大型产业园及商场订单,“这是我们在今年下半年决定全力出海战略后不到4个月通过ALLIN公司资源获得的明显进展,我们这样的内地中小企业正在摸索一条避免内卷,融入东南亚产业生态的数字化服务之路。”陈晓可表示。
元展科技已经布局马来西亚槟城及越南胡志明市的线下展厅,主要通过与当地的本地合作伙伴联手,通过转化率较高的本地展会、商协会活动、长期展厅服务、线上数字化服务等,在今年积极协助佛山、江西等地企业家深度考察本地产业地产及商业消费市场。除了落地展厅外,元展科技META·EX也通过带领10月的建材、生物医药领域商务考察团,与马来西亚拥有40年房地产经验的的开发商NCT集团合作深度商务考察及产业交流会,与NCT高裕轩集团智能产业园达成数字屏领域的合作,并获得槟城sunshine商场展示订单,让AI赋能马来西亚产业与商业,创新更多交互及推广方式。
这是珠三角中小企业小步快跑,通过本地化合作伙伴快速寻找垂直产业应用场景的缩影,也暗合“一带一路”出海的新生态:大企业、大平台带去中国技术与中国模式,随后嗅觉灵敏的中小企以更灵活的服务、更快地相应速度依托更多垂直产业,探索与本地客户、合作伙伴共生共赢的市场拓展空间。
面对“一带一路”新生态,需要“读懂中国”的数字化
10月末,META·EX联合粤港澳大湾区的10多家行业协会、地区商会,以及马来西亚华人行业总会发起建材、家居、生物医药行业的企业考察团,深入考察东南亚商业消费及产业地产市场,并于槟城召集超过10名本地企业家共襄盛会,双方深度交流了各行业商务资源对接的需求,充分交流了行业商机,马来西亚多家本地媒体如光明网等也参与了现场采访报导。值得关注的是,在53年前带领首个马来西亚贸易团访华的前财长东姑拉沙里受邀为这个名为“中马建交五十载,共铸企业出海新征程“论坛暨元展(META·EX)槟城AI展厅落地主持开幕式并发表致辞,为参会各方企业指点了未来宏观方向。
东姑拉沙里演讲中提到,“一带一路”已经成为东南亚基础建设设施推动力,未来一带一路不应仅关注来自中国的投资,更要由所在国特别支持创新型投资。中国则除了投资之外也需要转向产业链出海。他相信一带一路各商会将在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合作上起重要作用,积极应对一带一路的全新生态体系,以适应全新的国际形势。明年马来西亚将担任新的东盟主席国,会有更多区域层面的重大协商出现。
东姑拉沙里为论坛主持开幕式并演讲。
NCT集团总经理林宥宏表示,目前集团是马来西亚十大开发商之一,旗下智慧工业园是首个在马来西亚获得ESG认证的工业园。在产业招商的过程中,用好中国产品和经验是一个关键,由此带来工业园区在环保、效率和技术创新上的提升。同时通过数字化展示与更先进智能化管理,为客户提升体验,并将仿效中国的杰出工业园,在东南亚率先构建服务全面的产业生态体系,包括金融支持、供应链优化、人才培养等全方位增值服务。“这里的许多企业都在阅读中国,期待着中国模式能为它们带来的变化。”在论坛现场以及展厅,体验来自元展AI三面大屏和数字人技术之后,与会的120多名本地企业家纷纷表示,数字化创新可以更多营销方式,用好中国AI、中国商会的资源,相信可为本身业务赋能。
中国数字屏为马来西亚产业园赋能
TrinityData总裁赵崇元(Raymond)在马来西亚及新加坡20多年深耕服务器领域,表示数字化将是马来西亚的新增长点。马来西亚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IcT电子商务对国家经济的贡献为23%,同比增长14.88%。“中国人出门不带现金已经很普遍了,但在几年以前,如果你跟任何一个马来西亚人说,你可以完全不带现金,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但是现在我们也和中国内地很类似了。”
从他的个人观察,疫情过后,电子支付、外卖、电子商务、在线视频等行业都在马来西亚获得了快速发展。华人创办的打车软件Grab成为马来西亚的超级APP,2009年由中国人李小冬创办的Sea,是东南亚最大互联网公司,核心业务线分别是游戏娱乐平台Garena、跨境电商平台Shopee(虾皮)和数字金融服务平台SeaMoney。Touch'nGo在2019年马来西亚政府首次发放电子货币补贴后,选择与蚂蚁数科合作,借助后者ZOLOZ的核心产品eKYC(在线身份认证)技术,完成大量用户的身份认证,从而在这个阶段弯道超车战胜其他对手,获客超过500万,一跃成为疫情后马来西亚最大电子支付平台。这些超级APP背后都有中国科技和中国模式的加持。本地的传统产业、中小企业未来也会非常需要中国技术赋能,参考中国商业模式并加以本地化寻找新的增长市场。
他目前看好柔佛州的数据中心计划,认为更多的电商平台、类似美团的生活服务、在线视频等等都会带来更多的数据化计划,类似元展META·EX这样以AI数字人、智能三面屏的综合解决方案在马来西亚也较为少见,对于企业未来通过数字化营销、获客留资等场景会带来更多的启发。
中国数字大屏正在赋能马来西亚的展会及数字化营销的更多新场景。
商机无限,但更好的融入是“双向融入”
与META·EX联合发起论坛及未来系列合作的沙龙马来西亚华人行业总会负责人是马来西亚拿督暨华人总会署理主席叶福财,他围绕中国企业出海马来西亚的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中国企业本土化挑战,出海的本质是融入而不是单纯卖货。中国产业链未来可以探讨如何在数字化、智能制造、半导体等领域与马来西亚企业共创新市场,走向国际舞台。
NCT集团总经理林宥宏则表示,他们看好未来马来西亚的产业地产发展将持续快速增长,在绿色经济和数码转型的推动下需求显著增加。根据《2030年新工业大蓝图-NIMP2030》,马来西亚政府致力于推动工业现代化,以高科技制造、数字经济、先进物流等为核心,将进一步提升产业园需求。该计划通过税收优惠、绿色技术支持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国际资本和本地企业转型发展。这是中国企业和全球制造企业的新机遇。但是中国企业在融入本地仍然会有不小挑战,NCT高裕轩集团将聚焦品牌形象与服务生态的双重构建,帮助入驻企业在马来西亚拓展市场的同时获得便捷的政策支持、丰富的本地资源以及高效的园区运营服务中。与META·EX合作,是他们探讨如何将中国产品和本地经验的有效结合,打造更好的产业孵化体系和迎接新周期的新生态。本次来自中国的考察团在深度考察NCT产业园后,也充分交流了中国新的出海方向。
中国考察团在NCT产业园进行深度考察及交流。
武汉大学管理和学院院长、佛山归然书院院长、博导程国平则从更具体的宏观与围观展览,阐述了中国中小企业出海东盟的商机与挑战。他认为,中国企业走向马来西亚,一个重要的优势是,“马来西亚对中国感兴趣”。
中国企业,也需要在马来西亚这样一个地理位置位居枢纽、港口条件优越,人均GDP水平及工业化水平与中国接轨,投资政策友好的国家深度融入,无论是出海东盟本地化市场还是从事转口贸易都将更为便利。2023年世界各国人均GDP榜单(IMF版)马来西亚和中国分别位于68和69位,华人人口占比20%以上,华文小学超过1200家。相似的收入水平、语言环境友好,也有助于中国企业借鉴中国经验,更好地在马来西亚市场找到市场需求点和让团队扎根于此。
但是在制造业的产业链水平、基础设施水平、产业工人及技能人才数量等方面,马来西亚均比中国有不小的落差,本地的法律环境、人文环境、商业竞争环境等与中国的差异需要企业家花比较长的时间适应。他表示“双向融入,才是最好的融入”,不但中国企业要帮助当地产业融入中国的全球产业链,也要让自己更好地融入本地产业链,当中包括了合作伙伴本地化、员工本地化、销售渠道本地化。最重要的是“抛弃在中国内地残酷的内卷竞争之风,在马来西亚贡献互利共赢的商业模式”。
作为越南江西商会负责人,胡洋洋是META·EX在胡志明市的合作伙伴。他已经在当地从事超过8年的产业园及商业地产开发,目前正在筹建越南第一个“红星美凯龙”——建材聚合品牌大卖场。他认为通过数字化展示,能帮助当地的建材家居产品展示和营销突破更多时间空间限制。一个新的中国产业链出海的时代,中国不仅仅是做转口贸易,还为需要当地带去更适合当地发展阶段的技术和产能,而且企业真正融入市场后,也会看到更多的产业机会。比如建材在国内由于地产市场低迷很受打击,但是在全球而言,中国建材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品质对标日韩欧洲又有价格优势,由于东南亚国际目前正在大兴基建,与地产相关的中国企业都可以看看出海机会。
其次是在国内消费品牌内卷加剧,但是东南亚随着本地收入增长及更多跨国公司落地带来的新增高收入人群,类似蜜雪冰城、瑞幸咖啡、海底捞、名创优品等迅速占领了用户心智,出现处处排队的盛况。胡洋洋看好类似火锅、茶饮、小酒馆、二次元体验消费等新的品牌在越南大都市及大型产业园配套商圈的可持续商机。
元展科技暨META·EX创始人陈晓可表示:出海最重要的是本土化适配,尊重当地的语言、政策和业务模式。他会通过与本地企业的合作,将内地企业出海以往习惯的从简单的转售、卖货模式拓展到“被集成”。比如,在展会、产业地产、电商等行业解决方案中,数字屏、数字人等标准化产品与解决方案结合,融入当地集团的“被集成”系统,能更好地建立当地技术生态关系。同时,他另一个业务重心是运用好自己的出海经验及本地资源,协助希望出海寻找商机、在内地也最受内卷之苦的产业,如建材家居家电等,链接本地产业资源,做好品牌推广及企业出海的落地营销、投资等服务。
在马来西亚,走过二维码空白的时代,更多政府资源、头部企业以及年轻人的目光投向了数字蓝海更深处,尽管当前网民习惯、数字服务还在初级阶段,但伴随数字应用普及率提升以及年轻一代的更多关注,未来也将产生更多如中国市场中已有的产品类似的服务。中国的数字化建设和实践,无论从技术实力还是应用服务来看,都走在世界前列,数字化服务“出海”也正成为趋势。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