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邢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业经济特别是先进制造业,是其战略的重要支撑。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当今全球的必然趋势。全国各地工业经济发展事业责任重大。中国工业报走进山西电机,看技术改造+设备升级如何为山西电机赶超跨越蓄势赋能。
加大技改投入打造明星产品
山西电机制造有限公司(下称“山西电机”)肇始于1952年,作为一家致力于三相异步电动机开发与生产的老牌国有企业,一直以来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持续加大研发和技改投入,借助科技创新,生产出高、低压高效电机,永磁同步电机,变频调速电机,螺杆空压机专用电机,绕线转子电机以及起重及冶金电机等明星产品,遍销国内百余个城市,出口产品更远销德国、意大利、俄罗斯、比利时等十几个国家。2020年至2022年,山西电机产品销售收入分别达到47058万元、75211万元,88980万元,增速明显。
在现代企业专业、智能、高效和环保的总体要求下,山西电机凭借自身优势,借助智能制造与自动化升级项目,全面展开技术改造,重点围绕铸铝、冲剪、电工、机加工等电机生产核心工序加大技改力度。2020年以来,该公司先后投入3亿多元,完成100多台(套)设备更新及改造。2023年,行业内首次应用、国内首台(套)H355有绕组定子铁心加工全自动生产线正式投入生产,新型生产设备的引入保障了产品的技术质量要求和效率需求,山西电机凭借技改赋能,跑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技术改造给企业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亮眼的数据不仅是产品销量攀升的证明,还折射出了企业通过技改扩能,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的发展信心。现如今,山西电机开发的适应面广、性价比高、符合环保节能发展要求的产品已获得市场的认可,在宝武太钢、包钢、鞍钢等钢铁企业,美锦、山西焦化等焦化企业,以及造纸、基础化工、水泥、光伏、发电等行业的节能技术改造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品牌影响力也因此得到显著提升。
加大研发投入跑出为企服务加速度
在国家“双碳”目标的驱动下,近年来,山西电机不断加大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投入,注重自主创新,着力开发适应面广、性价比高、符合环保节能发展要求的超高效节能电机、高低压高效电机拓展市场,积极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公司主导研发的YE4系列高效电机,效率指标相比老旧产品平均提高了约7%,如果按照年产量1000万千瓦、年运行5000个小时来计算,一年可节约用电量37亿千瓦时左右,YE5系列产品则能节约40亿千瓦时左右。这些创新产品不仅在行业内打响了知名度,赢得了市场的一致好评,更斩获一系列荣誉:YE4高效节能电机被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评为2019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YE4系列、YE5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在2020年、2021年相继被评为工信部“绿色设计产品”、获得“能效之星”称号,并被列为山西省能源革命重点推广产品,进入山西省财政厅、山西省工信厅联合推荐的节能产品推广名录。
为确保生产技术持续更新,山西电机研发投入不断加大,目前,已占到销售收入的3.5%以上,且逐年增长,仅2021年就获得国家各项专利授权33项,总计获得专利数量80余项。
产学研联动上下游产业同频共振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山西电机在加强自主研发的同时,积极与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及国内同行业企业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有效地组织和运用社会资源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通过与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佳木斯防爆电机研究所、太原理工大学、沈阳工业大学等研究院所的技术合作,提升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使企业的整体技术实力始终处于行业前列。
除此之外,山西电机还积极发挥高端电机链主作用,集聚上下游产业,推动电气行业绿色发展。2023年10月中旬,山西电机承办首届电气传动节能技术装备市场对接大会,共同探讨电气传动节能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合作机会。大会集中展示了电气传动节能技术的最新成果,推动行业内的交流与合作,为相关企业搭建一个互相学习、共享资源的平台。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企业业纷纷展示了他们在电气传动节能技术方面的最新产品和技术成果。这些创新的技术和产品进一步推动电力装备行业的绿色转型,为我国电气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会议期间除了产品展示和专家交流外,还举办了一系列的技术研讨会、专题讲座等。这些活动为与会者提供一个深入了解电气传动节能技术的平台,也为行业内的企业提供了一个分享经验、互通有无的渠道。同时,大会还组织参会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和技术交流,促进了企业间的合作与共赢。
历经70载的发展,山西电机一直紧跟时代脚步,通过自主研发,打造中国新型电机品牌,如今更是通过技改扩能,持续为企业赶超跨越蓄势赋能。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