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长城钻探地质研究院积极应对新形势新变化,聚焦科技人才引领这一重点,以人才强企工程为依托,全力实施“引才育新”、“科技兴院”、“提质增效”和“惠民爱民”四大工程,在理念上破旧立新、方式上守正创新、载体上推陈出新,切实让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转起来、强起来、活起来,不断提升企业人才队伍硬实力,为奋进高质量发展和建设一流服务型科研院所提供了坚强的组织和人才保证。
纳新聚力新活力,不断夯实“引才育新”工程。地质研究院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拓宽招才引智渠道,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引才体系,弥补人才断层缺口。地质研究院党委高度重视“育新成才”工程,通过组织新员工参加大庆精神学习、青马工程培训等,助力新员工完成角色转变,树立远大理想,培育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以“严守法律与纪律底线,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主题,为新入职员工上了一堂生动的廉洁教育课,引导新入职员工深刻领会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准确理解全面从严治党治党治企的形势任务,深刻了解廉洁自律的必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和依规依纪依法做事的意识,为新入职员工扣好廉洁从业的“第一粒纽扣”。创新实施“3+2+X”人才培养模式,以技术为锚点,“技术论文交流会”、“气井分析会”等活动为载体,结合技术技能难点、盲点,建立以“青工讲述”、“师带徒”和“点餐式”培训等多种方式结合的培训模式,助力青年科技人才快速成长。近五年来,20余名新员工迅速蜕变为科研骨干,在各自专业岗位上大放异彩。
技能传帮新序列,大力实施“科技兴院”工程。地质研究院充分发挥专家传帮带的技术经验优势,依托科研、生产项目,以开展解决实际生产问题为导向的科技攻关和技术支持。选聘27名二、三级工程师,搭建二级工程师方向引领、三级工程师专业主导、四级工程师辅助的技术平台,实现精准激励和双向选择,调动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青年人才与技术骨干参与重大科技研发项目、揭榜挂帅、申报中国石油青年科技专项和参与集团公司青年科技创新创意大赛等,在实战中“摸爬滚打”,在重大项目中“精雕细琢”,涌现出一批政治素养深厚、理论功底扎实、攻关实力突出的青年技术领头人。建立“以赛促训”常态机制,大力开展“学增智强管理、岗位技能练兵”活动,积极对标斯伦贝谢等国际头部企业和川庆钻探等国内领先同行,查找自身差距和技术短板,通过复制“购置先进软件-集中培训学习-优势技术自有化”的模式,先后购置GR、Techlog、OFM等十余个先进软件,并培养出一批掌握核心技术、作战实力强的精兵强将,打响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全员创效新探索,精准施策“提质增效”工程。地质研究院科技人才组建综合地质室、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室等20余个基层班组,将每个班组作为独立阿米巴单元,编制阿米巴经营模式实施方案,细化权责分工,严格考核奖惩,构建“全员管技术、全员管增效”的管理体系,推动“提质增效”工程取得实效。以“工作室为引领、专家团队为支撑、各级技术人才和全体员工为基础”的全员创新创效体系为指导,针对近年来套变井比例高、压窜难防难控等“卡脖子”技术难题,攻关形成裂缝分级刻画技术、压窜通道识别技术、四维地质力学建模技术等优势技术,保障近两年来威远区块水平井“控变防窜”水平和压裂改造效果显著提升。2024年,三个产建平台顺利完成施工,单井平均测试产量达27.5万方/天,创历年来最高纪录,优质技术支持保障威远区块连续三年稳产15亿方以上,为页岩气高效开发贡献坚实力量。
关爱人才新举措,精心共筑“惠民爱民”工程。地质研究院工会以当好科技工作者“娘家人”为宗旨,施行一系列关爱人才的新举措,建设有温度、可信赖的科技工作者之家。实行党委联系技能人才沟通制度,通过分层次、多渠道、全覆盖的双向沟通机制,加强对科技人才的关心关爱。针对新员工、青年员工开展“一对一”谈心谈话,针对班组建设、员工思想动态开展跟踪谈话,针对员工新婚、生子等重要节点和困难职工开展家访活动,解决员工“急难愁盼”问题。结合“两化一升”、“合规管理”和“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提升科技人才凝聚力和向心力,创造更加奋发向上、和谐互助的科研团体。成立丹心人才服务站,及时、高效、贴心地为全体员工提供政策咨询、职业生涯设计、心理咨询、通用能力提升等服务。建立“民‘声’直通车”,为员工发声增加渠道,让人才倾诉有对象、烦恼有人解,激发科技工作者活力,增强青年员工获得感和归属感。(卢亚亚 王楠)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