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新课程、新课标落地实施,彰显“孔孟之乡•济宁好课”特色品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特色发展,10月23日,山东省济宁市初中新课程(语文)实施推进周活动在兖州区东方中学成功举办。
来自东方中学的高凌老师讲授了七年级的一篇课文《往事依依》。她以深情的导入,迅速将学生们带入了作者的回忆世界。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导学生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感受作者对往事的眷恋之情。教师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积极发言展示,用画笔画下对文字的理解。课堂上,学生们时而深情地朗读,时而静静地思考,时而热烈地讨论,气氛十分活跃。
来自济宁学院附中的韩峥老师向大家展示了八年级《昆明的雨》教学活动。她通过情境教学法创设“现代散文文创馆征集书签作品”的情境,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地感受昆明的风土人情。教师带领学生赏析文章词句,品味作者细腻的笔触和对昆明雨的独特情感。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仿佛置身于昆明的雨中,感受着那份宁静与诗意。
两节公开课结束后,进入评课环节。来自济宁市各学校的语文教师代表纷纷发言,大家各抒己见,从课标的把握、教材的解读,课堂教学核心素养的落实等方面进行了课堂评价。他们认为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运用了情境教学法、小组讨论、大单元教学、跨学科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济宁市教科院初中语文教研员王瑞祥老师指出,两位授课教师以精湛的教学技艺、巧妙的教学设计,为学生们带来了两节生动而富有深度的语文课。各位语文教师要结合所在学校的教学改革情况和校情学情,加强对“济宁好课”的探索;坚持德育为先、因材施教、以文定教的原则,注重学生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引导学生对课文语言进行品味和实践;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注重启发诱导,开展深度学习、学以致用;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走进情境,学会学习,教学评三位一体,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来自济宁市的初中语文教研员和语文教师400多人参加了这场精彩纷呈的语文盛会,大家共同探讨了语文教学的新方法、新举措,为推动济宁市初中语文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孙明阁 文/图)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