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核集团(简称“中广核”)8月7日宣布,全国首个核电工业旅游预约系统正式上线,中广核九大核电基地全面对外开放预约通道。中国核电站正在更大规模向普通公众打开文旅大门,广东深圳、惠州、阳江、汕尾、江门,以及辽宁大连、广西防城港、福建宁德、浙江温州核电基地所在市、区、县集体“亮相”。7日,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名游客组成了“核电工业旅游第一团”在福建宁德发团,开启中国核电工业之旅。他们的体验怎么样?国内外工业旅游发展如何?中国工业旅游还有哪些潜力可挖?《环球时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调查。
“核电基地不再是一个神秘的地方”
“我深刻感受到核电基地不再是一个神秘且高不可攀的地方,而是一个充满魅力、值得游玩的景点。”雷玲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8月7日,她与另外3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旅游体验官组成了“核电工业旅游第一团”从福建宁德出发,游览中国广核集团旗下的核电站。
当日,中广核全国九大核电基地全面对外开放预约通道。“站在88米高的观景台上,俯瞰整个核电站气势宏伟的布局,巨大的反应堆安全壳和气轮发电机尽收眼底。在核能会展中心通过多媒体技术了解中国核电的工作原理以及发展潜力;走进模拟机培训教室,近距离观摩核电站控制系统的复杂性。”雷玲莉向记者介绍了她此次所体验的项目,并评价道:“这种体验非常新颖!尤其是之前对核辐射比较有顾虑,但是旅游现场严密而科学的防护措施,瞬间就打消了这种顾虑。”
中广核集团党群工作部副主任黄超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更大范围、更为深入地向公众开放核电基地,标志着中国核电在工业旅游领域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这一模式将引领更多公众深入了解核电的奥秘与绿色价值。
中国开放核电基地作为工业旅游的创新之举,也引发了外媒的关注。彭博社报道称,中国正在启动一项“核旅游”计划,让公众了解核电对发展绿色能源的重要作用。
公开报道显示,工业旅游发轫于首批进行工业革命的西方国家,并逐渐在全球范围兴起。而核电旅游作为工业旅游的一个特殊分支,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自2017年起,中国分批次推出众多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涉及冶金工业、机械制造、医药保健、食品工业、遗址遗迹、博物馆、能源利用等多种类型。其中,海南省昌江核电科普教育基地2022年入围,首次成为工业旅游示范基地。黄超认为,作为清洁能源,公众对核电仍存在诸多疑虑和误解,发展核电工业旅游,不仅有助于普及核能知识、消除公众误解,还能展示核电技术的先进性和安全性,增强公众对核能的信任和支持。
疫情之后,旅游业快速复苏。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2024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将超过60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将达到6.03万亿元,同比2019年的恢复率为23%。在旅游经济方兴未艾之际,核电开启的工业旅游也迎来了广阔的发展潜力。据记者了解,中广核开发的核电工业旅游与周边景区结合,与所在地文旅成为一体。除带来核电教育之外,还将有力推动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作为特殊的工业领域,黄超也表示,核电工业旅游在发展中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如何协同处理好能源保供、安全生产与核电工业旅游体验之间的关系。黄超说,将设计合理的旅游路线、制定完善的核电工业旅游安全管理制度,来规避工业旅游对安全生产的影响,以达到游客与员工、观光与生产和谐相处。
中国如何发掘工业旅游巨大潜力
虽然中国的工业旅游相较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但中国完备的工业体系以及政策支持,为这一产业的发展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张鹏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拥有规模庞大的工业旅游方面的物质基础,无论是建国初期就开始建设的重化工业基地,还是本世纪以来新兴的高科技生产。中国工业体系完整,地域分布广,工业生产与遗产景观丰富多样,这些都为中国发展工业旅游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前提条件。
湖南省旅游学会分会副会长、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唐健雄在采访中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较早的在政策层面上出台了系列支持措施,发展工业旅游。本世纪以来分多个批次公布了遍布全国各地超过百个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几乎囊括了重工业、轻工业以及高科技各个领域,甚至在近年将核电站也纳入了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的名单。《“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鼓励依托工业生产场所、生产工艺和工业遗产开展工业旅游,建设一批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不过,虽然中国有发展工业旅游的良好基础,但是目前来看仍有待进一步转变观念,充分释放中国工业旅游的发展潜能。
当前中国仍处于工业旅游发展的初期阶段,企业作为工业旅游的重要参与者,其意识还没有完全适应这一特殊旅游形式的需要。唐健雄认为,一些大型工业企业在思想方面没有完全跟上,发展工业旅游的意识仍不到位,致使“工业”跟“旅游”仍然是“两张皮”,两者处于对立而不是统一的状态当中;另外,很多先天条件比较好的工业生产基地,旅游资源还处于分散、孤立状态,开发模式单一且初级,没有得以整合和进一步发掘,还没有充分释放其旅游价值。
唐健雄表示,现在的工业旅游基本依赖于工业遗址的展现,或者是工业企业的展览馆等静态景点,局限于企业历史或者生产工艺过程的展示,与游客的互动不够,游客缺乏参与感。这些都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游客对工业旅游的兴趣。
不过,唐健雄认为,此次中广核开放九个核电基地,创新性与当地文旅结合在一起,打造了一个多层次、全链条的旅游产品,在为企业创收、树立品牌形象的同时,还促进了当地的旅游业和经济转型,形成了双赢局面,这说明中国企业工业旅游的意识正在与时俱进,为中国工业旅游的发展打开一个新的开端。
张鹏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疫情之后,旅游经济蓬勃发展,工业旅游也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旅游与教育、科技和历史文化等结合在一起,将激发这一旅游分支焕发更大的生机与活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