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江苏省泰兴市将在北京隆重举行“2013江苏泰兴·中央企业合作发展恳谈会”,围绕泰兴优势产业、优先发展产业与央企对接洽谈,推动产业实现高位嫁接。
泰兴市委书记张兆江说:“这次活动的组织开展是泰兴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又一体现。通过产业高位嫁接推进泰兴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促进泰兴争当苏中地区转型升级排头兵、融入苏南排头兵和基本实现现代化排头兵三大目标的实现,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融合。”
“一区四园” 打造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主引擎
泰兴市地处江苏中部、长江北岸,位于苏南与苏中的交会点、上海经济圈与长三角产业带交会处。2012年,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下,泰兴市围绕“学赶苏南、领先苏中”的目标,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和园区经济,经济运行稳中快进、逆势上扬。1~10月,国税开票销售、国民生产总值、利税总额、出口创汇总额、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列泰州地区四市第一。
张兆江说:“泰兴经济这几年稳中快进的一个关键原因是园区经济的强力支撑。”2008年,泰兴市委在对全市数十家乡镇工业园区进行梳理整合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调整完善工业园区体制机制的实施意见》,重点打造省级泰兴经济开发区、虹桥工业园、黄桥工业园、城东工业园、农产品加工园。每个园区明确一位市委常委或市级领导任园区党工委书记,以特色产业的发展促进特色园区的建设。省级泰兴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高科技精细化工、医药产业,虹桥工业园重点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与新兴产业,黄桥工业园重点推进机电工业和二氧化碳气体综合开发,城东工业园着力发展环保节能设备和传统机械产业,农产品加工园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和畜禽加工产业。通过对全市乡镇工业园区进行整合,将优势资源和重大项目向“一区四园”集中,形成了企业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约的良好态势。
位于虹桥工业园的江苏宏大特种钢机械厂,原是一家不起眼的钢铁加工企业,经虹桥工业园区牵线搭桥,与一家知名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粒铁、镍铁及碱性球团节能环保炼铁新工艺,有效缩短了炼铁工艺流程,产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该产品广泛应用于宝钢、鞍钢、武钢等国内近百家钢铁企业,并出口印度、巴西、沙特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下了国内炼钢行业节能产品销售额之最,形成15亿元的产销规模。
省级泰兴经济开发区以新浦化工为基础的氯碱化工产业链,关联20多家上下游企业,形成了100亿元规模,拉动了园区特色经济的发展。如今,“一区四园”已形成机电装备、船舶制造、精细化工、生物医药、节能环保设备等特色产品集群,产业优势十分明显。优良的经济结构、完整的产业形态正有效推动泰兴经济由数量型、消耗型、粗放型向质量型、效益型、集约型转变,向技术先进和内涵发展的轨道转变。2012年1~10月,全市规模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176.08亿元,增幅达32.4%,列统企业完成国税开票销售561.74亿元,增幅达18.26%。其中“一区四园”企业的销售额占列统企业销售总额的76.67%。到“十二五”期末,“一区四园”将形成2000亿元的经济规模。
联姻央企 高新技术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2012年,泰兴市连续十二届蝉联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县(市),同时荣获了中国产业发展能力百强县(市)、中国最具竞争力百强县(市)称号。
张兆江说:“科技实力和产业竞争力是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核心。”近年来,泰兴市以产业转型为契机,加快主导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品牌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步伐,大力推进“发展四大新兴产业,培育六大规模产业,打造八大特色产业”的“468”计划,加强与央企、世界500强企业及高等科研院所实施高位嫁接,加快企业由高成本恶性竞争向高科技参与市场竞争转变,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着力推进全市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支柱产业的发展。瞄准“国”字头、“中”字号大企业和世界500强企业,该市先后引进一大批带动力强、辐射性大的项目,与中国交通集团达成江心洲开发建设项目,与中石化达成MTO一体化项目,与中钢研究院达成特钢项目,与中国商用飞机公司达成航空配套项目,与中铝集团达成稀土应用项目,与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达成光电项目等等。
在推进企业强强联手、高位嫁接的同时,泰兴市还着力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目前全市建有省和国家级测试中心与重点实验室4个,企业院士与博士后工作站11家,获省市与国家级科技进步奖84项,建立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个,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0多家,高新技术产品300多项,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企业的比重达42.3%,并连续3届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县市”称号。
目前,泰兴的产业结构逐步由过去的轻纺、服装、食品为主的传统结构逐步向机电、化工、医药、新材料等产业转移。泰兴是国内闻名遐迩的“减速机之乡”,作为核心企业的江苏泰隆减速机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与有关央企和科研院所技术嫁接,将产品研发延伸到风电、水电、核电等高端应用领域。其核电用齿轮箱使我国核电领域的传动装备国产化实现了“零”的突破,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占比达60%以上,年产销20多亿元。
城乡统筹 一体化战略描绘“美丽泰兴”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道路,通过城镇化推动城乡一体化,通过城镇化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具体到泰兴,就是要抓好‘三城四片五重点’战略的落实。”张兆江介绍说。
泰兴原有15个乡镇和1个街道,沿江3个乡镇仅用占泰兴25%的区域面积产出了占全市75%的经济总量;而东部黄桥老区12个乡镇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泰兴市委市政府认识到,没有黄桥老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市的小康。2010年,该市规划制订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城乡统筹发展新路径,加快构建“三城四片五重点”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泰兴主城区、黄桥小城市、虹桥滨江新城,大力建设东、南、西、北四大经济片区和古溪、广陵、河失、新街、宣堡5个重点中心镇。在整活资源的基础上,实行区域化分工,差异化发展。5个重点乡镇按照各自的传统特色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从而形成了一体两翼五中心的新型城镇化体系,促进全市城乡互动与协调发展。
虹桥工业园区(虹桥镇)组建3年来,在实施港城一体化建设过程中提出“一年突变、三年大变、五年巨变”的战略目标,滨江新城通过近年来的建设已形成五纵五横交通框架,铺设了41.5公里的高等级柏油路面,并围绕高端装备、医药原料药、新兴产业和港口物流四大片区定位,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现已吸纳300多个企业,接纳10亿元以上项目15个,亿元以上项目16个,外资重大项目4个。扬子鑫福造船、方泰超纤、香港复盛物流将建成100亿元规模企业。2012年虹桥工业园区新增私营企业214家,实施1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40个,规划总投资147.5亿元。1~10月,园区完成国税开票销售95.74亿元,工商税收2.7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62%与27.2%。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