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孟凡君
党中央、国务院对下一步经济工作部署了一揽子增量政策,充分体现了认真对待企业关切、更大力度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的鲜明导向。10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副、司法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四部门介绍加大助企帮扶力度有关情况。
全过程、各环节,科学引导企业依法合规经营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罗文介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司法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四部门出台助企帮扶具体政策措施。一是精准扶持不同经营主体发展。要着力解决小微经营主体在生产经营中面临的实际困难,持续加大对个体工商户的分型分类精准帮扶力度。要推动平台企业和平台内的商户共同发展、协调发展,抓紧出台引导平台企业发挥流量积极作用、扶持中小微经营主体发展的具体措施。切实帮助具有一定优势的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加快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有力有效减轻企业负担。要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上加大力度,大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推动企业办事由“多地、多窗、多次”向“一地、一窗、一次”转变。要在减轻企业负担上狠下功夫,聚焦重点收费主体、重点行业领域,组织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检查和重点抽查,加快违规收费退费进度,让企业尽快得到实惠。要在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上持续发力,推动修订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三是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针对地方保护、市场分割等问题将出台和实施更有刚性约束的制度措施,加快推进《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修订进程,预防和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深入抓好《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推动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进一步释放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潜力。大力推进市场秩序综合治理,重点整治侵犯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以良好的市场秩序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四是强化对经营主体的要素保障。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将着力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快完善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帮助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问题。市场监管总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创新实施质量融资增信政策,推广以企业技术能力、质量资质等为依据的增信机制,提高小微企业的融资可得性和便利性。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人才引进、融资对接、数字化赋能等一站式服务,切实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提质。
五是坚决维护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加快推动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对民营经济平等对待、平等保护,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落实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按照既要“放得活”又要“管得住”要求,针对妨碍市场公平准入、限制企业跨区迁移等问题,尽快研究提出切实有效措施,回应经营主体关切。深入推进涉企法律法规政策评估清理,全面清理歧视和区别对待不同所有制、规模和地域企业的各类规定。
六是严格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司法部将进一步加强涉企行政执法监督,积极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大力整治行政执法突出问题,加强涉企执法诉求沟通机制建设,加大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办理力度,推动行政机关依法履职、依法行政。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加快出台推行服务型执法具体举措,制定行政执法行为规范,更多运用提醒告诫、行政指导等柔性措施,将服务贯穿于监管执法全过程、各环节,科学引导企业依法合规经营。
在增强经营主体活力方面要推出四项重点措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服务经营主体工作。罗文表示,2024年在增强经营主体活力方面,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要推出四项重点措施。一是引导平台企业用流量帮助平台内商户提升品牌知名度、扩大市场交易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出台《关于引导网络交易平台发挥流量积极作用、扶持中小微经营主体发展的意见》,鼓励网络交易平台企业合理配置流量资源,重点向三类经营主体倾斜,就是农产品经营主体、特色经营主体和新入驻经营主体倾斜,同时结合大型促销等活动加大对平台内企业商户的流量支持,帮助企业商户提高流量利用效率,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充分激发平台内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市场活力。
二是推动将质量信誉作为企业融资依据。着力推动金融机构将企业的质量能力、质量管理、质量品牌等质量信誉要素,纳入对企业的信贷审批和风险管理模型,尤其要为中小微企业量身定制金融产品和服务,在授信额度、利率、融资期限、还款方式方面实施差异化安排,提高企业的融资可得性和便利度。同时推动股权、基金、债券等融资工具组合发力,每年可以实现质量融资增信授信额度3000亿元,这将全面惠及各类企业。
三是对个体工商户实施分型分类、精准帮扶。个体工商户是我国数量最多的经营主体,截至2024年8月底,我国实有个体工商户1.25亿户,占我国经营主体总数的三分之二。个体工商户在稳就业、惠民生、促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市场监管总局将个体工商户分为生存、成长、发展三个类型和名、特、优、新四个类别,将在2024年年底前建成全国统一的分型分类“个体工商户名录库”。在此基础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将会同相关部门在税收、社保、就业、融资等领域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推动地方政府在场地、成本、培训、招工等方面对个体工商户实施精准帮扶。
四是加快制修订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相关重点标准进程。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能够有效拉动投资、促进消费,为企业提供广阔市场发展空间。2024年以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围绕“两新”行动,安排了130项标准制修订任务,目前已经完成74项。接下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将深入实施标准提升行动,加快推进标准的研制进程,重点升级能耗排放技术标准、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加大回收循环利用标准供给,切实以标准提升牵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不断优化对各类经营主体金融服务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持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金融支持,不断优化对各类经营主体金融服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丛林介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期围绕助企帮扶出台了一系列举措,重点是要打通小微企业融资堵点和卡点,优化营商环境,畅通融资渠道,力争做到服务不减、价格更优。
第一项措施,优化无还本续贷政策,帮助经营主体缓解资金周转困难,政策适用范围不仅包括小微企业,同时还阶段性地扩大到中型企业。需要再强调的是,符合条件的续期贷款不能单独因为办理续贷这个因素下调贷款分类,银行要加强风险管理,综合考量借款人的履约能力、担保等因素,合理确定续期贷款的风险分类。
第二项措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建立了支持小微企业的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核心是在区县层面建立工作专班,搭建起银企精准对接的桥梁。在企业端,全面了解辖内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做到“心中有数”,精准帮扶,切实解决企业的融资困难。在银行端,疏通信息传递和资金传导的堵点和卡点。希望依法合规经营、有真实的融资需求、信用状况良好的企业,都能通过这个机制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而且资金没有中间环节,是直达的,融资成本也是合适的。
第三项措施,进一步发挥保险的保障作用。在工程建设、外贸出口等相关领域,推动履约保证保险、关税保证保险来替代保证金,2024年上半年已经帮助了52万家企业盘活存量资金,减少资金周转压力。同时,推动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采用“信用保障+保单融资”综合金融服务的方式,帮助众多出口企业减少后顾之忧。
第四项措施,完善尽职免责制度。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关键,就是要给基层的信贷人员松绑减负,营造尽职免责、鼓励担当的积极氛围。所以,近期对于原来的普惠信贷尽职免责通知作了进一步修订,明确了各类免责的情形。对于基本履行了岗位职责,仅有轻微过失的人员,可以减责或者免责。目前,很多银行都已经按照监管要求,细化并且完善了内部规定,免责人数和比例都有上升。
丛林表示,监管工作更加突出精准监管。在依法监管、全面监管的前提下,对于服务小微企业等普惠金融领域一般性、操作性风险,会更多采取政策指导、风险提示、督促整改等柔性包容的监管措施,寓监管于服务,让监管更有温度,提高金融机构落实助企帮扶政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