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由国家能源局华北能监局、北京市发改委、城管委、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会、通州区政府、锡林郭勒盟行署、国家电网华北分部共同举办的北京城市副中心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签订绿电合作协议暨锡盟特高压二期新能源入市交易启动会成功召开,标志着锡盟特高压二期40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成为全国首个跨省区特高压“点对点”绿电交易,全国首个跨省区特高压沙戈荒大型风光基地绿电交易项目,本次绿电交易有力促进了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也为全国深化电力交易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促进能源四个革命贡献了内蒙古智慧。
会上,城市副中心管委会、通州区政府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正式签订了《绿电合作框架协议》,北投集团、北京国际度假区公司、北京地铁分别与锡盟特高压二期业主代表绿电交易协议。国家能源局和国家电网有关部门单位领导,各主办单位负责人出席并致辞,北京市有关用电企业、锡盟特高压二期项目业主代表参加会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推进水、能源、交通等领域价格改革”、“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等,为进一步全面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指明了方向。锡盟近年来依托优质风光资源,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紧抓快干推进新能源建设”的部署要求,坚持就地消纳、跨省外送并举,大规模开发、高比例应用新能源,到2023年底新能源并网装机1971万千瓦,居全国地市级第三位,年发绿电378亿度,居内蒙古首位。建成锡盟至山东、锡盟至江苏两条特高压通道,胜利至张北通道即将投运,2023年向北京、华北和华东地区送电812亿千瓦时,绿电占比达到31%,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受端省份优质绿电供给作出重要贡献。
为深入电力市场交易体系改革,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在促进绿电消纳、节能降碳的作用,去年以来,盟委、行署按照《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提出的“在严格执行跨省跨区送受电优先发电计划的基础上,鼓励以市场化方式开展外送电力中长期交易”的要求,坚持以市场化思维,多次研究新能源入市交易机制、交易思路,组织对接国家能源局华北能监局、国网华北分部和北京电力交易中心、首都电力交易中心、天津电力交易中心、江苏电力交易中心等交易机构,商请推动开展特高压配套新能源市场化交易,同步对接争取北京、天津、江苏、山东、河北等受端省市支持,多方推动破解市场化交易壁垒,建立适应新能源大规模消费需求的市场交易机制。
在积极协调推动下,促成国家能源局华北能监局组织各方专题研究锡盟绿电入市交易有关事项,2024年8月份正式下发通知,确定在保障跨省跨区优先发电规划计划落实的前提下,锡盟特高压二期新能源项目可参与京津冀电力市场化交易,通过市场主体双边协商、集中交易等市场化方式形成中长期交易价格,充分体现绿电的电能价值、环境价值,在促进受端省份绿电消纳和产业转型的同时,提高新能源业主发电效益、经济效益,实现发用两端共同受益。9月10日,锡盟能源局会同国网华北分部、北京电力交易中心组织锡盟特高压二期400万千瓦新能源6家企业完成了首笔与北京和天津跨省跨区绿电交易,交易电量为0.96万千瓦时,平均结算电价约0.37元/度,较原上网电价0.2829元/度,上涨约0.09元/度,涨幅约30%,6家企业合计增收885万元。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