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由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举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系列主题信阳专场新闻发布会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中共信阳市委书记蔡松涛出席会议,介绍了信阳市老城区绿色崛起书写‘两个更好’信阳路径。信阳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杨进,信阳市委常委、秘书长于海忠,信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郑云,信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袁钢出席会议。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系列主题信阳专场新闻发布会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 张慧芳 摄
拥有902万余人信阳市老区,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信阳,提出“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重大要求,信阳市在加快老区振兴,加速绿色崛起,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
牢记领袖嘱托,明晰践行“两个更好”信阳路径。进入“十四五”特别是党的二十大以来,信阳践行“两个更好”重大路径,明确鄂豫皖省际区域中心城市、豫南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长三角大湾区产业协同创新区三大定位,在思想观念、营商环境、基层基础三个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上,突出产业绿色崛起、花园城市建造、乡村振兴扛旗、交旅文创出彩、品质生活引领五个着力,进一步明晰了实现“两个更好”的发展思路。近年来,信阳市的公路、航空、高铁、内河航运等一批结构性项目建设,在豫东南高新区全面拉开,各项改革深入推进,老区信阳发生着有目共睹的变化。
聚焦产业绿色崛起,强化“两个更好”坚实支撑
绿色崛起靠产业。信阳市装备制造、绿色家居、电子信息、绿色食品、时尚纺织、生物医药六大产业集群不断做优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占规上工业的62.8%、66.6%。在新质生产力培育上,明阳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万华生态板材绿色家居产业不断壮大。建成14家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载体,落地4个院士工作站,大别山实验室正式挂牌运营,科创动能不断增强。苏信对口合作走深走实,中亿丰苏信合作绿色智能制造产业园等20个项目落地开工。豫东南高新区32.7平方公里启动区骨架路网建成通车,第一批标志性产业项目顺利建设,加速形成绿色集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着力花园城市建造,优化“两个更好”生活空间
信阳市秉承“把城市轻轻放在山水之间”的理念,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建设花园城市、青年发展型城市,让城市成为美好生活的载体、青年人集聚的福地。在规划赋能城市建设,科学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上,中心城区浉河休闲带、高铁CAZ片区、科创新城片区、职教新城片区等“一带三区”建设有序推进,路网、绿网、水网“三网同构”便民利民,海绵城市示范市建设任务高质量完成,城市综合承载力大幅提升。
据了解,五年时间,信阳市中心城区打通54条断头路,信阳全市改造老旧小区1001个、新改建街头游园209个、新增绿地893.4公顷、绿道91.2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36.5%,空气质量连续多年居全省首位。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夯实“两个更好”深厚基础
毫不放松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精准开展动态监测,强化志智双扶,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2020年脱贫摘帽以来,信阳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达到9%。系统谋划实施乡村振兴“十百千万”工程,第一批51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基本建成,优质稻米、弱筋小麦、茶叶、油茶等6大主导产业和花生、中药材、食用菌等6大特色产业持续壮大。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110亿斤以上,占河南全省近10%、全国近1%;油茶种植面积140万亩、年综合产值43.3亿元;茶叶种植面积216万亩、总产值161亿元,信阳毛尖品牌价值稳居全国前三名。
深化交旅文创融合,塑造“两个更好”出彩亮点
信阳市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优势再造战略,把发展文旅产业与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相结合,在“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中叫响“美好生活青春信阳”文旅品牌。建成900公里红色大别一号旅游公路,明港机场通达全国8个大中城市,淮河航运通江达海,南信合高铁、京港高铁、潢川机场项目前期工作也在加快推进,立体交通更便捷。聚焦构建“1+6+N”文旅体系,即1个“集结青年营地”,“慢摇鸡公山、茶饮南湾湖、听海星宿川、邂逅浉河烟火、沉醉诗画郝堂、研学大别红营”共6个旅游目的地,串联全域N个旅游场景,带来更多沉浸式体验。茶旅融合、红旅融合、交旅融合,在做好“旅游+”和“+旅游”文章上,推动茶、菜、水产业深度植入文旅业态,实现融合发展。
据悉,今年1-8月,信阳全市接待游客4062.9万人次,实现综合旅游收入2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7%、9.6%。
注重品质生活引领,增进“两个更好”民生福祉
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夯实美好生活之基。高考成绩继续领先河南全省,空军招飞连续多年居全国地级市前列,高校数量达到9所,信阳师范学院成功更名大学,雷山匠谷产教融合示范区现已建初具雏形,老区教育品牌越擦越亮。
高质量建设3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和2个省级区域中医诊疗中心,三级医院从1家增至17家,王俊院士工作站落户该市中心医院,真正把更多优质医疗资源送到群众家门口。
大力实施“雁归来工程”“万名学子回归工程”,近年来39.6万名在外老乡返乡发展、6.3万名高校毕业生来信就业创业,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把信阳作为成长成才和发展的福地。推广农村养老“戴畈模式”、“汪桥经验”和“林湾做法”,幸福家园等康养生态重点项目顺利推进,一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张慧芳)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