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工业是强国之本,文化是民族之魂。工业文化镌刻着城市印记,澎湃着创新创业精神,演绎着传统与现代的兼容并蓄,引领着全社会的审美潮流。北京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先驱,是新时代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见证了中国百年工业的波澜壮阔。积淀的深厚工业文化,是北京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更是国家工业文化的先进典范。
9月20日,2024北京文化论坛专业沙龙“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 引领生产生活新潮流”在北京举办。会上,北京市经信局首次对外发布《北京工业文化体验地图》,重点呈现100个体验项目,引导公众回望百年工业历史,体验北京工业文化潮流。地图分工业之根、工业之魂、工业之美、工业之潮、工业之智五大板块,按照流金岁月、匠心传承等十大工业文化打卡主题,向全社会推介100个工业文化体验项目。
“北京作为国家首都,经历了从消费型城市到生产型城市、再到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升级转变。”北京市经信局局长姜广智说,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代工业人前赴后继,开拓创新,为中国工业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积淀了深厚的工业文化。
体验地图设置五大板块
体验地图推介百个项目
本次沙龙首次系统阐释了北京工业文化内涵——
百年历史扎下工业之根。从清末民初京西煤矿隆隆作响,到首钢、燕化、751勇挑社会主义建设大梁,再到中关村屹立信息产业时代潮头,一代代工业人前仆后继,一片片厂区拔地而起,为北京留下了大量工业遗产,形成了宝贵的城市记忆。
辉煌成就塑造工业之魂。从落后追赶到创新引领,北京工业人挥洒汗水,奉献青春,诞生了首台黑白电视机、首个晶体管、首台国产小轿车、首块柔性屏等多个中国“第一”,直到今天,这股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依然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行。
古今融合沉淀工业之美。传统匠人精雕细琢,炼就了美轮美奂的“燕京八绝”,现代制造精益求精,推出了富有科技感的高端芯片、人形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历史与现代对话,传统与创新碰撞,展现了北京工业的独特魅力。
创新求变开启工业之智。大国重工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全方位改变了工业形态和生产方式,北京工业迎来“新制造”变革。车间变得越来越“聪明”,工厂正在成为年轻人向往的创业之地,一批引领数字消费的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为北京城市发展持续注入新活力。
文产共生激荡工业之潮。工业与创意融合碰撞,废弃的车间、传统的厂区变成了充满现代艺术气息的文创空间,汇聚了最朝气蓬勃的人群和交互迸发的灵感,焕发出新的生机,引领时代风尚。
姜广智介绍,未来北京市将把工业文化作为推动各领域现代化的引擎和抓手,进一步加强工业遗产整体性保护和利用,推进分级分类保护,让市民尤其是年轻人近距离、更直观地走进工业文化;同时,进一步加强工业文化体系研究,深挖工业文化资源价值,讲好北京工业故事;进一步弘扬北京工业文化精神,加快培育世界一流产业、一流企业、一流品牌。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