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9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信部)会同公安部、应急管理部等多部门,对最新修订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进行公开征求意见,这次新修订的标准,旨在提升电动自行车产品的安全水平,促进行业的规范化发展,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通过优化电动自行车防火阻燃、塑料重量占比等技术指标,降低火灾事故风险;减少非法篡改行为,减少超速引发的交通事故;动态安全监测,提高车辆安全性;提升续航里程,便利消费者使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这次《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公开征求意见将持续1个月,将根据收到的意见对标准文本进行修改完善,加快推动审查、报批等工作,争取尽早发布。“新国标”正式发布之后,会给予生产企业6个月的过渡期,用于设计、生产新产品。此外,还多给了3个月的销售过渡期,便于商贸流通企业消化按照老标准生产的库存车辆。
满足消费者需求 “放宽限重”标准
与现行标准相比,这次的“新国标”在多个方面做了显著的改进与提升,尤其是放宽限重至63kg允许了铅蓄电池的使用,进一步提高了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据悉,多年来,电动车新国标严格限制电动车的整车重量在55kg以下。许多消费者和行业从业者呼吁放宽限重标准,以满足在安全性、续航能力、载重需求等方面的需求。
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就《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主要修订内容进行说明时表示,铅蓄电池化学性质稳定、价格实惠、还具有较高的回收利用价值,深受广大电动自行车消费者青睐。但是铅蓄电池也具有能量密度低、体积大重量重等缺点,特别是考虑到近年来消费者生活节奏加快、出行半径扩大、充电不够便利等因素,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希望电动自行车充满电后续航里程能够达到70公里以上。按照现行标准中55kg的整车重量限值计算,使用铅蓄电池的车辆续航里程只能达到40公里左右,与消费者实际需求存在差距。
“适当放宽铅蓄电池车型的重量限值,将有助于满足广大消费者增加续航里程、减少充电频次的需求,为百姓提供性价比更高、更加实用的产品。”该负责人表示。
业内人士表示,从市场的角度来看,这一政策调整无疑是对行业发展释放的积极信号。放宽限重不仅可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还能够扩大市场规模,带动相关产业链的投资与消费增长。尤其是在电池技术的选择上,消费者将有更多元化的选择,铅蓄电池、锂电池等不同技术路线将共存发展,为市场提供更多可能性。
解决行业痛点 提升安全水平
“安全”是新修订的标准的最重要的原则,所有的调整和强化,都是围绕安全性展开的。这一系列政策调整,不仅着眼于提升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性,还在引导整个行业朝着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上述负责人表示,近几年发生的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事故中,很多的起因都是电动自行车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出现温度异常,但使用者没有及时发现,未能第一时间切断电源,导致引发火灾甚至爆炸。
此外,电动自行车被盗也是困扰消费者的重大痛点。为提升电动自行车主动安全性能,本征求意见稿增加了北斗定位和动态安全监测的要求和方法。
上述负责人介绍,本次标准征求意见稿规定了电动自行车通信模块应具备向电动自行车管理平台发送动态安全监测信息的功能。为确保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得到有效保护,征求意见稿一是明确了通信模块应采用TLS加密,确保未经授权的平台无法接收车辆发出的动态安全监测信息;二是规定了接收信息的电动自行车管理平台应符合我国关于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三是在资料性附录中,给出了电动自行车管理平台功能的示例,指出平台应具有系统安全与隐私保护设计。目前,我国已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多部相关法律法规,各类数据平台都需要严格遵守和执行,完全能够确保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得到有效保护。
不仅如此,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征求意见稿中,明确了进一步提高电动车防火阻燃性能的要求,限制非金属材料比例,尤其是塑料件的使用。这些改进措施无疑更加巩固了铅蓄电池在安全性方面的优势。
随着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的逐步落实和放宽限重政策的实施,铅蓄电池将继续在电动自行车市场中占据重要位置,推动行业更加安全、高效、可持续地发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