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砀山:一座红色城市闪亮的双拥名片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4-09-11 17:07
分享到:

烈士陵园,红色基因世代传承;黄河故道,双拥传统赓续发扬。国防教育一条街,双拥一条街,双拥主题公园,双拥精神堡垒宣传标志牌55处,固定双拥口号标语66条,处处都有亮眼名片。革命老区、兵员大县、优抚安置大县;先后7次被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命名为“安徽省双拥模范县”,连续三年退役军人工作在市级获得优秀位次……这些都是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爱我人民爱我军”的时代新篇不断续写。

近年来,砀山县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始终坚持把巩固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以实现军民深度协同为核心,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军地互动、全民参与”的新时代“大双拥”格局,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符合时代特点的拥军优属新形式、新举措,走出了一条富有砀山特色的双拥之路,“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永续传承。

弘扬英烈精神,用心用情做好褒扬纪念工作。

赓续血脉,红色基因代代传。利用红色资源赋能国防教育,构建“一中心一故居两展馆三园”红色传承发展格局。以县烈士陵园、孟宪琛故居、王学风纪念馆等红色传承教育阵地为主线,打造红色研学点,让广大干部群众切实感受红色历史、接受红色熏陶、传承红色文化,深入激发爱国拥军情感。按照“应迁尽迁、集中管护”的原则,重点对该县县级以下英雄烈士纪念设施进行集中整修,实现应集中尽集中、应修缮尽修缮,在各镇(园区)的大力配合下,2022年以来,该县共开展两批烈士墓集中迁移安葬仪式,高标准提升改造县烈士陵园,精心设计新建烈士英名墙。该县960名烈士,57名合葬烈士墓就地整修,其余903名烈士全部集中安葬管护,从根本上改善了该县烈士纪念设施整体面貌。高质量举行清明节、9·30等重要时间节点烈士祭扫仪式,全县每年参与祭扫活动达万余人,大力提升英雄烈士纪念设施红色教育功能,营造了崇尚英烈、学习英烈、捍卫英烈的浓厚社会氛围。

深挖红色资源禀赋,全力激活“红色基因”。高标准建设双拥主题公园、双拥文化广场、国防教育一条街,在主要路段、醒目位置设立永久性双拥标志牌,打造该县双拥创建“新地标”;目前,该县国防教育一条街已经成为广大干部群众、青少年的双拥、爱国教育主阵地,被县委县政府列入县“两会”代表、委员的观摩点,县人武部把该阵地列入新兵入伍“第一课”、“必修课”。使双拥氛围不断浓厚,双拥意识日益提升。积极申请县光荣院(市光荣院二院)中央预算内标准化建设1500万元项目,大力推进全县红色传承示范区建设。

大力开展先进典型、模范人物的培养和选树,将参战退役军人、荣获二等功以上表彰和获得省部级、战区级或二级以上表彰和其他符合条件的退役军人名录和事迹载入地方志年鉴。近年来,选树被县级以上表扬的优秀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之星65人,全部纳入退役军人先进典型“资源库”,还有1人被表彰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

树牢服务宗旨,确保优待政策落实到位。

优化服务,尊崇尊重氛围浓。“亮证就可以免费坐公交,真是太温暖了。还有语音播报‘老兵,您好’”退役军人宋远飞激动地说。在砀山辖区,现役军人、军队文职人员、退役军人和“三属”免费乘坐公交车的政策一经发布,备受好评。

一直以来,砀山县用心用情服务,当好了暖心“娘家人”。县、镇、村(社区)三级189个服务中心(站)全部建成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打造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全员、高效运行的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网络。出台文旅、教育、医疗等多项暖心贴心惠军措施,发布优待项目清单3批,截至目前共计筛选吸纳十大行业569家企业、门店、民宿加入社会化拥军联盟,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提供优先、优质、优惠服务,实现了城乡全覆盖,让拥军服务更有深度,更有厚度,更有情怀,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军人的崇高敬意。精准落实安置优抚政策,退役军人接收率、安置率、满意率均为100%。

及时足额发放各类抚恤补助金及生活补助金、大学生一次性奖励金、义务兵家庭优待金。扎实做好优抚数据的年度确认工作,确保优抚对象数据真实、准确,优抚对象核查率达到100%。

同时,强化“政企共建”融合,与砀山农商银等金融部门联合推出“拥军优贷”系列金融产品等特色服务品牌,以退役军人信誉为保证,提供创业金融服务。在全县范围内联合农商行开展市场主体大走访活动,累计走访退役军人市场主体230余家,宣传退役军人创业贷款、税收等相关政策,目前已为56名退役军人提供了2300余万的创业贷款。

深化双拥共建,不断增进军民鱼水情。

强化引领,初心如磐共奋斗。深挖红色资源,将砀山籍抗战老兵、抗美援朝老战士等鲜活战斗故事和革命史拍摄成专题片,“共和国记忆·砀山老兵”、“致敬!抗美援朝砀山籍老兵”、“砀山红色记忆”等,该县双拥歌曲《梨乡拥军情》影响面广泛辐射,砀山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发布会在砀山县电视台、融媒体中心进行现场直播,营造了支持国防、建设国防、巩固国防的浓厚氛围。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李防震,永葆本色,发展路上不忘初心,牢记宗旨,无私奉献,不计回报,热心公益事业。高质量做好辖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带头创业,大力支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积极帮扶困难退役军人,赢得良好社会口碑。一时间,尊崇之花开遍梨都砀山,学习英雄、崇尚英雄、争当英雄蔚然成风。

如今,全县126名“兵支书”“兵委员”,用热血和奉献兑现着军人的铮铮誓言,用实际行动书写乡村振兴“新画卷”。

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全县成立了退役军人“红耀江淮”志愿服务队、221支县镇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队6000余名志愿者,围绕走访慰问、调解帮扶、国防教育、政策宣传、治安巡逻、文明创建等,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传递正能量,展现了退役军人的良好形象。

此外,组建了砀山县退役军人“红耀江淮”红色宣讲志愿服务队伍,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开展宣讲活动30余场次,受众达万余人,“最可爱的人”正努力成为“最有用的人”。

军地同心,浇开双拥幸福花。每年“春节”、“八一”两节,对驻宿、驻砀部队、怀远荣军医院和桐城疗养院进行走访慰问,发放慰问品和慰问金20万余元;出台关于《带编入伍》、《随军家属考编》、《现役军人子女入学》等一系列双拥文件,认真贯彻落实《退役军人保障法》、《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等政策法规,依法按规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

砀山县还深入开展“情系边海防官兵”拥军优属活动,通过精心组织的慰问和丰富多彩的演出等形式,向边海防官兵送去了深厚的温暖与关怀,进一步营造了军民团结、共同发展的双拥浓厚氛围。

红色热土,鱼水情浓。在这片有着双拥光荣传统的红色热土上,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在赓续传承,一曲曲动人暖心的双拥赞歌在不断奏响。

新时代,砀山县坚持用“统一认识讲政治的高度、政策解读雷厉风行的速度、精准服务扎实推进的力度、真情服务做到闭环的温度”标准为军人军属做好服务,继续谱写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新篇章,让“红色基因”浇灌的双拥之花越开越艳、永放光芒。(张建军)

编辑:袁海霞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