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杏”福花香,“醉美”唐汪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4-09-11 06:16
分享到:

临川东乡唐汪镇有“陇上杏花第一村”的美誉,每年三四月这里形成“十里杏花”长廊的美景。

唐汪的杏花历史悠久,这里有很多老杏树,见证了唐汪400多年的杏树栽种历史。在这里不但田边地头随处可见杏树,就是家家户户的庭院中也几乎都有栽种,因此流传着“家中无桃杏,愧为唐汪人”的说法。

阳春三月,唐汪的杏花开了,她像蜻蜓的翅膀,又像翩翩的蝴蝶,薄如蝉翼的花瓣,细如丝线的花蕊,如烟似霞,如雪如玉,恰如“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还有的杏花像喝了酒似的白里透红,又似“杏子稍头香蕾破,淡红褪白胭脂涴”。她轻盈、柔美,微风吹来,漫天飞舞,一片片花瓣旋转着从空中飘落,“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代词人宋祁以拟人手法,用一“闹”字,将杏花闹春描绘得活灵活现。

每年的清明节前后,唐汪上万亩杏花同时绽放,成了杏花的海洋,像是一条粉色的彩带,犹如中国的水墨画,但又比水墨画更加丰富多彩。同时高低起伏、参差错落,气势如虹、蔚为壮观。走进杏花林中,会邂逅“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温情,恍若置身于铺锦流霞的仙境一般。同时还会让人感受到“满阶芳草绿,一片杏花香”“疏疏晴雨弄斜阳,凭栏久,墙外杏花香”的氛围。站在杏树下,让洁白柔软的花瓣扑打面庞,仿佛是在电影里一样,是何等浪漫。赏花人顾盼流连于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中,恨不得用相机定格所有美好,在记录下美丽瞬间的同时,也把自己的感动和愉悦之情留给每一棵杏树、每一幅相片,这是春天给我们最热烈的请柬,“四月杏花正当时,不负春光不负卿。”

杏花虽红不过桃花,艳不过牡丹,清不过荷花,不如玫瑰艳丽,没有兰花的幽香、桂花的香浓,但她平常得接地气,朴素淡雅,典雅庄重,低调自信,潇洒从容,娇美而楚楚动人,含蓄内敛而妖娆妩媚,阳光下的杏花是绚烂的,月光里的杏花又带着仙气,陆游笔下的杏花有烟火气:“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王安石笔下的杏花又是那么的清高:“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杏花的寓意丰富而深刻。杏花的杏谐音“幸”,她是幸运之花、幸福之花。形容一个女人外表的美,尤其是一双眼睛漂亮,有杏眼之说;古代有个词叫杏脸桃腮,是形容一个女子面容姣好。杏花和富贵、仕途、皇家紧密相连,《红楼梦》中探春抽到“日边红杏倚云栽”,暗示她将成为皇帝或者皇室的妃子;《甄嬛传》里经典台词:“那年杏花微雨,你说你是果郡王……”杏花还承载着人们对于新生、希望等无限期许,在梵高的画作中,宁静的奶油色杏花象征着画家对生命纯洁本质的憧憬与赞叹。杏坛可不是一般的讲坛,是孔子授课的地方。在唐朝每年春天进士及第,都要在长安曲江边的杏花园宴请新进士们,被称为日边红杏,读书人都以能够进杏花园为人生快事,是平步青云,志气得抒的象征。“杏林”指中医药界,是赞美行医救人的医护工作者。

唐汪土壤多为冲积形成的黑红土和沙壤土,土质肥沃,渠水自流灌溉,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尤其是略含盐碱的红砂土,极适宜杏树的生长,自明清以来这里逐步发展成盛产杏子的好地方。可过去杏花只是藏在东乡大山深处的原生态景观。最近几年,县委发现小杏花蕴含着大商机,可以杏花为载体,依托景区旅游,实现特色林果种植、民俗采摘体验、乡村旅游发展的深度融合,愉悦了游客、增加群众收入,就这样,昔日的穷乡僻壤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当地群众迎来了“最美花季”,如今杏花开放的季节,当地人的脸上洋溢起了笑容。

每年杏花盛开后,也就离杏子成熟的季节不远了。“春天杏花满园,盛夏杏儿飘香”。中医认为,长期食用杏子,具有润肺止渴、清热去毒、美容防癌等功效。再加上,唐汪大接杏以个大、皮薄、肉厚、味美而著称,重达三两多,含糖量高达5%~15%,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有“天水的苹果安宁的桃,唐汪川大接杏是一宝”之说。用手轻轻一掰,杏子便一分两瓣,咬一口,甘甜的汁水流满嘴角,质厚松脆、甘醇无比、香甜爽口,纤维还少,杏肉和杏核分离得利索,那酸甜的味道便沁人心脾,回味无穷。

近年来,唐汪镇着力培育“杏花经济”,大力实施唐汪田园综合体产业园规划,新增杏树种植千亩,形成月月有项目的旅游产业全链条,让唐汪的杏林真正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杏”福产业。

作者:福州市作家协会苗向东

编辑:袁海霞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