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沈鼓坚持科技自立自强 推动企业新质生产力

作者: 郭宇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4-09-04 16:22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郭宇

“新质生产力作为当代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着经济社会的变革,为应对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挑战,企业探索打造新质生产力。”沈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首席行政官王铁夫在2024寻找中国新质生产力标杆专题研讨会上表示,企业需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打造确保基业长青的可持续动力。

他说,多年来,沈鼓不断引领行业创新和技术进步。承担并完成流体机械新型节能与系统智能调控技术等多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实现数千套大型压缩机能耗降低5~8%,通过节能每年可减少碳排放近400万吨。

沈鼓集团是中国大型压缩机领域的龙头企业,上游业务包括原动机、齿轮箱、密封、轴承等新市场和新业务。下游业务包括开辟节能环保、氢能、储能、海工装备、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金融服务、气体运营等业务。企业积极发挥“链主”作用,拉动我国压缩机产业链、供应链整体进步。压缩机产业链包括,阀门、仪表、干气密封、齿轮箱、控制系统还有其他配套工业设备等及压缩机产业园区的建设。研发设计、运营管理、加工制造、营销服务都全程数字化。

沈鼓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打造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换。坚定不移地践行自主创新战略,将创新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提升科技成果产出能力,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市场竞争优势。

目前沈鼓已经在高效节能、减振降噪、先进工艺与智能制造、新材料开发与应用和智能控制五大核心技术领域取得了多项突破性的成绩。沈鼓集团已具备150万吨乙烯、天然气长输管线、11万空分、140万吨/年PTA、2000万吨炼油、大型风洞、大型煤化工、150吨往复式压缩机、核电站用主泵等一批重大国产化装备的研制能力。

“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具有创新活跃、技术密集、价值高端、前景广阔等特点,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提供了巨大空间”,王铁夫说。

沈鼓集团聚焦产业结构调整和战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布局。在清洁能源方面加速核心装备研发。在天然气领域开发海上平台,油气田上游、大型LNG等多种核心装备。

在新能源领域积极在石化、煤化、天然气、焦化等产业进行布局,储能领域加快推进了10~300MW不同功率等级、各种工艺路线压缩空气储能压缩机产业化的推广。

在碳捕集利用方面沈鼓推动了国产化产品的研制进程,已经完成了多套CCUS装置用压缩机国产化的研制,并推出了系统解决方案,积极开展设备节能诊断、升级和改造服务,提供更加专业的能耗系统解决方案。

王铁夫表示,近年来企业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数字化赋能企业经营发展为着重点。沈鼓数字工程实现了生产计划排程,生产计划准确率由70%提升至95%,提升设备管理数字化水平,核心设备OEE提升16%。并建立以CRM为核心的营销服务一体化平台。

沈鼓采用先进“制造+服务”的新型经营模式。打造设备远程在线监测和全生命周期运维服务于一体的“沈鼓云”智慧服务平台,为万余台关键核心动设备提供设备远程监测和故障诊断服务,实现设备“安、稳、长、满、优”运行。

此外,企业在数字管理方面,产业领域建设了“七大中心+六维空间”多维度产业协同“智鼎”平台系统,20个关键业务系统数据集成200+供应商接入平台。该平台是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ICT技术的综合性信息化平台,同时也具备数据采集、分析、处理、控制等服务功能,实现多系统应用集成、协同处理集团内部及上下游产业链的数字化平台。该系统将打造成沈鼓和其他产业链上下游共生、共享、共建的大平台,为企业高速、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沈鼓集团是中国重大技术装备行业的支柱型、战略型领军企业,其发展更具行业领军作用。王铁夫表示,“沈鼓将在捍卫国家战略安全、支持重大工程上当先锋、打头阵、敢于打破一切垄断和壁垒、不断突破和掌握核心技术、让新的大国重器闪耀中国、走向世界”。

作者:郭宇

编辑:袁海霞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