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赛迪顾问发布《2024年中国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和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百强(2024)名单,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功入选,并同步入选该机构发布的“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进制造)百强”和“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生物医药)百强”。
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是产业创新的主力军,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促进科技创新和创业创新深度融合为重点,以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为抓手,青岛高新区不断发挥企业在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推动科技创新高质量供给等方面的关键作用,打通束缚其创新发展的堵点、难点、卡点,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
如今,在青岛高新区这片创新创业热土上,从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到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一项项先进技术推动科技成果涌出,一个个优势产业迎来飞速成长,带来质优效高的经济增量,不断推动青岛高新区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华夏生物研发人员正在进行产品测试。)
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
科技创新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支撑。青岛高新区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聚力构建“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队培育体系。近日,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公布2024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青岛汉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65家青岛高新区企业上榜。截至目前,该区有效期内专精特新企业累计达240家。
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青岛艾普智能仪器有限公司联合汽车电机行业头部企业潜心研发,成功推出国内首款电机性能分析系统,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我们采用快速平台模块更换的方式,可快速兼容多种被测试电机。改用高精度定位方法,实现了工装快速更换及同心度要求。”艾普智能技术中心技术人员于文明说,目前公司对关键技术的掌握已实现了汽车PMSM、BLDC性能测试国产化替代。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日前,由青岛钰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钰仁医疗”)牵头完成的“新型数字化脊柱内镜手术装备及关键技术研发、应用与产业化”项目,获评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该项目研发的双通道脊柱内镜手术系统为国际首创,通过引入开放手术理念及数字化技术,实现了脊柱内镜手术模式的历史性革新,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了100%的国产化。依托该设备,首创多种新型手术方式,创建复杂脊柱疾病内镜治疗创新技术体系,并在脊柱微创数字化精准治疗领域领跑国际,率先将机器人、电磁导航技术引入双通道脊柱内镜系统。目前,该项目已获国际发明专利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3项、软件著作权12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获医疗器械注册证2项、备案证69项。
贯彻新发展理念,将新技术应用到生产实践中,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青岛高新区越来越多企业迈上高质量发展之路。深耕机械制造领域20年,力鼎智能装备(青岛)集团有限公司凭借“扁线电机中试线”项目上榜2023年度山东省首台(套)技术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及产品名单;道莅智远科技(青岛)有限公司给风机植入国产“大脑”,打造国内单体最大的风电机组电控系统国产化替代项目;聚焦国产高端分析仪器“卡脖子”难题,杰德(青岛)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离子源。
构筑产业集聚“强磁场”
推进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是青岛高新区构建“1+2+1”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依托青岛市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园和青岛市精密仪器仪表产业园,青岛高新区相关产业发展正加速“起势”。
眼下,阿斯利康吸入气雾剂生产供应基地项目正在加快建设,项目动力中心主体封顶,生产厂房、仓库正在进行主体建设,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智能化程度最高、产能最大、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先进的吸入气雾剂类产品生产基地。
持续打造完善康复产业孵化器(R+Space),这是青岛首家康复领域专业孵化载体。截至目前,康复产业孵化器共引进科技创业项目50余个,其中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项目6个、高校创业项目10余个,从外地引进的健新医疗、源生生物等一批高科技、高成长性项目实现茁壮成长。
深耕细胞基因治疗技术领域,位于康复产业孵化器的青岛安融生物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建成了诱导多能干细胞资源转化服务平台。依托该平台,安融生物正在开发组织工程材料与干细胞结合治疗骨关节炎产品、基因编辑干细胞治疗帕金森氏症产品。其中,治疗骨关节炎产品目前已完成动物有效性实验,正在推进第三方安全性评价工作,预计今年年底可申报新药临床试验。
位于青岛市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园内立菲医疗器械创新园的华夏(青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则主打再生医学脱细胞羊膜新材料。目前,华夏生物已有两款脱细胞羊膜基质材料产品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分别在医美和骨科两个细分领域布局。据华夏生物总经理张美荣介绍,华夏生物已和康复大学、海尔生物医疗达成战略合作,启动中国人源性组织库合作组织(CATB)示范库项目的建设。“我们希望在国内建设一个标准化、数智化的人源性组织库体系,推动人源性材料产业链上下游有效衔接。”张美荣表示,项目的落地可作为区域内相关生物医药产业及科研院所的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带来创新动力。
精密仪器仪表产业也是青岛面向未来重点布局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依托青岛市精密仪器仪表产业园,青岛高新区精密仪器仪表特色产业集群上榜2024年度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名单,目前已集聚上下游重点企业近30家,包括在“工业传感器领域”和“工业软件”领域拥有16项全球首创产品、8项世界之最测量技术的海克斯康及在微电机检测系统连续5年国内排名第一的艾普智能等。
推动资源要素流动畅通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加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推动企业创新成果的产出和前沿技术的应用,离不开健全的要素保障和一流的营商环境强助力。
致力于为企业搭平台、建生态,畅通资源要素流动,促进资源有效整合,青岛高新区推出“e企炬链”创新活动品牌,进一步促进供需双方的有效对接与合作渠道的畅通。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11场专场活动,涵盖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吸引了400余家企业参与,成功对接200余家次。
冠捷科技(青岛)有限公司就是受益企业之一。该公司曾是全球领先的显示器品牌AOC的生产基地,近年来因市场需求变化导致订单减少,企业遇到发展难题。依托“e企炬链”,今年下半年,冠捷科技成功拿下了海尔集团内销产品订单,并正在争取更多来自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的车载显示订单。“这不仅缓解了订单减少的影响,还为公司向新能源充电和车载显示等新兴领域转型提供了机遇。”冠捷科技青岛公司总经理叶春华表示。
除了找订单、拓市场,“e企炬链”还聚焦企业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需求。青岛创捷中云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全球零售提供智慧收银方案的高新科技企业,持续为华润万家、沃尔玛等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日前,企业因周转面临资金压力,“e企炬链”得知企业难题后,第一时间对接了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并为企业成功申请到高新技术信用贷500万元。据悉,在“e企炬链”平台的助力下,2024年上半年金融赋能企业500余家次。
助力企业突破技术难题,青岛高新区通过“揭榜挂帅”为院企合作架起“科技金桥”。通过建立“揭榜挂帅”产学研对接平台,企业可以在平台上张榜发布所需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各类科研团队、大学机构均可揭榜攻关。青岛瑞思德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就通过“揭榜挂帅”平台,成功对接到了山东大学韩丽辉教授团队,帮助企业突破了“卡脖子”技术难题。目前,该企业开发的针对肝癌的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已在省内多家医院进行临床试验且效果良好。
优质的平台服务和营商环境,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落地。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青岛高新区新引进(成立)企业1196家,累计引进企业1.44万家,较去年同期增长2.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近两位数增长。接下来,青岛高新区将继续扛牢“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使命,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着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肖玲玲)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