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 吴晨
2024年9月2日,正值中国工业报社成立44周年的重要日子,由中国工业报社组织召开了“2024寻找中国新质生产力领导者案例专题研讨会”活动。会上,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蔡临宁做了题为《用范式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题发言。
蔡临宁从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创新推动产业发展和寻找新质生产力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以泰勒的铁锹实验与人工智能时代英伟达制造“铁锹”的对比,蔡临宁表示,从手工作业到数智时代,生产力的发展就是生产力三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跃升,泰勒改变了劳动者自带铁锹——劳动资料工作,由工厂提供大小不同,由劳动对象——铁矿砂还是煤炭决定大小,但负荷相同的生产组织方式,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一百多年过去了,在数字化时代,劳动资料——当年的铁锹已经变为英伟达的GPU,劳动者——装卸工人已经变为了算法工程师,劳动对象——煤炭、铁矿砂已经变成人类广泛的文字、图片等多媒体的知识,如何进行优化组合,实现跃升,提高劳动效率、降低成本,实现高质量发展,时代呼唤新质生产力。2022年10月美国发布《先进制造的国家战略》,其中确定了三个相互关联的目标,分别为开发和实施先进制造技术、壮大先进制造业劳动力队伍、打造韧性供应链。蔡临宁认为,这也是美国对生产力三要素的优化组合。
如何用创新推动产业发展?
蔡临宁说,第一,从产品创新和流程创新的角度考虑,未来随着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成熟度提高,流程创新实际上会从内部流程转移到外部流程(供应链),那么就要把企业内部流程和企业外部供应链进行集中化的管理。以比亚迪为例,其取得耀眼成绩背后最大的亮点,就是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供应链垂直整合,使得比亚迪能更快速地响应市场。
第二,基于范式创新的角度,传统的范式创新主要是技术创新,比如说信息存储的创新、5G的创新与应用、以及从机器识别到生成式AI的创新。而现实中不可忽视的另外一种创新就是管理范式创新。如医药企业通过CRO模式,汇聚各方力量在研发平台上进行集体创新;产业集群中对设备的共享;网红电商代表希音通过将众多小企业整合、用订单驱动生产再统一出口的新模式进而发展崛起等。
第三,“企业可以从技术和市场两个维度,思考如何进行主动创新。”蔡临宁强调,可以把技术分为传统技术和新技术,把市场分为传统市场和新市场。将技术和市场进行组合,就会出现传统技术在传统市场中应用的渐进式创新,如吉列剃须刀的生产制造和经销;新技术在传统市场中应用的颠覆式创新;新技术在新市场中应用的突破式创新;以及传统技术在新市场中应用的结构式创新,如佳能对大型复印机的小型化应用。
因此,“不仅要去思考产品、流程上的创新,还要去思考怎样通过范式创新和定位创新来推动产业的发展。”蔡临宁总结道。
最后,蔡临宁表示,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每个企业都希望能够应用新质生产力提高竞争力,但是,应该怎么做?很多企业还是比较茫然。这时候推出“寻找中国新质生产力领导者案例”活动,可以使得企业有了学习的对象。正如工业4.0的推出,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在达沃斯论坛推出“灯塔工厂”来指导全球企业;在供应链领域,盖特纳公司设立“供应链排行榜”来评选优秀供应链企业及“供应链大师”,指导企业进行供应链竞争力提升。中国提出新质生产力模式,需要尽快给出一些实践新质生产力的领导者案例,“寻找中国新质生产力领导者案例”就是非常鼓舞人心的活动。
蔡临宁认为,至于怎样评选标杆,应是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的结合。比如“灯塔工厂”的评选,主要是通过用例分析,每家报名企业至少要提交5个用例进行评定;“供应链大师”的评选,主要是通过分项打分,既有专业分析师、行业专家进行打分,也有一些量化的指标,如有形资产收益率、收入增长、库存周转等,除此之外,还有像ESG(环境、社会、企业治理)这种包括定性、量化及专家结合的组合式打分指标。相对来说,这样的评分就会比较科学。蔡临宁说,“寻找中国新质生产力领导者案例”,在评选出的领导者案例企业的榜样示范下,能够让更多的企业去学习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
请输入验证码